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記者隨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溫春來到南溪鎮(zhèn)的第一站不是法庭,而是一家培訓機構(gòu)。它身處南溪場鎮(zhèn)邊緣一棟居民樓下,四間臨街鋪面從內(nèi)打通,墻面發(fā)黃脫落,卷簾門上滿是銹跡。
外地人很難想到,這里便是曾經(jīng)的南溪便民訴訟站(現(xiàn)南溪人民法庭),是云陽縣辦案條件最艱苦、任務最重的站點,下轄三鎮(zhèn)二鄉(xiāng),覆蓋大山里的22萬人。
溫春來在基層工作的20年中,近一半時間都在這里租房辦公。
盡管條件艱苦,但溫春來在這里辦理的約3000起民商事案件,無一錯案、無一超審限、無一因案件處理不當引起當事人上訪和纏訴。他扛著國徽從這個“租借”的法庭出發(fā),深一腳淺一腳跋涉在泥濘的山道上,去院壩里、田坎上甚至村民的病榻旁,提供司法服務。
他以法官嚴密的法律邏輯和個人的執(zhí)著與細膩,在一次次審判調(diào)解中尋找法、理、情的結(jié)合點,守護著大山的司法正義、傳承著法治精神,讓法治明燈照亮山間的路。
用最好的桌椅板凳拼成“迷你法庭”
當記者問起“印象最深的當事人是誰”,溫春來思索很久后說:“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
但當溫春來翻開電子卷宗,那些山里人追求公平正義的故事,又一次激起了他的傾訴欲。
2010年冬,一位村干部找上門。其村里有位80歲的老人,兒子去世后留下1萬多元在銀行無法取出,那可是老人的“保命錢”。
知曉利害后,溫春來隨即前往老人家中,當他踏進昏暗的土屋時,老人形容枯槁,嘴里無助地喃喃:“這錢怕是拿不回來了……”
老人絕望的眼神,像一根針,扎進溫春來的胸膛:“這里是多么需要法律呀?!?/p>
當溫春來為老人辦完手續(xù),把鈔票放進老人掌心時,老人佝僂的背竟挺直了幾分。
山風穿堂而過,第一次獨立辦案的溫春來忽然覺得,同樣曾在基層法庭任職的父親,或許是想通過“春來”兩字告訴他——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款,而是能帶來希望的春汛。
云陽多個鄉(xiāng)鎮(zhèn)山高坡陡,村民居住分散,對法律的認知也比較淺顯,像這位老人一樣的情況并不鮮見。為此,在基層工作期間,溫春來大力推行巡回辦案,將法律的種子一遍遍撒在山間,讓更多大山里的人們,懂得何為法律,何為正義。
山間小路崎嶇,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有一次,因為前一天下過雨,泥土松軟,溫春來一行剛經(jīng)過一個路口,一棵大樹便轟然倒下,巨大的聲響讓人心有余悸。
可溫春來的腳步,沒有因此停止。他將審判席搬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這些年,他已不記得穿爛了多少雙皮鞋,越過了多少次搖晃的吊索橋。
一年秋天,溫春來和同事們用半天時間來到南溪人民法庭轄區(qū)最東邊的云陽縣石門鄉(xiāng),為一對耄耋老人的民事案進行巡回審判。山高路遠,群眾看到法官遠行而來,拿出自家最好的桌椅板凳拼成了“迷你法庭”,并將國徽高懸在農(nóng)房土墻上。
隨行記者拍下了這一幕。后來,這張名為“稻田里的巡回審判”的照片,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民主法治”方陣游行時亮相,并被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收錄展陳,成為中國基層法治建設(shè)的一個小小注腳。
用45條短信打破僵局
截至2025年6月13日,溫春來已辦案3900多件,依然保持著所辦案件無一錯案的紀錄。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只有笨辦法,那就是把案子辦深、辦透?!睖卮簛碚f:“有時候司法公正不只在法律條文里,要學會走出法庭,站在一位普通人的角度去判斷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解決群眾的問題?!?/p>
他的“笨”解決過不少難題。2017年,一對重組夫妻鬧離婚,病重的丈夫向妻子索要經(jīng)濟補償,妻子則主張把錢給即將高考的親生女兒,也就是男方的繼女。
調(diào)解陷入僵局時,溫春來注意到繼女淚流滿面。追問之下得知,她與繼父感情深厚,其實她也擔憂繼父的未來。溫春來以此為突破口,最終促成了一份特殊的調(diào)解協(xié)議:女方給予男方2萬元經(jīng)濟補償,但是男方自愿將這筆錢借給繼女,供其上大學使用。
