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盡管FN的Minimi系列輕機槍主導了步兵突擊支援領域,但此類角色此前通常由經(jīng)過小幅改裝的突擊步槍承擔。這類武器具備略長的重型槍管、集成式兩腳架及大容量彈匣,典型代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RPK74、英國SA80/L86以及德國M27 IAR(Infantry Automatic Rifle)等槍械。此類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與衍生自同款突擊步槍的零部件通用性高,操作與攜行方式一致,且質量僅略高于基礎型號。然而,優(yōu)勢也伴隨著局限性:采用閉膛待擊模式和高射速設計導致武器易快速過熱,且彈藥消耗極快。相比之下,輕機槍憑借適中的質量、開膛待擊設計、快速更換槍管能力以及可規(guī)避彈匣問題的彈鏈供彈系統(tǒng),逐漸取代了“自動步槍”( automatic rifles)的地位。近期,通過在槍身下方加裝軟質彈鏈包,輕機槍還能根據(jù)任務需求靈活選擇有限或更多數(shù)量的彈藥。
近年多場戰(zhàn)爭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表明,部分新型作戰(zhàn)需求正受到重點關注。例如,城市環(huán)境中大量交火發(fā)生在多層建筑、地下車庫及下水道網(wǎng)絡等狹小空間內(nèi),要求部隊具備持久作戰(zhàn)與快速機動能力。此外,在山地作戰(zhàn)場景中,顯著的海拔變化、地形崎嶇性及其他復雜挑戰(zhàn),使得配備輕機槍(LMG)或更重的通用機槍(GPMG)的機槍手面臨嚴峻困難,難以在進攻或反擊行動中與班組成員協(xié)同推進。
為應對上述需求,更輕量化的5.56×45mm與7.62×51mm口徑輕機槍應運而生。典型范例包括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SOCOM)設計并采用的Minimi MK46(5.56mm口徑)與MK48(7.62mm口徑),二者后續(xù)迭代升級為Minimi Mk3。然而,隨著技術進步與戰(zhàn)場環(huán)境演變,特種部隊開始尋求更前沿的解決方案:新型“突擊型輕機槍”(assault light machine guns)需進一步減重,并具備與突擊步槍相當?shù)目刹僮餍?、可肩射性——類似于美國“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計劃中機槍組件的性能指標。
FN公司推出的Evolys系列機槍便是對上述新需求的回應:其中采用14英寸(356mm)槍管的5.56×45mm口徑版本不含兩腳架空槍質量5.5kg,而配備16英寸(406mm)槍管的7.62×51mm口徑版本空槍質量6.2kg。這意味著它比5.56mm Minimi機槍輕了1.621kg,比相對輕量化的7.62mm Minimi Mk3更是輕了2.6kg。若與MAG58、M240B這類7.62mm口徑通用機槍相比,減重幅度更是達到6.3kg(7.62mm版Evolys機槍空槍質量6.2kg,而M240B通用機槍空槍質量12.5kg)。
Evolys系列機槍采用的短槍管設計不僅減輕了全槍質量,還確保武器在狹小空間內(nèi)的緊湊性。此外,該設計還充分考慮到槍管需頻繁安裝槍口抑制器進行作戰(zhàn)的實際需求。
在槍托方面,Evolys機槍基礎型號采用SCAR步槍的聚合物槍托,支持6檔長度調(diào)節(jié)并帶有貼腮板。而FN美國分公司則展示了兼容AR15的槍托版本(如帶附加貼腮板的Magpul CTR槍托),未來也不排除推出折疊版本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Evolys系列機槍標準配置中不含兩腳架和備用機械瞄具,但可作為單獨組件選購。
