摘 要: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術已經崛起為信息社會中關鍵的內容創(chuàng)造方式,并且預計將成為眾多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生產力。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為案例,探討了AIGC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各個方面的應用,并提出了圖書館應當強化技術合作、加速人才培養(yǎng)、關注用戶需求、重視倫理規(guī)范與加強監(jiān)管評估的建議。這些措施旨在適應高","Introduction":"","Columns":"圖書館資訊","Volume":"","Content":"
摘" 要: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術已經崛起為信息社會中關鍵的內容創(chuàng)造方式,并且預計將成為眾多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生產力。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為案例,探討了AIGC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各個方面的應用,并提出了圖書館應當強化技術合作、加速人才培養(yǎng)、關注用戶需求、重視倫理規(guī)范與加強監(jiān)管評估的建議。這些措施旨在適應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理念與實際需求,為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拓展與建設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AIGC技術" 數智賦能" 智慧圖書館" 智慧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TP18;G250.7
Research on AIGC Technology Empowering Library Intelligent Services
SUN Wenping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China
Abstrac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 technology has emerged as a key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creationproduction method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is expected to will also become the core productivit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ny industriesone of the main productive for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ibrary of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an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IGC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fields of smart librarie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libraries toconcludes that libraries should strengthe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ccelerate talent cultivation, pay attention to user needs, focus on ethical norms, and strengthen regulatory evaluation. These measures aim to adapt toto meet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practical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smart 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expans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intelligent smart service in librariespaths.
Key Wwords: AIGC technology; Digital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Smart lLibraries; Intelligent Smart services
在信息迭代的今天,隨著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熱議,新技術與手段促進新內容生成的具象化形式得以展現,傳統的專業(yè)生成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與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模式已經逐漸轉換成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成為信息社會最重要的內容生產方式,也將會成為各產業(yè)未來主要生產力之一?!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推進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推進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共同發(fā)展、深度融合,積極發(fā)展在線課堂、互聯網醫(yī)院、智慧圖書館等”[1]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一直走在國內高校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前列,擁有較好的智慧圖書館建設基礎,并積極關注前沿技術的更新迭代,促進本館智慧化服務的進一步升級。本文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為例,分析AIGC技術在智慧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前景,探索其為圖書館智慧化服務賦能的可行性,對圖書館智慧化服務路徑的拓展與建設有一定借鑒意義。
1" AIGC技術概述
1.1" AIGC技術的定義與發(fā)展歷程
關于AIGC技術的定義,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其達成統一的觀點。2022年9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京東探索研究院聯合發(fā)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白皮書》,提出AIGC既是內容生產者分類的一類內容,又是一種內容生產方式,還是內容自動化生成的一類技術集合[2]。李佳軒等人[3]將AIGC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AIGC被認為是“像人類一樣擁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AI技術”,狹義的AIGC則被認為是“利用AI自動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AIGC技術基于訓練數據生成新輸出的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對圖像、文本和視頻的智能識別、分析和處理。
從發(fā)展歷程來看,AIGC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1966年,世界上第一個可人機對話的機器人“伊莉莎”誕生,其交互通過關鍵詞掃描與重組實現。到20世紀末期至2010年左右,AIGC開始向應用型技術轉變,但此時的AIGC,文本輸出缺乏邏輯性和可讀性。2014年開始,以生成對抗網絡(GAN,全稱為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為代表的深度學習算法開始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入發(fā)展全盛期,微軟、英偉達、OpenAI等多家企業(yè)推出AIGC產品,飛速的迭代更新帶來了內容的百花齊放,生成效果已能以假亂真。
