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產業(yè)在廣西南寧市的農業(yè)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南寧市重要的經濟作物,對于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fā)展以及蔗糖產業(yè)鏈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旱地甘蔗種植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如土壤貧瘠、水資源短缺、病蟲害頻發(fā)等,嚴重制約了甘蔗的產量和品質提升。本文探索適合廣西南寧市旱地條件的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通過科學種植和管理手段,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提高甘蔗的產量和品質。不僅有助于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甘蔗產品的需求、促進農民增收,更對促進蔗糖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廣西南寧市旱地甘蔗種植概況
南寧市位于廣西中部偏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隨著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和市場的擴大,甘蔗種植逐漸成為南寧市的重要經濟支柱,南寧市糖料蔗種植面積達到175萬畝,顯示出甘蔗種植在南寧市的重要地位。其中,以橫州市、隆安縣、賓陽縣、武鳴區(qū)、青秀區(qū)種植面積居多。
二、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
旱地蔗由于灌溉條件相對缺乏,管理粗放,產量低而不穩(wěn)。要實現(xiàn)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應采取以下栽培技術和管理辦法:
1、品種選擇與種苗處理
① 在優(yōu)良品種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旱地種植環(huán)境的特殊性,選用苗期耐旱、后期耐澇、抗逆性強、宿根性好的中、大莖種。在廣西南寧市,選擇桂糖系列(如:桂糖34號、桂糖42號、桂糖46號、桂糖55號)以及新臺糖20、新臺糖22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品種不僅適應旱地環(huán)境,而且具有高產高糖的特性,是提升甘蔗產量和品質的關鍵。
② 在種苗處理方面,浸種和催芽是提高發(fā)芽率和出苗整齊度的有效手段。浸種處理通常使用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將種苗浸泡24—48小時。這一處理過程可以殺滅種苗表面的病原菌,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催芽處理是在浸種后,將種苗堆放在濕潤的沙土或椰糠中,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催芽期間,應定期檢查種苗的發(fā)芽情況,并適時補充水分。一般情況下,催芽處理需要持續(xù)3一5天,直至大部分種苗萌發(fā)出新根和新芽。對于冬植蔗,由于下種期氣溫較低,為了確保種苗的順利萌發(fā)和生長,應采取覆蓋措施,如使用稻草、甘蔗葉或塑料薄膜等覆蓋種苗。同時,還可以對種苗進行適當的催芽處理,如使用生根粉或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促進種苗根系的生長和發(fā)育。經過浸種和催芽處理的甘蔗種苗,發(fā)芽率可提高10%-15% ,出苗整齊度也可得到明顯提升。
2、土壤準備與改良
在土地選擇與整理方面,應選擇深厚、肥沃、疏松且透氣性好的土壤進行甘蔗種植,確保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甘蔗的生長和發(fā)育。在廣西南寧市等旱地甘蔗種植區(qū),紅壤或砂質壤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在種植前,應進行精細的犁耙操作,從而改善土壤結構。犁耙的深度應控制在 30-40cm 之間,這樣的深度可以打破土壤犁底層,增加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氣性。至少進行3次犁耙操作,確保土壤達到細碎、平整的狀態(tài),為甘蔗的種植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針對旱地土壤貧瘠的問題,應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
① 可以增施有機肥,如農家肥、堆肥等,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肥力。有機肥的施用量應根據土壤肥力和甘蔗的生長需求來確定,一般每畝地可施用有機肥1500一 2000kg
② 可以種植綠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等,通過綠肥作物的翻壓和腐解,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和養(yǎng)分含量。
③ 還可以施用礦物質肥料,如石灰、石膏等,以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和補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對于種植過香蕉、柑橘、桉樹的地塊,由于其土壤可能存在養(yǎng)分失衡、酸堿度不適宜等問題,需采取相應改良措施。例如,對于種植過香蕉的地塊,可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并適量添加石灰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對于種植過柑橘的地塊,可通過增施農家肥、畜禽糞便等有機肥料,改善土壤質地和肥力。對于種植過桉樹的地塊,則應注重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以提高甘蔗的產量和品質。
