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陜西。旅游達人的陜西印象是兵馬俑、大雁塔、古城墻;美食博主的陜西印象是涼皮、肉夾饃、水盆羊肉;歷史愛好者的陜西印象是大秦故地、三國風(fēng)云、盛唐氣象身為華夏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陜西擁有的“寶藏”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全方位地了解陜西的全貌,可能得把各個領(lǐng)域的牛人召集在一起講個三天三夜,最后大家一定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觸:講不完,根本講不完!
從“長安時間”到“北京時間”,揭秘藏在陜西的時空奧秘
當我們在各種場景聽到“北京時間”的播報時,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一聲權(quán)威報時的原始信號并非來自首都,而是來自陜西。20世紀60年代,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落戶于陜西臨潼,承擔起了中國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發(fā)播任務(wù)。在這條冷知識的背后,隱藏的是時間與空間賦予陜西的特殊意義:這里環(huán)抱著中國地理坐標上的大地原點,也包含著中華歷史上古今重疊的時間之源。
為什么“標準時間”出自陜西?從地理層面來說,是因為陜西位于我國版圖的心臟地帶,還有天然的山體屏障,地質(zhì)狀況穩(wěn)定,從這里發(fā)播出的信號可以全面地覆蓋我國的主要城市。
這個問題的歷史答案則閃爍著更為璀璨的文明光環(huán)。時間回溯到1300年前,在距離臨潼僅30千米的大唐都城——長安,承天門的鐘鼓在每天的日出日落都會為人們精準報時,唐人的生活嚴格按照“晨鐘暮鼓”的規(guī)則進行,108坊市的喧囂與寧靜也都遵循著“長安時間”絲滑切換。從大唐的鐘鼓到今天的原子鐘,同樣的標準時間,在同一片土地上演繹著陜西作為中國“時間心臟”的傳承。
如果將這些悠遠的時間信號與空間相融,人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由它們塑造出的陜西風(fēng)貌。
在陜北,黃土高原溝壑重重,孕育出別具一格的黃土地文化。風(fēng)沙雕刻了山河,一個個窯洞則像時間的頁碼,展現(xiàn)著陜北人的生存智慧與堅韌性情。在關(guān)中,八百里秦川是古文明的孵化器,曾經(jīng)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周秦文化、漢唐文化共同積累出深厚的底蘊。在陜南,秦巴山水靈秀天成,創(chuàng)造了“西北小江南”的美景。這里還是漢朝的發(fā)祥地,見證過波瀾壯闊的歷史。三大區(qū)域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多維的陜西,成為中華文明圖卷上一抹絢麗的亮色。
古中國的紀念冊,老秦人的詩與歌
毫不夸張地說,陜西的每一寸土地都蘊藏著千百年的記憶。這里就像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一本“立體相冊”,既古老又鮮活,儲存著三秦大地的歷史記憶。走進陜西,會發(fā)現(xiàn)每一站都有專屬于自己的精彩劇本。
咸陽:是秦朝的古都,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涇河與渭河在這里形成一清一濁的獨特景觀,創(chuàng)造了“涇渭分明”的典故。王維曾經(jīng)在渭城的朝雨中與好友折柳送別,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名句。秦風(fēng)與唐韻都融在咸陽的山水與離歌里。
寶雞:在擁有這個接地氣的名字之前,它其實有很多有故事的曾用名。周朝時有鳳凰在岐山鳴叫,被人們視為祥瑞,封神故事里的西岐就在今天的岐山、扶風(fēng)周原一帶。秦國曾經(jīng)遷都于雍城,也就是今天的鳳翔縣,奠定了大秦崛起的根基。漢高祖劉邦暗度的陳倉、唐朝五京之一的鳳翔府也都在寶雞。青銅文明與周秦文化留下的印記至今仍清晰可辨。
西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边@是盛唐的氣象,也是長安的古意。李白的長相思在長安,孟郊的登科夢也在長安。這里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古人以詩賦記錄它的開放包容,今人在大唐不夜城里回味它的輝煌往事。
臨潼:驪山之上的烽火臺見證過“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驪山之下的華清池讓人一秒夢回白居易的《長恨歌》,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則上演著震撼世界的帝國奇觀。歷史的興衰濃縮在這座古城的各個角落。
延安:自帶“金戈鐵馬”主題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延安會給你答案。它曾經(jīng)是宋朝對抗西夏的邊塞,塞上秋聲中回響著范仲淹“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慨嘆。它也是近代革命的紅色圣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至今仍在為國人的奮斗賦能。
老陜的味道
地道的老陜味道,可能要先從一句“燎扎咧”開始。這是陜西方言里最經(jīng)典的口頭語之一,意思是“好極了,很不錯”。這股濃郁的西北風(fēng)味其實隱藏著來自古早時光的彩蛋。《詩經(jīng)》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僚”與“嬈”相通,代表美好的樣子,性情豪爽的關(guān)中人給它加上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語氣詞,營造出了這句鮮活灑脫、情感濃烈的口頭語。陜西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在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字詞和發(fā)音。人們生活中一言一笑的許多片段,都在和千百年前古人的腔調(diào)默契重疊。
同樣的,“原味陜西”也體現(xiàn)在老陜們熱愛的文化符號中。比如陜西人自己的“硬核搖滾”:秦腔和信天游。熱血高亢的唱腔,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唱詞,展現(xiàn)出感染力十足的陜西風(fēng)情。剪紙和皮影戲則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粗獷、質(zhì)樸的剪影,通過老藝人的雙手生動地講述著古老的地域傳奇。
當然,最直接的老陜味道還是得由美食來傳遞。來一碗肉香四溢的羊肉泡饃,羊肉湯的鮮美惹人醉,跟著老陜學(xué)習(xí)正宗的掰饃手法,讓每一塊饃都吸飽湯的精華,才能享受到極致的美味。再來一碗油潑面,油潑辣子澆下去的那一刻,僅憑香氣已經(jīng)足以征服味蕾。肉夾饃自然不能缺席,酥脆的白吉饃包裹著軟爛多汁的鹵肉,一口下去唇齒留香。再來份筋道爽滑的涼皮“溜溜縫兒”,酸辣可口的風(fēng)味吃一次就忘不了。這一圈兒吃下來,誰能不說一句“美得很”!
李白吟誦過的月光依然照在西安的古城墻上,王維手中的柳枝也在咸陽的古道邊年年綻綠?!昂巫稹鄙系摹爸袊倍忠廊磺逦缱?,授時中心的原子鐘已然在接力詮釋新的“國之重器”。陜西像一座沒有圍墻的歷史博物館,儲存著講不完的中國故事,這里的“文明含金量”還在持續(xù)增加!
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爆笑校園202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