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信息服務的重要場所,面臨著信息檢索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等諸多挑戰(zhàn)。而AIGC技術的引入,為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AIGC技術將在圖書館智慧化服務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AIGC技術的核心與優(yōu)勢
現有的AIGC技術模型已經過多次的迭代更新,代表性的技術有生成對抗網絡、Transformer架構、預訓練和微調技術、多模態(tài)技術[4]等,現將AIGC技術的核心與優(yōu)勢總結如下表1。
2" 研究現狀
2.1" 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研究
在智慧圖書館理論體系研究方面,段美珍等人[6]提出,智慧圖書館是指以人機交互的耦合方式致力于實現知識服務的高級圖書館發(fā)展型態(tài)。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圖書館饒權[7]館長針對“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構想,將其概括為“1+3+N”,其中,“1”是指一個“云上智慧圖書館”,“3”是指搭載其上的全網知識內容集成倉儲、全國智慧圖書館管理系統和全域智慧化知識服務運營環(huán)境。而李通[8]則從微觀層面基于生態(tài)理論對智慧圖書館微觀知識生態(tài)系統及其組成要素進行了概述,對基于知識服務的系統運行機理進行研究,從而促進智慧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圖書館智慧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方面,2004年,劉志勇[9]首次將圖書館與智慧服務理念相結合,指出在知識經濟與網絡環(huán)境雙重作用下,智慧服務理念能最大限度體現圖書館價值。吳建中[10]教授就全媒體、平臺化和新業(yè)態(tài)3個核心問題對智慧圖書館發(fā)展進行了探討,認為智慧圖書館是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知識服務體系,它包含但不限于具體的項目運作,更強調整個服務體系的包容、創(chuàng)新和整合。智慧學科服務也在不斷發(fā)展,董同強等人[11]調研了4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現狀并進行了功能需求分析,構建出包括數據、技術、信息、智慧服務4個層級的智慧學科服務平臺總體框架。
2.2" AIGC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建設研究
近年來,AIGC部分應用已經在智慧圖書館中有所體現,如利用AIGC實現語音、文本的轉化,為讀者提供個性化閱讀推薦。李白楊等人[12]立足于互聯網的演化發(fā)展,以數據賦值、模型賦智、空間賦能三個維度為著力點,分別探討了AIGC的技術特征、基于算據、算法、算力的技術要素和基于實體孿生、學習創(chuàng)作、實時自主生成的發(fā)展階段。AIGC與技術算法的融合應用,為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與實踐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王諾等人[13]認為,AIGC能夠適應元宇宙場景下多樣的內容生成需要,使其在圖書館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并梳理了AIGC發(fā)展階段性特征、核心價值觀、體系架構、內容輸出,并提出了AIGC在圖書館領域的潛在應用場景。
3"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智慧圖書館建設現狀
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為例,近年來,該館秉承“從以圖書館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的理念,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需求為導向,通過智慧化轉型提供更高效便捷貼心的服務。圖書館在分析用戶痛點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并引進最新技術,優(yōu)化資源配置,為AIGC技術的落地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1" 圖書館交互問答
在讀者交互方面,圖書館參考淘寶的理念,利用微信平臺建成“易借通”掌上圖書館,通過紙質資源的“線上推送、線下隨取”,使讀者能遠程獲取圖書館各類資源信息,該服務在疫情期間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全國高校中首創(chuàng)圖書館一站式人臉識別(或證件識別)方案,在入館、自助借還、空間預約、電腦登錄等方面均實現人臉識別功能,一次性全流程解決認證問題。在問答服務方面,圖書館深度開發(fā)微信公眾號,通過后臺制定問答規(guī)范與人工解答相互補充,及時為讀者提供問答服務。2017年起,圖書館在大廳投入使用服務型機器人,其具有互動咨詢、主動問候、書目查詢、空間導航等功能,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近日,圖書館又引進虛擬數字人,結合大語言模型為讀者提供語音交互、業(yè)務解答和智能推薦等服務。
3.2" 圖書館參考咨詢
圖書館建立了統一檢索系統,運用大數據、云桌面等技術,整合各項資源,實現資源的精準推送。同時,針對讀者在學術創(chuàng)作中遇到的文獻管理散亂、投稿方向混亂、創(chuàng)作效率低下等問題,圖書館智慧云平臺二期推出了學術一站式服務平臺。這是一套基于互聯網在線使用的學術工作輔助系統,旨在全程輔助學??蒲腥藛T的學術工作,通過學術方向追蹤、論文研學、論文創(chuàng)作、期刊格式自動生成、論文檢測、智能投稿篩選、在線投稿、成果保存、成果評獎及職稱材料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方位服務。
3.3" 圖書館智能采編
據不完全調查,高職院校各個圖書館50%以上的圖書一次都沒有被借閱過,紙質書利用率偏低,且圖書存儲空間已達極限,粗放式采書藏書模式難以為繼。因此圖書館采用了新一代智能采訪系統保證采書質量。基于智慧圖書館的新一代智能采訪系統可以增強學科專業(yè)人員、讀者等的參與度,實現館藏優(yōu)質化建設、提高館藏利用率。智能采選平臺的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支撐:將選書維度、讀者傾向等多個因素全面考評,通過模型計算,使得選書工作在線上平臺即可展開。二是以傳統的文獻選訪經驗為基礎:通過專家法匯聚行業(yè)智慧,量化選書指標來科學輔助資源建設工作的開展。
4" AIGC賦能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路徑分析
4.1" AIGC賦能圖書館智能交互
目前,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已嘗試投入使用虛擬數字人,為讀者提供即時的語音交互。但由于大語言模型仍處于初期訓練階段,當前僅支持簡單的基礎問答,交互效果不佳,目前最常用的交互系統仍為公眾號、官網,需要依靠UI界面進行操作,以單方面提示為主。而AIGC技術擁有強大的語音、文字識別能力,利用其設計的智能問答系統將大幅度去除操作界面,為讀者提供文本、圖像、音視頻等多模態(tài)輸出,從單方面問答轉變?yōu)槿藱C交互的雙向問答。AIGC交互式的賦能,有望實現圖書館智慧化服務下的具身智能,也即圖書館智慧場景下的智能系統或機器人可以在真實的物理環(huán)境下通過感知交互與服務對象進行實時互動并執(zhí)行各類特定任務。
4.2" AIGC賦能圖書館參考咨詢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圖書館推出學術一站式服務平臺后,受到校內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但其提供的智能服務依舊有限,大量信息更新與參考咨詢服務仍依賴于人工查詢、手動資料整理以及專家解讀,過程煩瑣且效率有限。而AIGC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參考咨詢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AIGC技術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能夠準確分析語義,理解讀者的咨詢目的,并整合已有知識資源,快速提供答案。其次,AIGC能夠持續(xù)分析每位讀者的歷史查詢記錄和行為習慣,為其推薦相關的書籍、文章和資料,并根據讀者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定制化的參考咨詢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此外,AIGC技術還能輔助圖書館員進行知識管理和知識創(chuàng)新,圖書館員可以利用AIGC技術對大量的書籍、文章和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歸納,形成結構化知識庫。這將大幅度提高圖書館員的工作效率,為圖書館的知識創(chuàng)新提供有力支持。