該系列機槍目前提供2種超輕型折疊兩腳架(配備鋁合金基座):一種采用聚合物支架,另一種則采用碳纖維支架。雖然兩型Evolys機槍初看神似,但不同口徑間存在細微尺寸差異:7.62mm NATO口徑型全槍寬132mm,而5.56mm NATO口徑型則為125mm,后者在緊湊性上更具優(yōu)勢。
為達成輕量化目標,Evolys機槍摒棄了傳統(tǒng)的沖壓鋼板鉚接機匣結構,轉而采用鑄造鋁合金制造整體式機匣,并通過數(shù)控加工工藝在機匣上切削出減重凹槽、散熱窗及M-Lok接口。這種設計既維持了結構強度,又顯著降低了全槍質量。
Evolys系列機槍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在于其新型供彈系統(tǒng):采用側向彈鏈供彈方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頂部供彈設計。這一改進使得機槍能夠沿瞄準線打造出一條長而連續(xù)的 STANAG 4694 導軌(該標準現(xiàn)取代了此前的皮卡汀尼導軌),同時側開式供彈機構設計使射手在戰(zhàn)術動作中能更便捷地觀察供彈狀態(tài)與排除故障。
武器左側設有鉸接于機匣的聚合物受彈機蓋,前方可見鋼制受彈機座。值得注意的是,該受彈機座采用可移動設計,在出現(xiàn)卡彈等故障時可前移以清理彈膛前部區(qū)域。與傳統(tǒng)機槍的上開式受彈機蓋結構相比,Evolys機槍的革新設計帶來兩大核心優(yōu)勢:機匣頂部的STANAG 4694導軌可安裝光學瞄具與夜視系統(tǒng),安裝彈鏈時不會與機匣結構發(fā)生干涉;同時避免了傳統(tǒng)設計中因反復開合受彈機蓋導致的瞄具歸零偏移問題,極大提升了戰(zhàn)術可靠性。
配備14英寸槍管的5.56mm NATO口徑Evolys機槍在槍托收縮狀態(tài)下全槍長850mm,完全伸展時增至939mm。實際抵肩使用時,其操控體驗更趨近于突擊步槍或精準步槍,而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機槍,這種人體工學設計顯著提升了移動射擊時的戰(zhàn)術靈活性。
毫無疑問,F(xiàn)N Evolys機槍的整體設計顛覆了人們對機槍的傳統(tǒng)認知。其機匣的獨特構型與多組M-Lok接口的集成應用,成為其突破傳統(tǒng)設計的關鍵所在——這種模塊化布局不僅優(yōu)化了附件擴展功能,更重新定義了輕機槍在人機工效與戰(zhàn)術適應性上的可能性邊界。
為突顯其與突擊步槍的某種融合特性,Evolys機槍的工作原理及結構借鑒了SCAR突擊步槍的設計,采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原理,但配備帶有2個閉鎖突筍的回轉式槍機。
導氣箍組件的前端設有一個閥門,但該閥門并非用于氣體調(diào)節(jié)。在拆卸時,它有助于取出內(nèi)部活塞以便清潔?;钊ㄟ^火藥燃氣膨脹被推動,并撞擊槍機框的導桿,從而為自動循環(huán)提供所需的能量。
在槍機框左側設計有長長的曲線槽,當其與特定側向組件產(chǎn)生相對運動時,該裝置會驅動聯(lián)動機構,使彈鏈隨著槍機框的往復運動實現(xiàn)周期性進給。
相較于早期的MAG 58和Minimi機槍,Evolys機槍通過取消原來的彈鏈驅動系統(tǒng)和冗長的上翻式受彈機蓋,不僅簡化了結構,還實現(xiàn)了顯著的輕量化改進。這種無需上翻的“側向”彈鏈供彈方式并非全新概念,斯通納AR10輕機槍原型槍早前就采用了類似機構。
復進簧組件位于槍機框下部,由復進簧及復進簧導桿等構成。槍機框上部容納槍機組件,其旋轉運動通過加工在槍機上的開閉鎖滾柱進行控制,開閉鎖滾柱在槍機框上的開閉鎖螺旋槽內(nèi)運動。擊針采用開膛待擊式機槍慣常設計,配備有同軸的擊針簧,以保持擊針處于前方位置。當槍機完全閉鎖時,擊針才會從槍機鏡面凸出。
槍機端面底部設置有寬大的抽殼鉤,精確位于2個閉鎖突筍之間。抽殼鉤對側設有專門用于從彈鏈中推出槍彈并完成槍彈進膛動作的推彈突筍。此外,槍機上還配備有2個AR步槍型的拋殼挺。
槍機框右下側設有半圓柱形座體,用于配裝液壓緩沖器組件。該液壓緩沖器功能與FN Minimi機槍槍機框尾部緩沖器相同:通過雙重作用緩沖后坐沖擊并穩(wěn)定射速,防止槍機組件以過大動能撞擊槍管尾端。
