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藝術(shù)品市場的“硬通貨”,全球藏家眾多,如果非要用一個字來形容瓷器珍品的收藏價值,那就是“穩(wěn)”。2024年的古董拍賣整體下滑明顯,傳統(tǒng)書畫和當代藝術(shù)很多作品的價格出現(xiàn)斷崖式下滑和成交困難的情況,但瓷器表現(xiàn)極為穩(wěn)健,部分精品甚至出現(xiàn)了爭搶熱烈,成交價格喜人的情況。
瓷器收藏中的“精品”“生貨”在市場上非常吃香,而且藏家們越來越多元,部分小眾審美的瓷器往往能拍出遠超預期的價格。即使是那些“小而美”的瓷器,往往競爭也十分激烈,并且成交踴躍成績喜人。從目前的趨勢看,瓷器藏品受市場熱捧是大勢所趨,2024年藝術(shù)品市場上最貴的十件“天價”瓷器,正是這一趨勢的證明。
這對嘉靖魚罐于2024年11月倫敦蘇富比“中國藝術(shù)珍品”專場上陣,約60萬英鎊起拍,僅僅幾口喊價后就已超越200萬英鎊。及至450萬英鎊每口開始,各方叫價開始變得較為謹慎,只以10萬英鎊上升。不過,最激烈的階段看似已經(jīng)過去,但這場爭奪戰(zhàn)卻未有任何停止跡象,只是以馬拉松形式展開拉鋸。
又經(jīng)過30多口喊價過后,廖心裕(客戶咨詢,亞洲
區(qū)代表)的電話委托客戶“271”號牌喊出810萬英鎊,拍賣官司徒河偉亦準備落槌。豈料這時殺出“程咬金”,有新競投人士出價820萬英鎊,令現(xiàn)場再掀高潮。
不過,廖心裕的“271”號牌電話客戶未有放棄,最終成功以多一口的830萬英鎊投得嘉靖魚罐,連傭成交價為963萬英鎊,現(xiàn)場掌聲雷動。
此對蓋罐繪五彩魚池,光艷明媚,一處陳設(shè),滿室煥然。池水空明,有蓮荷、藻荇飄曳交橫,金鯉浮游其間,律動清妙,悅目賞心。筆觸質(zhì)樸,器形圓實,兩相結(jié)合尤惹人愛。嘉靖帝(1522—1566年在位)篤奉道教,問道天師,對至福極樂精勤求索,為合圣意,此朝陶工、畫匠頗善描繪天福景象。
2024年5月30日,佳士得十全一望星樓珍藏清代官窯瓷器拍場中,一件清雍正釉里紅波濤錐拱蒼龍教子圖梅瓶,以7812.50萬港元成交,金額不但冠絕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周,在整個香港春拍的古董版塊亦是再無第二。
這件拍品高35.5厘米,圈足,收腹,豐肩,瓶口小,是梅瓶的經(jīng)典造型,為“望星樓主”張顯星所收藏的藏品中名氣最大的。瓶身以釉里紅繪出翻涌的波濤,留白處采用暗刻,描繪出了騰飛的一大一小雙龍,氣勢恢宏,工藝精湛。
了解瓷器的朋友不難看出,這是仿明代永樂御制瓷器所制,但是相比明永樂的釉里紅瓷器又有所區(qū)別。此拍品在保留永樂飛龍颯爽之姿的同時,整體造型變得更加雋秀,線條更為優(yōu)美工整,紋飾清晰、發(fā)色均勻,釉面清潤純凈,如脂似玉,細節(jié)之處精而穩(wěn),十分符合雍正帝審美標準?!吧n龍教子”寓意深刻、內(nèi)涵飽滿,也為這件拍品增添了更多的意義。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樣,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罐等,其中青花高足碗造型優(yōu)美、雅致華貴。
2024年6月15日,北京保利拍賣會上,“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從1900萬元起拍,經(jīng)過各方藏家及電話委托競價又不斷有新買家加入競標,最終收獲了4550萬元落槌,加傭金共計5232.5萬元成交。
這是一件明代宣德時期的御制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高11.5厘米,口徑16.8 厘米,呈全品狀態(tài),其寓意美好非凡。該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體施釉極為肥厚,釉色明潤宜人。其外壁大面積留白,僅于碗壁中線處以青花精心書寫藏文“平安頌”經(jīng)文一周,字體工整且雋秀非常,外壁下部則繪仰式蓮瓣紋一周,青花發(fā)色蒼雅淋漓,個別筆畫可見鐵斑沉著,時代特征盡顯無遺。
碗上經(jīng)文為藏地祈頌平安吉祥的重要經(jīng)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誦,藏傳佛教信徒認為,“常時行此燒香供施,現(xiàn)世災難消除,究竟證得四身佛位,利益甚大”。亦有譯為:愿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祈愿三寶皆吉祥。
自古以來,龍的形象及其蘊含的文化精髓,深刻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自尊、自豪,以及頂天立地、自強不息的堅定自信。雍正御窯,歷來以“古雅”之美譽揚名四海,而在上海仲軒2024年秋拍上“清雍正 御制粉青釉雙龍尊”堪稱是對雍正御窯藝術(shù)造詣的至高詮釋。