4.3" AIGC賦能圖書館資源建設
傳統的圖書館資源建設,往往依賴于人工的分類、整理和保存,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資源采購流程又涉及各個部門與各項標準文件,極為復雜。AIGC技術的引入,讓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變得更為智能化和高效化。AIGC技術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可以自動識別、分類和整理紙質與電子資源,大大減輕了圖書館員的工作負擔。除此之外,AIGC技術還可以對圖書館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通過對在館資源的語義分析,發(fā)現資源之間的關聯,為用戶提供更為豐富和深入的知識服務。在資源采購方面,AIGC可以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優(yōu)化圖書館的采購流程,例如:自動生成采購申請、簽訂合同、付款及收貨等環(huán)節(jié)的文檔和記錄,減少人為錯誤和煩瑣的操作,提高采購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5" 面臨挑戰(zhàn)與未來展望
5.1" 面臨的挑戰(zhàn)
在AIGC技術賦能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不容忽視。首先,AIGC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圖書館需要不斷跟進前沿技術,以確保服務的高效性和先進性。然而,這往往伴隨著高昂的成本投入,包括技術研發(fā)、設備更新以及人員培訓等,這對于許多經費有限的圖書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其次,AIGC技術的引入可能帶來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如何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AIGC技術也可能導致圖書館服務的同質化。隨著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引入AIGC技術,這可能導致服務內容和方式的趨同,使得圖書館在競爭中失去特色。
5.2" 未來展望
面對AIGC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圖書館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將AIGC技術與圖書館服務相結合,推動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的迭代升級。首先,圖書館應加強與高新技術企業(yè)的合作,共同研發(fā)更先進的技術,以滿足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其次,圖書館應加快人才培養(yǎng)和技術培訓,以適應AIGC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通過組織定期的培訓,促使圖書館員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更好地利用AIGC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此外,圖書館應關注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優(yōu)化AIGC技術的應用效果。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的使用數據和行為習慣針對性地優(yōu)化服務內容和方式。最后,圖書館還應關注AIGC技術的倫理和隱私問題。在利用AIGC技術處理用戶數據時,圖書館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倫理規(guī)范,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圖書館也應加強監(jiān)管和評估,及時發(fā)現和解決潛在的風險和問題,為AIGC技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正如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所說:“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AIGC技術為圖書館的有機生長帶來了新機遇,我們應積極擁抱變革,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為智慧圖書館建設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4-12-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01/yw/202103/t20210315_519738.html.
[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京東探索研究院.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白皮書(2022年)[EB/OL].(2022-09-04)[2024-11-28].http://www.cbdio.com/BigData/2022-09/04/content_6170457.htm.
[3] 李佳軒,儲節(jié)旺,杜秀秀.關聯、黑箱與賦能:AIGC驅動智慧圖書館的轉型路徑[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23):18-27.
[4] MA L,SUN B.Machine learning and AI in marketing - Connecting computing power to human insigh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20,37(3):481-504.
[5] ZHANG B,ZHU J,SU H.Toward the third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2023,66(2):5-23.
[6] 段美珍,初景利,張冬榮,等.智慧圖書館的內涵特點及其認知模型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12):57-64.
[7] 饒權.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開啟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新篇章[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47(1):4-14.
[8] 李通.智慧圖書館微觀知識生態(tài)系統運行機理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11):133-137.
[9] 劉志勇.智慧服務:網絡時代圖書館員的嶄新職業(yè)理念[J].現代情報,2004(2):140-141.
[10] 吳建中.從數字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機遇、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J].圖書館雜志,2021,40(12):4-11.
[11] 董同強,馬秀峰.融合與重構:一流學科建設中高校圖書館智慧型學科服務平臺的設計[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3):54-62.
[12] 李白楊,白云,詹希旎,等.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技術特征與形態(tài)演進[J].圖書情報知識,2023,40(1):66-74.
[13] 王諾,畢學成,許鑫.先利其器:元宇宙場景下的AIGC及其GLAM應用機遇[J].圖書館論壇,2023,43(2):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