在基肥施用方面,每畝地可施用有機肥1500—2000kg作為
150|農天致富液
基礎肥料,同時配合施用適量的過磷酸鈣、尿素等化肥,從而滿足甘蔗生長初期的養(yǎng)分需求?;实氖┯脩鶆蛉鍪┰谕寥辣砻?,并與土壤充分混合,確保甘蔗根系能夠充分吸收利用。
3、科學種植與田間管理
① 合理密植。在旱地甘蔗的種植過程中,合理密植是確保甘蔗高產高糖的關鍵措施。根據土壤肥力和氣候條件,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和行距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旱地甘蔗的種植密度應適當加大,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養(yǎng)分資源,提高甘蔗的產量和品質。旱地甘蔗的種植密度通??刂圃诿慨€地種植8000—10000株左右,這樣的密度可以確保甘蔗植株在田間分布均勻,有利于通風透光和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同時,行距應保持在 1m 左右,這樣的行距既方便田間管理,如施肥、除草、灌溉等作業(yè)的進行,又有利于甘蔗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土壤肥力、氣候條件以及甘蔗品種的特性等因素進行適當調整,達到最佳的種植效果。若采用機械收割,種植規(guī)格還應考慮收割設備的操作便捷性,通常建議行距適當放寬至 1.4-1.5m ,便于機械在甘蔗行間順暢通行,減少收割時對甘蔗莖稈的損傷,確保收割效率和甘蔗品質。此外,在種植過程中,還應注意種苗的擺放方式。種苗應呈品字形或交錯排列,確保每株甘蔗都能獲得充足的光照和養(yǎng)分供應。同時,在種植后應及時進行查苗補苗工作,確保甘蔗田間的植株密度均勻一致,為后期的高產高糖打下基礎。
② 科學施肥。在施肥時,應注重平衡施肥,即穩(wěn)氮、施磷、增鉀,并補充中微量元素,從而滿足甘蔗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求。根據甘蔗的營養(yǎng)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案至關重要。在甘蔗生長的不同階段,追肥的用量和配比也有所不同。在甘蔗苗期,由于植株較小,對養(yǎng)分的需求量相對較少,但此時是甘蔗根系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因此應適當施用速效氮肥,如尿素,每畝用量約為10—15kg,促進根系的生長和發(fā)育。同時,配合施用適量的磷肥和鉀肥,如過磷酸鈣和硫酸鉀,每畝用量分別為 20-30kg 和 10-15kg ,滿足甘蔗對磷、鉀元素的需求。進入甘蔗伸長期后,植株生長迅速,對養(yǎng)分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此時應增加氮肥的用量,每畝追施尿素20— 30kg ,并繼續(xù)施用磷肥和鉀肥,每畝用量分別為 30-40kg 和20— 30kg 。此外,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和甘蔗的生長情況,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如鈣、鎂、鋅等,以提高甘蔗的抗逆性和產量。在甘蔗生長后期成熟階段,應適當減少氮肥的用量,避免甘蔗貪青晚熟。此時可以追施一些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等,提高甘蔗的糖分含量和品質。
同時,施肥時間應根據天氣情況和甘蔗的生長狀況進行靈活調整。在干旱季節(jié)或雨水較少的地區(qū),適當減少施肥量或選擇具有緩釋效果的肥料,減少養(yǎng)分的流失和浪費。而在雨水充沛或土壤濕度較大的地區(qū),注意及時排水和松土,避免肥料過度溶解和流失。通過科學施肥,甘蔗能充分吸收養(yǎng)分,實現(xiàn)高產高糖。例如,廣西甘蔗研究所曾進行過甘蔗施肥試驗,結果顯示,每畝蔗地施用適量農鹽,相較于不施農鹽的甘蔗,產量可提高 3%-13% ,而對蔗糖分、純度和澄清效率則無不良影響。此外,地膜覆蓋配合科學施肥,還能進一步促進甘蔗生長,每公頃產量顯著增加,糖分也有所提升。而未科學施肥的甘蔗則生長不良,產量和品質均大打折扣。
③ 水分管理。在甘蔗生長的不同階段,在萌芽期,甘蔗需水量相對較少,但保持土壤濕潤對種苗的萌發(fā)至關重要。此時,可以采用滴灌或微噴灌等節(jié)水灌溉方式,每畝地每次灌溉量控制在 30-40m3 左右,滿足甘蔗萌芽的水分需求,同時減少水分蒸發(fā)和浪費。進入分蘗期后,甘蔗植株逐漸增大,對水分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此時,應適當增加灌溉量,每畝地每次灌溉量可提高至 40-50m3 ,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甘蔗的分蘗和生長。同時,仍需注意采用節(jié)水灌溉方式,避免水分過度蒸發(fā)和浪費。在甘蔗的伸長期,甘蔗生長最為迅速,需水量最大。此時,應加大灌溉力度,每畝地每次灌溉量可達到50— ?60m3 ,從而滿足甘蔗迅速生長對水分的大量需求。同時,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土壤情,及時調整灌溉計劃,確保甘蔗生長的水分供應。然而,在雨季到來時,也應注意排水防澇。過多的水分會導致甘蔗根系受損,影響甘蔗的生長和產量。因此,應建立健全的排水系統(tǒng),確保在雨季能夠及時排出田間積水,保持土壤適度的濕潤狀態(tài)。
④ 病蟲害防治。甘蔗種植也要做好病蟲害防治。防治方法應采取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策略。農業(yè)防治主要是通過合理的耕作制度、輪作換茬、施肥管理等方式來提高甘蔗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敵、寄生蟲、掠食性昆蟲和益生菌等自然的生物控制方法來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化學防治是在必要時,使用合適的農藥或殺蟲劑來控制嚴重病蟲害的傳播。在使用化學藥劑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使用說明和安全規(guī)定,確保用藥的科學性和安全性。
