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江蘇省省會。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等眾多著名景點,也是中國首個“世界文學之都”,劉禹錫、李煜等諸多文人在此留下傳世之作。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南京經濟發(fā)達,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產業(yè)領域成績斐然,同時交通便捷,南京南站是亞洲最大高鐵站之一,祿口國際機場通達全球。此外,南京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綠化覆蓋率高,連續(xù)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南京的美景燦若繁星,每一處都訴說著千年風雅與時代風華。下面讓我們重點探訪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兩大景區(qū)一—鐘靈毓秀的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和槳聲燈影里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感受歷史與人文交織的獨特魅力。
鐘山風景名勝區(qū)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描繪了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zhàn)役中橫渡長江、解放南京的壯闊場景。詩中的鐘山就是南京的紫金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自古便是知名的風景區(qū),有“金陵毓秀”的美譽。
鐘山風景名勝區(qū)現(xiàn)由兩大區(qū)域構成,即東部主體鐘山區(qū)域的中山陵園風景區(qū)(包含中山陵景區(qū)、明孝陵景區(qū)、靈谷景區(qū)三大核心景區(qū)和其他區(qū)域景點)以及西部的玄武湖區(qū)域(包括玄武湖公園景區(qū)和九華山區(qū)域)。鐘山風景名勝區(qū)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深厚、生態(tài)體系完整,分布有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中山陵(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之一)、靈谷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美齡宮、玄武湖等核心景點。鐘山風景名勝區(qū)擁有4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各類文物古跡,是融生態(tài)、文化、體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中部,是一座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xiāng)土人情于一體的旅游區(qū)。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全長110千米,有內秦淮和外秦淮之分。外秦淮河是護城河,內秦淮河全長約5千米,史稱“十里秦淮”,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精華所在,沿岸曾是豪門大族聚居地,十分繁華。而夫子廟作為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的舊址,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文化底蘊深厚。1984年,在國家、省、市的支持下,秦淮區(qū)開始全面實施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建設工程。該工程以夫子廟古建筑群為中心,以十里內秦淮河為軸線,有秦淮河、中華門甕城、瞻園、大報恩寺遺址、夫子廟等重要景點。 發(fā)
隨我暢游
拜褐中山陵
□江蘇省南京市南師附中江寧分校湯山小學
六(3)班張翰墨
中山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它是為紀念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而修建的陵寢,承載著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所做出的偉大貢獻的崇高敬意。作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重要的紀念性建筑之一,中山陵陵寢面積約8.8萬平方米,始建于1926年,1929年竣工。其整體設計融合了中西建筑風格,獨具特色,被譽為“近代第一陵”。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自南向北層層攀升,宛如一條通往精神圣地的階梯
前些日子,媽媽帶我前去中山陵拜謁。剛到大門口,我就看見門上方有四個金燦燦的大字—“中山陵園”
進門后,我先是看到一尊大鼎,它是由中山大學原校長戴季陶攜全體師生捐建的孝經鼎,因鼎身鐫刻有戴季陶母親手書的《孝經》全文而得名。接著,我們沿著道路往前走,開始攀登臺階。臺階上方,一座大牌坊巍峨聳立,它便是中山陵當之無愧的標志性建筑“博愛坊”。牌坊上,孫中山先生所書“博愛”二字蒼勁有力,宛如兩道光芒,照亮了南京這座城市的精神天空。站在牌坊下,仰頭凝視這兩個字,仿佛能感受到先生博大無私的胸懷。
再往前走,便是480米長的墓道。墓道兩旁栽種著南京的市樹“雪松”,象征著萬古長青。墓道的盡頭是中山陵的陵門。陵門上,“天下為公”四個字格外醒目,這四個字不僅是孫中山先生思想的高度凝練,更是劃破封建長夜的一道曙光。在古代,天下由皇帝掌管,而孫先生認為天下應該由人民來掌管
穿過陵門,碑亭出現(xiàn)在眼前,那里矗立著孫中山先生的墓碑。它高9米,寬4米,莊重肅穆,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過了碑亭,密密麻麻的臺階延伸向上,如同通往理想彼岸的天梯。這里總共有392級臺階,一方面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人口一三億九千兩百萬;另一方面,數(shù)字“3”代表三民主義,“9”
代表九州方圓,“2”代表國共兩黨合作。大約走過了200級臺階,我看到了一口鼎,它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之一。1937年,這口鼎被日軍的榴彈擊穿,至今未進行修復的目的是告誡后人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終于,我們登上了最高處向下俯瞰,大半個南京城盡收眼底。極目遠眺,大地、天空、山川,連成一片。左邊可以看見靈谷寺,右邊能看見明孝陵,好一派威武雄壯的景象。仰頭望去,祭堂門楣上方“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氣勢磅礴,莊嚴肅穆;下方“民族”“民生”“民權”六字分列,詮釋著先生畢生倡導的三民主義理念,字字千鈞,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使命與永恒的精神力量。
參觀完中山陵,我深切感受到孫中山先生作為反封建先驅的偉大,以及他為人民爭取權利的嘔心瀝血。我要向他學習,奮斗進取,為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指導老師:鄒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