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P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5)05-0190-03
高溫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會使人體感到不適,導致中暑,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死亡[1-2]。高溫天氣還會導致城市供電、供水設備超負荷運行,引發(fā)火災。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高溫、持續(xù)性高溫事件發(fā)生頻率在我國許多地區(qū)顯著增加[3]。因此,眾多學者開展了高溫、高溫熱浪天氣的變化特征及成因研究[4-11]。高溫是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常見災害天氣事件,但對針對營南縣高溫天氣的研究較少。因此,選取5個常見的高溫指標,包括高溫日數、高溫熱浪次數、高溫日最低氣溫、高溫日平均氣溫和高溫日最高氣溫,對營南高溫天氣進行統計分析,闡述危害并提出防御對策,以期為莒南縣高溫天氣的預測、預防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資料源于營南國家基本氣象站1959—2024年逐日氣溫資料。根據中國氣象局標準和世界氣象組織建議,規(guī)定日最高氣溫 ?35°C 為高溫日,連續(xù)3d以上最高氣溫 ?35°C 的高溫過程為一次高溫熱浪。采用Origin9.1軟件進行線性趨勢擬合以分析營南縣各高溫指標的長期變化特征,并進行顯著性水平檢驗,顯著性水平 P?0.05 時為顯著, P?0.01 時為極顯著。
2結果與分析
2.1高溫天氣時間分布特點
2.1.1 高溫日
1959—2024年,營南縣共出現高溫日數317d,平均每年出現高溫日數 4.8d 統計期內,年高溫日數最大值為 20d ,出現在2022年;年高溫日數最小值為 0d 共有11年,分別為1962、1969、1970、1974、1976、1979、1984、1985、1989、1991和2008年。季節(jié)分布上,1959—2024年,春季出現高溫日數19d,占比約為 6.0% ;夏季出現高溫日數296d,占比約為 93.4% ;秋季出現高溫日數2d,占比約為 0.6%o 月際分布上,1959—2024年,高溫日出現在5一9月,其中,7月最多,共 124d6月次之,共99d;9月最少,只有 2d 旬分布上,高溫日出現在5月上旬至9月上旬,7月上旬最多,為46d;7月下旬次之,為45d;5月上旬只有1d,5月中旬無高溫日。
此外,1959—2024年,高溫日最低氣溫:年均值23.5‰ ,最小值 12.79C ,出現在1968年;最大值 ,出現在1998年。高溫日平均氣溫:年均值 29.2°C ,最大值 31.1°C ,出現在2013年;最小值 25.7°C ,出現在1960年。高溫日最高氣溫:年均值 35.99C ,最小值35.0°C ,出現在1975年;最大值41.4 C ,出現在2002年。2.1.2高溫熱浪
1959一2024年,營南縣出現高溫熱浪共計38次,平均每年出現高溫熱浪約0.6次。統計期內,高溫熱浪次數最小值為0次,出現在1960、1961年等共計43年;高溫熱浪次數最大值為4次,出現在1978和2022年。此外,統計期內,夏季高溫熱浪次數共計35次,年平均0.5次;春季高溫熱浪次數共計3次,出現在1982、2014、2017年;秋季無高溫熱浪出現。
2.2 高溫的線性趨勢分析
分析1959—2024年營南縣高溫長期變化趨勢(表1)可知,統計期內,營南縣高溫日數、高溫熱浪次數以及高溫日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均呈增加趨勢,線性增加速率分別約為 0.9d/10 年、0.16次/10年、0.6C/10 年、 0.3Ω°C/10 年和 年,均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增加趨勢顯著。各指標線性趨勢見圖1,圖中陰影代表線性擬合的置信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結合營南縣高溫統計分析結果,預計未來莒南高溫日數和高溫熱浪次數將顯著增加,高溫日最低、平均和最高氣溫將進一步上升,需要采取措施以有效減輕高溫天氣的不利影響。
3營南縣高溫天氣的易發(fā)時段及危害
根據1959一2024年營南縣高溫開始、結束時間的可知,莒南縣高溫天氣最早始于春季的5月8日(1981年),最晚結束于秋季的9月2日(2002年)。此外,莒南 縣高溫天氣的易發(fā)時段為6、7、8月這3個月份。
高溫天氣的危害涉及多個方面,從以下5個方面分析高溫天氣危害。
(1)高溫天氣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不利影響。高溫天氣危害人體健康,可能導致電解質代謝失常、心血管系統功能下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等,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死亡。高溫天氣也會給人民財產造成損失。高溫天氣條件下,物體表面溫度升高,一些容易自燃的物質,如果通風不良,火災出現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2)高溫天氣給農牧業(yè)生產帶來不利影響。高溫天氣下,農作物本身生理生化反應加快,生育期縮短,容易形成熱害。并且持續(xù)高溫易造成土壤失,可能導致農作物萎蔫甚至死亡。高溫高濕天氣下,多種病蟲害頻繁發(fā)生,不利于農作物的健康生長。此外,高溫對水產、畜禽等養(yǎng)殖業(yè)也會造成不利影響。高溫天氣下,水溫升高,溶氧水平下降,導致魚類缺氧,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水溫升高,藍藻、甲藻等有害藻類容易快速繁殖,導致水中溶解氧下降,引發(fā)魚類疾病。