液壓緩沖器的活塞在后坐運動中持續(xù)抵壓固定于機匣尾板的定位銷——此乃創(chuàng)新性的獨特設計。但技術革新不止于此:槍機框組件在鋁合金機匣內(nèi)部沿兩條內(nèi)置鋼制導軌(位于約2點鐘與8點鐘方位)滑動運行。這種鋼對鋼接觸方式徹底避免了槍機框組件運動對軟質合金機匣的摩擦損耗,其與SCAR步槍的導軌系統(tǒng)設計理念相似。
非隨動拉機柄(The non-reciprocating charging handl)位于機匣右側,采用帶雙防滑槽的圓形截面設計,其通過長條形鋼制基座安裝于機匣的導軌上并在導軌上前后滑動,末端設有專用限位機構。
新型供彈系統(tǒng)由三大鉸接于武器左側的組件構成:下傾式鋼質受彈器、用于嚙合及輸送彈鏈的3枚鋼制撥鏈齒,以及配備鋼制附加雙鎖銷機構的聚合物受彈機蓋(閉合時可實現(xiàn)彈鏈鎖定)。
該供彈系統(tǒng)的顯著優(yōu)勢在于其可實現(xiàn)單手裝填彈鏈,這得益于供彈系統(tǒng)的操作簡便流暢。彈鏈包通過專用導軌掛載于機匣底部。
在受彈器蓋開啟狀態(tài)下,裝有槍彈的彈鏈被置于帶3個撥鏈齒的受彈器上,隨后將彈鏈上推到位后即可關閉受彈器蓋。需特別注意的是,關閉受彈器蓋后,裝有槍彈的彈鏈呈現(xiàn)近乎垂直姿態(tài),這可能會使射手產(chǎn)生操作不適感。此處產(chǎn)生一個技術疑問:為何彈鏈不會脫落?這是因為裝有槍彈的彈鏈置入時,受彈器兩側設有可相對移動的短導板形成夾持效應——彈頭前端嵌入左側導板下方,彈底被右側導板限位,結合受彈器3個撥彈齒,實現(xiàn)彈鏈段的導向與定位。還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提出質疑:當機槍意外左傾至彈鏈完全豎直朝下時,彈鏈是否還能固定在受彈器上?實際測試表明:裝有槍彈的彈鏈固定狀態(tài)始終可靠。
Evolys機槍采用可散式彈鏈:5.56×45mm北約制式彈藥配用M27彈鏈,7.62×51mm北約制式彈藥則使用M13彈鏈。此類彈鏈通常配裝于合成纖維戰(zhàn)術彈鏈包(內(nèi)置剛性聚合物襯板與金屬接口),模塊化容量設計可提供100發(fā)、200發(fā)2種規(guī)格配置。
Evolys系列機槍握把采用高強度聚合物一體成型,握把組件則集成了其擁有知識產(chǎn)權的發(fā)射機構(專利號:US 9,658,873 B2)。Evolys機槍雖采用開膛待擊模式,但其仍具有較高的單發(fā)射擊精度。其雙側快慢機設有三檔定位:保險、半自動、全自動,各檔位以90°間隔分布于下弧區(qū)段,切換時伴有明確檔位感,此設計與突擊步槍操作高度一致。
拉機柄上方為彈鏈拋出口,其設計具備最后1節(jié)彈鏈自動拋出功能,可有效避免彈鏈滯留在拋出口內(nèi)引發(fā)卡滯風險。彈鏈拋出口采用鋼材制造,通過2枚螺釘緊固于鋁制機匣上。拋殼窗則位于固定拉機柄的導軌正下方,配備聚合物材質導殼板,該部件可快速更換。導殼板同樣采用2枚螺釘固定于機匣,確保結構穩(wěn)固可靠。
鉻鉬鋼制槍管采用冷鍛工藝制造,內(nèi)膛鍍鉻處理,通過4枚螺釘與機匣固定連接。必要時,槍管仍可在野戰(zhàn)條件下實現(xiàn)快速拆卸更換。FN公司未來不排除推出快速更換槍管套件的可能性。
Evolys系列機槍配備了鳥籠式消焰器,其后部設有螺紋接口以便快速安裝槍口抑制器。測試版本搭載了芬蘭Ase-Utra公司生產(chǎn)的Dual BL-MG槍口抑制器,該抑制器采用300系列不銹鋼打造,表面經(jīng)Cerakote涂層處理。適配5.56×45mm NATO口徑的型號長177mm,質量650g;適配7.62×51mm NATO口徑的型號長度增至189mm,質量為695g。
在美國,F(xiàn)N集團通過其子公司FN美國公司(FN America)展示了Evolys機槍的其他2種口徑的版本:
● 6.5克里德莫爾(Creedmoor,6.5×49mm):該型號可能瞄準美國軍方“輕量化機槍-突擊型”(Lightweight Machine Gun – Assault)項目的需求;
