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夕陽比喻人生的晚年,而有一支銀發(fā)團隊為夕陽的絢爛作出了精準注釋。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老干部正能量宣講團(以下簡稱“宣講團”)用銀發(fā)與責任編織退休后的心愿,把初心和使命化作宣講的動力,是一支退休不褪色的紅色宣講隊。
帶著“絕活兒”去宣講
2016年,為充分發(fā)揮離退休老干部優(yōu)勢,組織成立宣講團。宣講團由一批政治素養(yǎng)好、理論水平高、表達能力強并且甘于奉獻的退休老人組成,現有宣講人員30余名。他們當中,有“全國學習雷鋒先進個人\"“最美奮斗者\"等稱號獲得者,還有學高身正的老教授、維護司法公正的檢察官、著名的兵工專家…
90多歲的黨委辦公室原主任、離休干部葛桂林是宣講團成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已是鮐背之年的葛桂林身材瘦削,但精神矍鑠、精力充沛。他是的第一批建設者,參與、經歷和見證了從一片荒漠到一座鋼鐵城市,從一爐鐵到百種鋼,從國內的鋼鐵企業(yè)到走向世界的“包鋼制造\"的輝煌歷程。自離休以來,葛桂林滿腔熱忱地行走在宣講包頭紅色基因與輝煌歷史的道路上,接受媒體專訪、訪談百余場次。
內蒙古自治區(qū)優(yōu)秀共產黨員、兵工專家于正心現已90歲,他的老伴陳豪也是高級工程師、兵工專家。他們一生都獻身于我國的兵工事業(yè)。他們倆退休后,身退心不退。于正心進行關于國防建設、兵工精神等主題的宣講;能歌善舞的陳豪根據宣講內容,選定相關的革命歌曲,擔當領唱。每一次宣講,于正心和陳豪都是夫妻同上陣、伉儷譜華章。
“方言 + 快板\"是85歲內蒙古自治區(qū)優(yōu)秀宣講員陳福良的“絕活兒”。他把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西部方言巧妙地融入快板表演,創(chuàng)作出快板節(jié)目《祖國富強我自豪》《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深情謳歌新時代。
宣講團成員積極接受新事物,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引入“融媒體 + 黨的理論\"宣講模式,開辟宣講新路徑。76歲的宣講團團長季玉然和78歲的宣講員王學昆錄制的網課,在線上引起強烈反響,點擊量均超過1萬。
針對部分宣講員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的情況,李玉然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形式,將集體備課與網絡學習相結合,通過微信推送、電話溝通、上門發(fā)放學習資料等方式,把理論學習、理論宣講、理論研究作為宣講團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提升宣講團成員的理論素養(yǎng)。
閃光身影成“風景”
多年來,宣講團成員化初心為恒心、視使命如生命,夏冒酷暑、冬頂嚴寒,意氣風發(fā)地活躍在理論宣講的大舞臺上。
光影黨課、流動黨課73歲的中共包頭市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賀孝不僅把黨課形式設計得活潑生動,而且把黨課內容打磨得引人入勝。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的輝煌歷程,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賀孝總是講得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他的宣講也感動了無數聽眾。
在宣講團中,“全國十位崗位學雷鋒最美人物\"“中國身邊好人\"“北疆楷模\"陳文學,“草原英雄小姐妹\"“最美奮斗者\"龍梅,“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章寶等模范人物都在宣講臺上展現自己的光彩。
90歲的陳文學用60年時間踐行雷鋒精神。他騎著人力三輪車、載著雷鋒事跡展板的身影,總是在學校、社區(qū)、步行街、旅游景區(qū)等地“流動”,雷鋒精神也隨之閃光。“陳文學紅色志愿服務工作室\"現已成為包頭市的黨性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了2000多個市內外學習參觀團體。
“龍梅奶奶來我們學校了!\"“龍梅大姐來我們社區(qū)了!\"20世紀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事跡傳頌至今。60多年來,姐妹倆初心不改,宣講的足跡遍布內蒙古自治區(qū)。姐姐龍梅生活在包頭市,她積極投身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宣講活動,激勵孩子們愛祖國愛集體,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愛崗敬業(yè)、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發(fā)有為。
“張章寶工作室\"是張章寶從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檢察院退休后,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宣傳法律知識的場所。近年來,他受理法律咨詢服務1100余件,深受群眾信任和歡迎。
宣講團成員不僅重“講”,更重“行”,始終堅持以身作則傳播正能量。在宣講工作中,他們堅持走出課堂,走向基層,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化身為幫助黨委決策的“參謀員”、化解矛盾的“調解員”、排憂解難的“幫扶員”,構建起立體式、多層次、全覆蓋大宣講格局,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更“接地氣”更入人心。
“夕陽秋更好,斂斂蕙蘭中。\"2019年,宣講團被中共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評選為“草原學習輕騎兵\"先進集體。前不久又傳來好消息一一宣講團榮獲2024年度“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李玉然說:“這份榮譽既是對我們的鼓勵,更是鞭策。接下來,我們的步伐會更加堅定,信念會更加執(zhí)著!\"
(摘編自《包頭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