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綜藝節(jié)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六季》(以下簡稱《浪姐6》)以一騎絕塵的播放量再度點燃全民熱情。當社會仍在熱議“內卷”與“躺平”的二元對立時,這檔綜藝卻用一群30歲以上女性的生存樣本給出了第三種答案:人生不必困在既定賽道的加速或停滯中,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才是對抗焦慮的最優(yōu)解。葉童的銀發(fā)與電吉他、李晟的斷層票數、張小婉和管樂的喜劇突圍——她們用迥異的人生策略證明,在時光長河中,女性要學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節(jié)奏,如那句:“人生如戲,不必按劇本出演,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p>
“慢哲學”:用從容消解內卷焦慮
葉童今年62歲,作為本季年紀最大的姐姐,她以帥氣從容之姿,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吶喊。她耳朵上那一顆鉆石耳釘在銀發(fā)間閃爍,是與時光共舞的見證。在《浪姐6》初舞臺上,葉童身著白襯衫向觀眾深情獻唱《渡情》?;蛟S她的歌聲并非專業(yè)水準,但是那份灑脫以及“生命任我遨游”的姿態(tài),深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她所秉持的“慢哲學”,為我們揭示了人生下半場應有的姿態(tài)——松弛感才是對抗衰老的秘訣。
“慢哲學”意味著接納時光的饋贈。葉童從來不把變老視為洪水猛獸,她坦然笑言:“我的皺紋和白發(fā),都是我愛笑和智慧的痕跡?!焙芏嗤g人似乎被困在年齡的焦慮漩渦中,試圖用醫(yī)美尋回青春的痕跡,而葉童卻在62歲的年紀,不斷拓展人生邊界。她學潛水,探尋海底世界;體驗賽車,感受速度與激情;挑戰(zhàn)話劇舞臺,體驗不同人生。她慢慢地嘗試新事物,與時間為友,讓生命在探索中舒展。正如一句名言:“歲月從不敗美人,敗的是不敢直面歲月的人?!比~童便是那無畏歲月的美人。
葉童的“慢哲學”更體現在她對舞臺的專注上。在備戰(zhàn)高難度唱跳《跳樓機》時,除了集體訓練,她還每天獨自加練3個小時。葉童這樣做并非為了和別人去做對比、去內卷、去焦慮,她只是投入全部精力,在自己的節(jié)奏上做到極致。葉童沒有辦法像年輕人那么高效,那她就延長訓練時間。每一次揮汗如雨,每一次打磨動作,都彰顯著她對當下的極致專注。她從沒放棄、擺爛,認為自己的年紀可以在舞臺上敷衍,而是專注自身當下,用十足的耐心對抗身體的疲倦,用從容的態(tài)度應對舞臺的挑戰(zhàn)。
年齡從不是枷鎖,而是智慧的容器;慢,并非消極躺平,而是以從容姿態(tài)掌控生活。當我們學會在忙碌中留一片自留地,在焦慮中種一株向日葵,便能抵達“友好地和自己過下去”的人生境界。就像葉童一頭銀發(fā)在舞臺上起舞,她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優(yōu)雅,是在時光中,慢慢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
“長期主義”:人生下半場也能書寫傳奇
在《浪姐6》初舞臺全民評級中,出乎所有人意料,演員李晟以64萬票排名第一,斷層領先。而她在公演之前的練習視頻中,甚至都只有一個模糊的身影,連清晰的鏡頭都沒有。從新版《還珠格格》小燕子,到如今重新回到大眾面前,這十年間,她基本消失在了觀眾的視野中。她的回歸讓我們明白,只要不放棄,永遠可以被人看到。
當修音成為行業(yè)潛規(guī)則,李晟選擇全開麥演唱。初舞臺那一首《當》,李晟做到了B4音域連續(xù)咬字零失誤。她并不是專業(yè)歌手,卻做到了專業(yè)歌手的標準。這場逆襲看似偶然,實則是十年蓄力的必然。在這十年中,她曾經為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演唱過插曲《奈何》。在公演前,當其他姐姐社交時,李晟在角落對著鏡子反復校準動作角度。終于,一首幾乎完美的初舞臺演唱經播出后立刻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網友紛紛留言道“原來李晟這么會唱歌”,并迅速吸引了一大群網友自發(fā)為她投票。這不是陰差陽錯的偶然,而是實力的必然。沉寂期的漫長蟄伏,李晟最終在40歲時迎來二次騰飛。
李晟用自己的逆襲證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人生下半場也能書寫傳奇。人生存在這樣的“長尾價值”——與短期速效不同,自身努力的積蓄不會立竿見影,而是細水長流,久而久之,細水長流產生的積蓄實力會一朝奮起,爬上拋物線的頂端。李晟從不因為流量的衰退而放棄努力,而是默默蟄伏十年,期待量的積累帶來質變。節(jié)目后臺顯示,她70%的票數都來自非粉絲群體。
正如那句:“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泵恳活w沙粒,都有可能成為一顆閃亮的珍珠。正如網友所言:“我們投的不是李晟,是那個曾經相信努力就有回報的自己?!碑斔ǖ粞蹨I從地板上彈起繼續(xù)唱跳時,破繭的不僅是曾經的“小燕子”,更是所有被現實捶打卻依然相信微光的普通人。
“彎道超車”:小眾才華創(chuàng)造跨圈突圍
當張小婉撐著油紙傘躍上鋼管,當管樂甩著水袖跳起東北大秧歌,她們用自己獨特的才藝驚艷了觀眾。這對喜劇姐妹花像闖入精致瓷器店的野外陶土,把選秀規(guī)則撞得七零八落,卻意外拼出更璀璨的圖景。
初舞臺上,張小婉以一曲融入戲曲元素的《唱念愛》驚艷四方,直接拿到舞臺最高等級。舞臺上的她一襲戲服,在花瓣雨中撐油紙傘起舞,戲曲水袖混搭流行樂,將豫劇戲腔與舞蹈無縫融合。管樂則以一曲《青城山下白素貞》顛覆經典,民族舞中融入趙雅芝版“白娘子”配音與喜劇橋段,靈動俏皮又不失專業(yè)。
張小婉和管樂的突圍密碼,在于將小眾的才華轉化為超車動力。張小婉的京劇唱腔混搭電子音樂,管樂用二人轉身法演繹女團舞——這些被主流審美視為“違和”的元素,反而成了記憶點爆破器。
在參加《浪姐》之前,張小婉與管樂雖然在喜劇領域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唱跳舞臺上還是籍籍無名。然而,她們憑借在《浪姐》舞臺上的出色表現,成功實現了黑馬逆襲的華麗轉身。她們在《浪姐》舞臺上不斷突破自我,刷新觀眾對“喜劇人”的認知,用自身的才華跨圈突圍。
張小婉和管樂在“小眾賽道”上的成功并非偶然,是才華和努力的雙重協(xié)奏,是對自身定位的精準錨定。她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大環(huán)境中,不必盲目跟風,而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用才華和努力去實現自己人生路上的彎道超車。
當葉童的銀發(fā)化作星河,李晟的淚痕凝成琥珀,張小婉、管樂的油紙傘和水袖舞出詩篇……這些光影交織的圖景,正是女性生存哲學的立體注解——在“內卷”與“躺平”的夾縫中,永遠存在著更多選擇:可以是葉童式的“慢進主義”,李晟式的“長期主義”,或是張小婉、管樂的“彎道主義”……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必在他人設定的賽道上競速,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韻律,如同海浪般,既有沖向礁石的激情,也有退回深海的余裕。愿我們都能在時光長河中,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舞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