為了確保甘蔗的健康生長和高產高糖,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源頭抓起,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在種植甘蔗前,應對種苗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種苗不帶病不帶蟲。此外,砍伐后的根塊也需要給予多菌靈和蔗莖靈聯(lián)合消毒處理,以防止病菌的殘留和傳播。進入生長期后,通過定期的巡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甘蔗生長過程中的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當前甘蔗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黑穗病,癥狀為蔗莖頂端或側芽處長出一條細長、彎曲的黑色鞭狀物,光合作用受阻,影響糖分積累,最終枯死。二是梢腐病,癥狀為嫩葉基部黃化腐爛,嚴重時植株死亡。三是白條病,癥狀為甘蔗葉片出現(xiàn)細長、平行葉脈的白色或淺黃色條紋,影響光合作用。隨著病情嚴重可導致植株生長受阻,整體矮化,糖分積累顯著下降。
在防治方法上,黑穗病在發(fā)病初期可以噴灑 20% 三唑酮800倍液,如果病情嚴重,必須整株拔除,帶離蔗地集中焚燒,防止蔓延。梢腐病可采取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來預防,如果處在發(fā)病期,可以噴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來解決;白條病發(fā)病初期,可用 20% 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 3% 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來抑制病菌擴展,也可以用 77% 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甘蔗葉面,每隔7一10天噴1次,連噴2次。
甘蔗的蟲害有很多種,在廣西南寧市,螟蟲、綿蚜、薊馬最為常見,要做好針對性防治。首先,螟蟲是甘蔗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危害時間長,對甘蔗莖稈造成嚴重破壞,降低甘蔗的成活率。在防治上,除了及時清除蔗田殘莖枯葉、消除越冬蟲源、選擇抗病力強的種苗等措施外,化學防治通過噴灑 90% 敵百蟲結晶500倍液進行防治。在甘蔗生長期間,根據蟲情監(jiān)測結果,確定噴藥時間和次數。一般建議在螟蟲發(fā)生初期進行第1次噴藥,以后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可以通過釋放赤眼蜂來消滅螟蟲,整個生育期釋放5—6次,每畝每次釋放6000頭。其次,綿蚜也是甘蔗的主要害蟲之一,通過吸食汁液,導致甘蔗葉片卷曲、黃化,影響到甘蔗的成長。要及時剝除老葉,在甘蔗小培土時均勻撒施 3% 噻蟲嗪顆粒劑,有點狀發(fā)生尚未擴散時立即噴灑 10% 吡蟲啉或 25% 噻蟲嗪水分散劑來消滅。在6月份到7月份綿蚜大發(fā)生時,選用 15% 毒死蜱煙霧劑用煙霧機噴施滅蟲。此外,薊馬也是比較常見的甘蔗蟲害。在甘蔗葉片尚未長好時,汁液便被薊馬吸食,導致枯萎死亡。防治上可在大培土期間,每畝使用 0.5% 比戈寬顆粒劑2—3kg 添加到肥料中,拌勻后施加到甘蔗根部土壤中。
⑤ 田間管理。在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的田間管理中,中耕除草、培土和剝葉是3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共同影響著甘蔗的生長環(huán)境和產量品質。一是中耕除草是田間管理的基礎工作,其目的在于保持土壤的疏松性,有利于甘蔗根系的呼吸和生長,同時減少雜草與甘蔗之間的養(yǎng)分和水分競爭。一般來說,在甘蔗生長初期,萌芽期至分蘗期,應進行2一3次中耕除草。此時,土壤較為松軟,中耕深度可控制在 10-15cm ,既能有效除草,又不會損傷甘蔗根系。隨著甘蔗的生長,中耕深度可適當加深,但不宜超過 20cm ,以免破壞甘蔗的根系結構。二是培土不僅可以保護甘蔗根系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傷害,還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在甘蔗生長的中后期,即伸長期至成熟期,應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土的高度應控制在 10-15cm ,既能有效覆蓋甘蔗根系,又能防止土壤板結和水分蒸發(fā)。同時,培土還能將甘蔗莖部周圍的王壤壓實,有利于甘蔗的生長和糖分積累。三是剝葉有助于促進甘蔗的成熟和提高糖分含量。在甘蔗生長后期,當甘蔗葉片開始枯黃時,應及時進行剝葉。剝葉時,應保留頂部3一4片綠葉,維持甘蔗的光合作用和養(yǎng)分積累。剝葉的頻率應根據甘蔗的生長情況和天氣條件來確定,一般每隔15—20天剝1次,直至甘蔗完全成熟。宿根蔗是指甘蔗砍收后,留在地下的蔗芽在適當的環(huán)境下萌芽出苗,成為新的蔗株。通過良好的宿根管理,甘蔗的下一年產量能顯著提高。例如,采取早開壟、早施肥、早管理的“三早\"措施,可以提高蔗頭芽的萌發(fā)率,增產 20%-30% 。同時,宿根蔗的培肥地力、機械粉碎還田法等也是關鍵措施,能確保土壤肥力和甘蔗的持續(xù)高產。
綜上所述,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的實施,可通過科學的種植與管理,實現(xiàn)甘蔗產量與糖分的雙重提升,為農民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因此,深化旱地甘蔗高產高糖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需不斷優(yōu)化種植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甘蔗產業(yè)的競爭力。同時,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與修復,實現(xiàn)南寧市甘蔗產業(yè)的綠色發(fā)展,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作者單位:530199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鄉(xiāng)村振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