繼女哭著寫下借條,繼父卻未收下:“等你畢業(yè)后,如果我還在人世,再慢慢還我吧?!蹦菑埼磧冬F(xiàn)的借條,至今仍壓在卷宗里,無聲訴說一個家庭的坎坷與溫情。
面對棘手的“死案”,溫春來的“笨”更顯威力。
2017年,溫春來受理了一起“欠錢案”。李某承包200余戶村民的土地用于種稻卻失敗,拖欠相關(guān)費用后“失聯(lián)”。溫春來只有李某一個打不通的電話號碼。他未一判了之,而是連續(xù)10余天在加班間隙給李某發(fā)信息勸說:“這事不能背一輩子,回來處理好了,你自己心里也輕松些?!倍绦虐l(fā)到第45條,李某終被觸動。
錢到賬那天,溫春來把村民叫來挨個發(fā)還欠款。村民圍著溫春來數(shù)錢,積怨被笑語取代。
他的“笨”又何止這些。為了讓群眾能隨時找到他,他將個人電話號碼貼在了法庭門口;為了幫助農(nóng)忙時的群眾,他開設(shè)“夜間法庭”“周末法庭”“假日法庭”;為了給更多大山里的人們提供法律支持,他曾拒絕離開基層的機會,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為什么要堅持?溫春來腦海中浮現(xiàn)出的,是被家暴困擾的婦女得知可申訴與丈夫離婚時,眼中重燃的期盼;是3名被父母拋棄在法庭的孩子,看到法官時的淚水;是20多名盲人拄著拐杖跋山涉水,只為站在盲人朋友身后支持的努力……
“我想在這兒守著?!睖卮簛碚f,他想守著這些在坎坷命運中寄望法律的人,這些也許永遠無法走出大山卻堅信公道的人。
兩“春”相望無聲接力
在南溪工作時,溫春來注冊了一個微信工作號,為當事人提供立案咨詢、訴訟指導,很多已經(jīng)結(jié)案的當事人遇到法律問題,仍會詢問他。
2022年,溫春來調(diào)任云陽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后,這個好友達700多人的微信號依然時常閃爍,但明顯頻率下降了許多,因為他們有了新的咨詢渠道——南溪人民法庭新任庭長張青春。
人們從找“春來法官”,變成了找“青春法官”。兩“春”隔山相望,像一場無聲的接力。
其實,溫春來早已不是一個人。
他總結(jié)的“春來調(diào)判工作法”已在云陽傳遍,“傳幫帶”形成的“春來巡回審判團隊”成為云陽縣人民法院的一張“金名片”,他們累計巡回審理各類案件600余件,一對一提供法律服務1300余人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0余個。
張青春就是“春來巡回審判團隊”的一員,他延續(xù)著溫春來的工作習慣:凡是土地糾紛、相鄰糾紛都要實地調(diào)查,凡是涉及“一老一小”、殘疾人的案件都要進行巡回審判。
“打一通電話,不如到一次現(xiàn)場;講一遍條文,不如開一次巡回審判?!睖卮簛淼脑?,被張青春記在心里,他的“笨”辦法和滾燙的為民情懷,也被張青春記在心里。
而溫春來基于南溪人民法庭組建的云陽縣人民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也在張青春的引導下逐步擴大影響力,讓近萬名留守學生、寄宿學生、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學校學生能夠深入法庭,提升法律意識。2024年,該實踐基地還入選了重慶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共享場館。
“現(xiàn)在人們懂法多了?!苯衲辏咽菑埱啻毫粼诨鶎拥牡?年,他留下的原因與溫春來如出一轍:“這里需要有人守著?!?/p>
2021年底,嶄新的南溪人民法庭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離開南溪人民法庭前,溫春來帶領(lǐng)團隊在新法庭樓下開辟了一個小菜園,如今這個菜園依然被維護得很好,胖乎乎的茄子熟了,綠油油的豇豆正冒出新芽。
溫春來寬慰地望著它們,無聲佇立了許久。
山風掠過耳際,法庭前后的大山滿目蔥綠——法治的春天為何永駐,因為這里一直有人在守望。
人物名片:溫春來,重慶云陽人,1978年10月出生,曾任重慶市云陽縣南溪便民訴訟站站長、南溪人民法庭庭長,現(xiàn)任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四級高級法官。曾獲“全國優(yōu)秀法官”“全國模范法官”“全國法院先進個人”“重慶市人民好公仆”“重慶市法院系統(tǒng)先進個人”“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亮點人物”“重慶市最美新時代政法英?!钡葮s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