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那天,卡車轟鳴,舊屋中熟悉的物事紛紛被搬上車,唯有我的那輛舊單車孤零零地靠在墻邊,仿佛被遺忘在喧嘩之外。父親凝神看了它一會兒,終于開口:“這舊車留下吧,新地方放不下它了?!?/p>
單車雖舊,卻是我朝夕相處的“伙伴”。車把上的膠皮套早已磨破,我用藍色膠帶纏了一圈又一圈。每回騎著它穿行在巷陌之間,清脆的鈴鐺聲如歡快的鳥鳴,一路相隨。那鈴鐺曾有一次在顛簸中松落下來,父親仔細擰緊螺絲后,鈴鐺又再次昂首在車把上,鈴聲似乎也愈發(fā)響亮起來,清脆的聲音仿佛能貫穿整個街道。
父親和工人吃力地抬起舊車,往樓下廢品站挪移。車輪磕碰著臺階,發(fā)出咯噎咯噎的沉重聲音,每一聲都像砸在我的心上。匆忙間我瞥見那枚熟悉的鈴鐺螺絲在一片混亂中悄然滾落到了角落。我慌忙走過去,趁人不備將其拾起,緊緊擦在手心,又悄悄塞進了褲兜。
如今在新居,每當(dāng)看見小區(qū)里穿梭而過的自行車,聽到清脆的鈴聲響起,我的心總會不由一顫。手伸進書包口袋,那枚小螺絲安靜地躺著,指尖輕撫著它微涼且凸凹不平的螺紋。我取出螺絲放入掌心,再次緊緊擦住,那消逝的鈴聲仿佛在手中重新聚攏,成為無聲的鳴響,成為我唯一能握住的白屋記憶。
人間的告別,何嘗不是給思念騰出地方;熟悉的鈴聲雖再難聽到,我心尖卻永遠存著它的回響它是我口袋中的珍藏,是未來歲月里我將一直珍惜呵護的記憶。
縱使輕舟已過萬重山,那枚小小螺絲,仍會牢 牢擰緊我與舊日之間的各種關(guān)聯(lián);它讓所有失去在 回望時,都成為最慶幸的擁有。
指導(dǎo)教師:姜文英
開篇通過生動的場景描寫、強烈的對比、精妙的擬人奠定情感基調(diào)。首先以“卡車轟鳴”的喧鬧,對比舊單車的“孤零零”,賦予單車落寞的狀態(tài)。接著文章快速聚焦舊單車這一核心事物,流露出作者對它的在意。父親的“凝神”和“終于開口”則設(shè)置了懸念:舊單車承載了什么?
這句話把“鈴鐺聲”比作“歡快的鳥鳴”,喚醒了讀者的聽覺與想象,讓讀者仿佛跟著作者騎車,一路被清脆、歡快相隨,多感官聯(lián)動,把對舊單車的親昵、回憶里的溫馨自然傳遞給讀者。
結(jié)尾處借用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來說明人生是在告別中不斷前行的。文章最后一句則是對離別深刻且溫暖的領(lǐng)悟:曾經(jīng)擁有,即使失去,也因在記憶中沉淀而變得無比珍貴。這句話既總結(jié)全文,又留有余韻,讓讀者在“螺絲”的意象中回味離別與成長的辯證關(guān)系。
本文選材獨特,作者沒有泛泛地抒寫離愁別緒,而是聚焦于一輛舊單車,尤其是一枚小小的螺絲這一核心情感載體,通過具體可感的物件,將宏大的“離別”主題濃縮于微觀的細節(jié)之中,感染力極強。結(jié)尾的哲思更是畫龍點睛,賦予了離別以溫暖且厚重的意義。文章以小見大,對“離別”的詮釋既有個人獨特的體驗,又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