(3)高溫天氣給城市供電、供水、供氣帶來嚴峻挑戰(zhàn)。高溫天氣會增大城市供電壓力。高溫天氣下,空調、冰箱和風扇等降溫設備的使用頻率大大增加,導致電力需求激增、電氣設備和線路超負荷運轉,電網運行風險加大。同時,高溫天氣下,用水量顯著增加,供水系統負荷增大,導致供水壓力增大。高溫天氣也會導致城市供氣壓力增大。高溫天氣下,用電需求增加導致天然氣需求增加,天然氣生產、儲存和運輸設備性能下降,增加了泄漏和爆炸的風險。此外,高溫天氣下火災等災害頻發(fā),也威脅著供氣系統的安全運行。
(4)高溫天氣給交通運輸帶來不利影響。高溫天氣下,車輛制動容易失效,發(fā)動機冷卻系統性能下降,車輛部件(如橡膠輪胎)加速老化,風險增加。同時,高溫條件下,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火災。
(5)高溫天氣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不利影響。高溫天氣下,水分蒸發(fā)加快,持續(xù)的高溫天氣往往會導致干旱發(fā)生,造成災情。高溫天氣導致森林中可燃物的含水量降低,增加了森林火災的發(fā)生風險。同時,高溫天氣會導致大氣層結不穩(wěn)定,增強對流活動,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增多,不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
4高溫天氣的防御策略
第一,相關部門要做好高溫天氣的監(jiān)測、預報、預警及信息發(fā)布工作,不斷提高高溫天氣的預報預警工作水平,做到準確預報、及時預警。同時,相關部門應在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站、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渠道向相關決策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發(fā)布高溫預警信號及防御策略信息。
第二,相關部門要做好防范高溫天氣的科普宣傳工作,大力宣傳高溫天氣下防暑自救、行車安全、科學用火用電等應對高溫天氣的知識,增強人民群眾對高溫天氣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強高溫天氣期間的安全監(jiān)管工作,加強供電、供水、供氣、交通等重點行業(yè)的安全生產監(jiān)管及執(zhí)法力度,杜絕超負荷違法違規(guī)運營,嚴防各類事故發(fā)生。同時,指導督促企業(yè)落實各項防暑降溫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的戶外工作時間,盡量避開酷熱時段作業(yè)和適度增加勞動者休息時間。并且指導農戶做好對高溫天氣下農作物的田間管理。此外,高溫天氣下,畜禽疫情易發(fā)多發(fā),需要督促指導養(yǎng)殖戶做好畜禽防暑降溫工作。
第四,相關部門要做好高溫天氣下的基礎保障和應急處置工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避暑場所。做好供電、供水、供氣、交通基礎設施設備的巡檢維護工作,確保穩(wěn)定運行。此外,高溫天氣期間要做好預案、隊伍、物資、裝備等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若遇突發(fā)事件,應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結論
(1)1959—2024年,營南縣共出現317個高溫日和38次高溫熱浪,高溫出現在5一9月;高溫日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和最高氣溫年均值分別為23.5、29.2、35.99C ○
(2)1959—2024年,莒南高溫日數、高溫熱浪次數以及高溫日最低、平均和最高氣溫均呈增加趨勢,變化趨勢均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增幅分別為0.9d/10 年、0.16次/10年、 0.6‰ 年、 年和
年。
(3)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結合莒南縣高溫統計分析結果,預計未來營南縣高溫天氣和高溫熱浪的出現頻次將顯著增加,高溫日的氣溫將進一步上升。
參考文獻
[1]王金東,高安春,申培魯,等.1951—2011年臨沂高溫天氣特征及高溫預警[J].山東氣象,2014,34(1):16-20.
[2]黃文海,陳明艷,黃汝紅,等.欽州高溫天氣的特征、危害及防御對策[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增刊2):75-77.
[3]梁梅,吳立廣.中國東部地區(qū)夏季極端高溫的特征分析[J]氣象科學,2015,35(6):701-709.
[4]劉金平,任艷群,陶輝,等.中國高溫熱浪對碳排放量的響應[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22,42(1):415-424.
[5]張迎新,張守保.2009年華北平原大范圍持續(xù)性高溫過程的成因分析[J].氣象,2010,36(10):8-13.
[6]董旭光,周強,劉煥彬,等.山東夏季極端熱事件變化特征分析[J].海洋氣象學報,2020,403):60-76.
[7]鹿文涵,劉壽東,錢燕珍,等.1956一2016年寧波高溫熱浪事件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科技通報,2019,35(4):54-59.
[8]黃鶴樓,丁燁毅,姚日升,等.寧波城市化進程對夏季極端氣溫和高溫熱浪的影響[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20,43(2):56-62.
[9]劉金麗,李嬌.珠海市夏季高溫天氣氣候特征及2014年異常高溫天氣環(huán)流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17,33(1):72-79.
[10]王靜.駐馬店夏季高溫天氣統計分析與天氣分型及預報[J].河南科學,2013,31(6):860-862.
[11]任珂,李雪亮.萊州35年異常高溫天氣的統計分析[J].山東氣象,2007(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