● .264 LICC(6.5×43mm):一種由FN美國公司專為美國國防部下屬機構“非常規(guī)戰(zhàn)爭技術支援局”(Irregular Warfare Technology Support Directorate ,縮寫為IWTSD)研發(fā)的新型 “中間型”彈藥,全稱為“輕型中間口徑彈藥”(Lightweight Intermediate Caliber Cartridge)。LICC彈藥體系旨在通過優(yōu)化彈道性能和減輕單兵負荷,提升特種作戰(zhàn)環(huán)境下機槍的機動性與持續(xù)火力。
以上2種口徑彈藥均采用分體式不銹鋼彈殼(stainless steel composite cases),即彈殼體與底座為獨立部件,通過壓合工藝組裝成型。Evolys系列機槍的歐洲版與美國版的差異在于:美國版配備了與AR15兼容的槍托組件,以及由美國 Huxwrx公司(前身為 OSS 公司)制造的通流式槍口抑制器(flow-through suppressors),讓火藥燃氣向前排出,解決火藥燃氣后噴的新型抑制器。
為了更好地向讀者介紹FN公司最新的Evolys系列機槍, 意大利的《GUNS:THE ITALIAN WAY》雜志特地對Evolys系列機槍進行了靶場測試。測試人員(射手)為該雜志的撰稿人克勞迪奧·比加蒂(Glaudio Bigatti)。
測試在位于比利時祖滕達爾(Zutendaal)的FN內(nèi)部靶場進行。首先進行的是不完全分解操作,過程簡單直接,與FN Minimi機槍的不完全分解近似且更為簡化。在機匣左側靠近機匣尾板的頂部位置,有一個與鋼制貫穿銷相連的鼓形部件:當槍機處于閉鎖狀態(tài)時,可從機匣中拔出該銷(銷為防丟結構設計,即不會從機匣上脫落),而與金屬機匣尾板相連的槍托即可向下擺動,武器內(nèi)部結構基本暴露。第二步是分解槍機框和槍機,槍機需要旋轉后方可從槍機框上分解。此時,帶有擊針簧的固定式擊針便會完全暴露,便于擦拭保養(yǎng)。分解導氣系統(tǒng)時,只需擰下導氣箍前端的閥門并將活塞從導氣箍中取出即可。
實彈射擊首先測試的是5.56×45mm口徑的版本。將武器抵肩時,其輕量化特性尤為明顯。隨后裝上裝有100發(fā)彈鏈的軟質彈袋,這使5.56mm口徑Evolys機槍全系統(tǒng)質量達到約7kg。實彈射擊測試包含3種射擊姿勢:抵肩射擊、腰際射擊與臥姿射擊。
抵肩狀態(tài)下,將快慢機撥至“1”檔(半自動模式)進行數(shù)次射擊。得益于與傳統(tǒng)機槍截然不同的扳機(更輕且更順滑),盡管采用開膛待擊設計,但其彈著點仍能精準命中人形靶,效果接近突擊步槍,此特性也使槍口上跳幅度顯著降低。隨后切換至全自動模式進行多輪點射,由于扳機敏感度與約750發(fā)/分的射速,無需專用的點射機構即可輕松打出3發(fā)短點射。短點射期間,相對較低的彈藥威力與Evolys機槍配14英寸長槍管的緊湊設計共同抑制了槍口上跳。腰際射擊時的操控特性與抵肩射擊狀態(tài)基本一致。臥姿射擊時,依托兩腳架支撐,半自動模式下的彈著點散布極為密集,如同使用突擊步槍射擊一樣。
換用7.62×51mm NATO口徑的Evolys機槍后,裝載100發(fā)彈鏈的軟質彈袋使其增重約3.2kg。配備16英寸槍管與0.695kg槍口抑制器的全系統(tǒng)質量達到10.095kg。抵肩時能明顯感知質量差異,但對比此前在同等條件下操作通用機槍或其他7.62×51mm輕機槍的經(jīng)歷,仍不禁會心一笑。此版本后坐力稍大,但由于抑制器作用、槍械的緊湊設計及其出色的操控性,并未感受到過度的后坐力沖量。值得一提的是:將槍背帶挎于肩部實施腰際射擊時,移動中開火仍能保持極高的靈活性與精準度。
作為全球機槍研發(fā)制造領域核心技術積淀最深厚的企業(yè),F(xiàn)N Herstal公司面對Evolys 系列機槍的技術挑戰(zhàn)也并非易事。實彈測試數(shù)據(jù)、對機槍結構的細致分析與創(chuàng)新設計,以及與FN比利時總部工程師團隊的技術研討,均印證唯有行業(yè)領軍企業(yè)方能肩負起提升行業(yè)標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