雍正朝單色釉瓷器以簡約之美聞名,少繁復紋飾,多憑優(yōu)雅形態(tài)與純凈釉色吸引人。其線條流暢,釉面光潔,備受贊譽。其中,青釉御窯器尤為出色,含粉青、冬青及仿龍泉釉等。粉青淡雅,冬青稍深,豆青濃郁。作為古老色釉,青釉以鐵為呈色元素,雍正時燒制技藝成熟,創(chuàng)出諸多仿古佳作。
雍正在位時就常親自過問御瓷的制作,尤其對單色釉的配置格外贊賞。唐英督制的雍正御窯瓷器,代表了當時瓷器藝術(shù)的巔峰水平。此類雍正御窯雙龍耳壺,存世極罕。據(jù)考,有一件相似的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雍正天藍釉雙龍耳大瓶。通體施天藍色釉,外底署青花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乾隆御制洋彩粉青地描金內(nèi)狩獵圖三元轉(zhuǎn)旋瓶是督陶官唐英獻給乾隆的告別巨作。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現(xiàn)場,此瓶以2500萬港元起拍,3550萬港元落槌,加傭金4260萬港元成交。
此瓶原為紐約通運公司總經(jīng)理姚昌復(字叔來,1884—1963年)及 威廉·惠特里奇(1849—1936 年)遞藏,1939年在紐約帕克·博內(nèi)藝廊售出,1989 年再在紐約佳士得亮相,1992年北京首場國際拍賣會上易主后潛藏宅第,闊別藝壇三十年余,如今復現(xiàn),難能可貴。
燒造此類可動的鏤空轉(zhuǎn)旋瓶,機關(guān)繁復,紋飾華美,融合無數(shù)巧技,無論是設(shè)計、制胎、釉燒、釉上彩繪,皆需完美精準。為了將三瓶合一,大幅增加個別燒造之構(gòu)件數(shù)量,并在瓷器結(jié)構(gòu)中,加入精巧準確的機械齒輪構(gòu)造,只需輕輕轉(zhuǎn)動其中一瓶的頸部,三件各自獨立的內(nèi)瓶,皆得以連動,一并轉(zhuǎn)旋。
自鏤空處往里看時,宛若透過窗欞,古木蔥郁,交織如網(wǎng),彩云彌漫,三瓶三屏,隨著畫面開始轉(zhuǎn)動,皇家行圍正熱烈進行。弓手箭在弦上,騎士快馬馳騁,獵犬相隨,緊追山鹿、野豬于蔥郁山林。燒成后,各部機關(guān)契合無間,鬼斧神工,實至名歸。
2024年12月10日晚,萬眾矚目的中古陶拍賣十周年秋季大拍上,元青花三顧茅廬人物故事紋梅瓶極為火爆,最終以3518.5萬元成交。
此拍品小口、短頸、圓肩,矮圈足,足底無釉,梅瓶肩部繪卷草紋與纏枝蓮瓣紋。頸部有變形蓮瓣紋一周,主題畫面為《三顧茅廬圖》。品類紛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鮮活、艷麗、明快獨樹一幟。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為裝飾題材的最具特點。它的數(shù)量雖少,但繪畫技法高超,特別是畫面小中見大,且多表現(xiàn)元代雜劇的故事場景,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視覺領(lǐng)域。
在蒙古人統(tǒng)治下,漢人的科舉考試制度被廢除,許多士人失去了步入仕途的機會。他們或寄情于山水之間,或沉迷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蘭,林和靖愛梅鶴,這些故事都是典型代表。
在元代至正十二年(1332年)之后,蒙古統(tǒng)治下文化政策松動,人物故事紋開始嶄露頭角,畫片中的人物故事成為一種新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比如這件拍品上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就傳遞著一種樸素的價值觀——忠義忠君與求賢若渴。
2024年12月,中古陶“諸家藏元瓷傳世三菁拍賣專場”中,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空洞石花卉紋大罐以3178萬元人民幣成交。
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空洞石花卉紋大罐目前已知的公開的完整器只有四件,大英博物館一件,北京故宮和河北博物院各一件,私人收藏一件,其中北京故宮和河北博物院的出自保定窖藏。
此拍品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胎體上薄下厚,胎質(zhì)細膩,青花色彩濃艷,釉里紅略暗,通體青花釉里紅紋飾。
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纏枝菊花紋、卷草紋各一周。肩部繪下垂如意云頭紋,云頭紋內(nèi)繪青花水波紋托白蓮,云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
腹部四面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nèi)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里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云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nèi)繪倒垂寶相花紋。
罐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里紅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整體花團錦簇、氣度雍容。
11月底,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會“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亮點頻現(xiàn),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明宣德時期的“青花吹簫引鳳圖盌”。此碗精妙地描繪了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吹簫引鳳》,最終以3062.5萬港元的成交價脫穎而出。
吹簫引鳳的傳說是北方版的愛情傳奇,蕭史弄玉以簫為媒,以音樂為共同追求,志同道合。他們情投意合,至情至愛,感化天地,成仙上天。他們的故事是幸?;橐龅陌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shù)價值。吹簫引鳳圖也是明代瓷器的裝飾紋樣之一,此件明宣德官窯瓷器上的吹簫引鳳圖即是根據(jù)此傳說描繪而成,以表達了對美滿婚姻的期盼。
從造型上看,此碗侈口、弧壁、矮圈足的巧妙設(shè)計,無不彰顯出匠人超凡脫俗的精湛技藝與獨到匠心。外壁之上,一幅通景山水樓閣圖徐徐展開,引人入勝。樓閣間,蕭史輕撫玉簫,旋律悠揚;仙女則乘鳳駕云,翩然而至,整個畫面栩栩如生,傳神至極,充滿了濃郁的神話色彩與浪漫情懷。青花色澤均勻濃郁,胎質(zhì)堅細,更將這件瓷器的非凡品質(zhì)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024年10月29日,蘇富比“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shù)-選粹(一)”拍賣專場中,“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以2760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瓷罐造型圓潤豐美,青花細致亮麗,色調(diào)濃淡,層次豐富,器身纏枝牡丹紋與海水紋,端雅相映,銘記元瓷工藝之最,雋永悠長。罐肩圓潤豐美,線條流暢,為元代鼎盛時期景德鎮(zhèn)青花瓷的最佳典范。
本品造于十四世紀的景德鎮(zhèn),可謂中國出產(chǎn)的首批青花瓷。罐頸飾波濤洶涌的海水紋,漩渦、碎浪,水花四濺,動感十足,亦是元代文藝氣氛自由的見證。突顯筆趣,風格自由奔放,屬元代特徵,明代初期已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嚴謹且制式化的紋飾。元代青花類例,雖可見于博物館藏品,如本品之牡丹紋搭配海水紋、古錢紋者,極為少見,或為孤品。
9月26日,佳士得全新亞太總部首場現(xiàn)場拍賣正式舉槌,首場即選擇了單一藏家專場拍賣,再次印證重要私人珍藏的魅力——出自世界頂尖古董收藏家區(qū)百齡先生珍藏的19件瓷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精心收藏,橫跨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其中,“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玉壺春瓶”拍出了2760萬港元的高價。
此瓷撇口,細頸,圓垂腹,圈足。通體繪五組青花紋飾,以雙線相隔。頸飾如意及回紋一匝;肩繪卷枝紋;腹繪纏枝牡丹、梔子、菊花及山茶;近足處腹底飾迭如意紋。青花呈色濃艷,有暈散及點點銀黑色結(jié)晶斑,通體內(nèi)外罩透明釉,微泛青綠色。形態(tài)優(yōu)雅,盡展元朝瓷藝興起之造型風采。
永樂玉壺春瓶傳世甚稀,珍罕程度超乎執(zhí)壺,實堪稱珍寶。所知永樂玉壺春瓶多以花卉為飾然此拍品瓶腹所繪四季花卉之纏枝花卉紋乃屬罕見,所繪牡丹、梔子、菊花與山茶,分別象征四季之花,牡丹映春光,梔子迎夏日,菊花沐秋涼,山茶綻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