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青素(astaxanthin,Asta)化學名稱為 3,3′ 二羥基-4, 4′ -二酮基 -β?β′ -胡蘿卜素,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天然色素,在甲殼類動物、鮭魚及某些藻類等生物體內均有分布[1]。研究表明,Asta 具有豐富多樣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2]、可猝滅多種活性氧(ROS)[3]和活性氮(RNS)[4]及其他自由基[5]、可強效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積累[6]、還可抑制生物體內多種炎癥因子等[7作用。因此,Asta 可應用于食品、醫(yī)藥、美妝[8]等諸多領域中,其相關產品在調節(jié)人體機能、維護健康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功能[9]。然而,相較于其他普通類胡蘿卜素,Asta具有更強的易被氧化性,更容易受到光照、氧氣、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其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10]。
為提升Asta在更廣泛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效能,并解決其穩(wěn)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水溶性差的問題,采用微膠囊運載體系對 Asta 進行包埋[11]。微膠囊[12](microcapsules,MCs)化是指通過高分子壁材將芯材(即需包埋的物質)包埋形成微小粒子的技術。高分子壁材形成的致密囊壁可有效隔離氧氣、光線、水分等因素,防止Asta因氧化和降解導致結構受到破壞,從而提高其穩(wěn)定性,并且部分高分子壁材具有增溶和緩釋作用,可改善Asta的溶解性和釋放特性,從而提高其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相關研究表明,MCs的包埋效果和作用主要取決于壁材的特性及制備方法[13]。為實現(xiàn)高效包埋效果,提高 Asta的包封率和穩(wěn)定性,本文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了蝦青素微囊粉(Asta-MCs),并對其進行質量評價及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儀器
JJ-2B型高速剪切勻漿機(上海達洛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N-P4TD型超聲細胞破碎儀(深圳柏萊科技有限公司);YC-500型實驗室噴霧干燥機(上海雅程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U38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上海日立高新技術公司);90 Plus PALS型粒度分析儀(美國 Brookhaven Instruments 公司);臺式冷凍高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儀器開發(fā)公司);DHS型電子水分測定儀(上海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YRE-201D型旋轉蒸發(fā)器(河南省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UV-20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P23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大連依利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2 實驗材料
SPF 級雄性SD大鼠(體質量為 250~300g ,購自福州吳氏試驗動物研究中心);蝦青素標準品(純度 598% ,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雨生紅球藻油( Hpo) (質量分數(shù)為 15% ,昆明白鷗微藻技術有限公司);市售天然蝦青素微囊粉(純度為 2% ,山東拜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河北鴻鵠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級);羥丙基 ?β 環(huán)糊精(淄博千匯生物科技公司,藥用輔料);麥芽糊精(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甘油脂肪酸酯、單硬脂酸甘油酯(山東優(yōu)索化工科技公司);甲醇、二氯甲烷、石油醚、丙酮、正己烷(中國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分析純)。
1.3 Asta-MCs的制備
選取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OSA)、羥丙基 -β- 環(huán)糊精(H-β-CD)及麥芽糊精(MD)作為高分子壁材,三者質量比為 6:3:2 ,固形物質量分數(shù)為 24% 。以 Hpo 作為芯材,壁材與芯材的質量比為 3.5:1.0 。按比例稱取OSA、 H-β CD和MD置于燒杯中,加人一定量蒸餾水后,于 50°C 水浴中放置 10min ,期間持續(xù)攪拌,使壁材完全溶解。取出壁材溶液,待其充分冷卻后,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 2% 的乳化劑(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單硬脂酸甘油酯的質量比為 ,使用高速剪切勻漿機 5000r?min-1 剪切 3min ,緩慢均勻向其中加入芯材,剪切 5min ,得到初乳化液。再將初乳化液放置到超聲細胞破碎儀內,于500W的功率條件下,超聲 15min 進行細化,制備得到Asta乳化液。設定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為 140°C ,進料速度為 10r?min-1 ,待實驗完成后,收取噴霧干燥機收料罐內的Asta-MCs。
1.4 Asta-MCs的質量評價
1.4.1 Asta-MCs 形貌 將制成的Asta-MCs用毛細管點在錫箔紙上,室溫條件下,在樣品上噴金鍍膜,置于掃描電子顯微鏡下,在 15kV 條件下觀察拍照。
1.4.2Asta標準曲線的建立稱取 10mg 蝦青素標準品,加入體積比為 3:1 的甲醇-二氯甲烷溶液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配制得到 100μg?mL-1 的Asta標準品溶液。取一定量上述標準品溶液,分別配制成質量濃度為 的Asta標準品溶液。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 480nm 處測量其吸光度值。將不同質量濃度的Asta標準品溶液與其對應的吸光度值進行擬合,繪制標準曲線。
1.4.3粒徑測定將 0.1mg 的Asta-MCs與 5mL 蒸餾水充分混勻稀釋,采用納米粒度儀在室溫下測定(粒徑人射角 165° )Asta-MCs的粒徑分布。
1.4.4Asta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取一定量的Asta-MCs與 20mL 純水混勻,超聲輔助溶解,用體積比為1:1 的石油醚-丙酮溶液進行少量多次萃取,待分層后取上層液,多次萃取直至下層液無色,將上層液合并使用旋轉蒸發(fā)儀烘干,用甲醇-二氯甲烷溶液復溶,在 480nm 波長下檢測吸光度值并記錄,根據(jù)稀釋比例和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到Asta質量分數(shù)。
1.4.5含水量測定取一定量的Asta-MCs,置于水分測定儀中, 105°C 下烘至恒質量,測定其含水量。1.4.6溶解度測定取質量為 m0 的 Asta-MCs,加人 10mL 蒸餾水,渦旋振蕩 5min 后,置于高速離心機中,轉速 5000r?min-1 離心 5min ,取上清。重新加入 10mL 蒸餾水,重復上述離心操作。將兩次離心得到的上清液合并后,放入 90°C 的恒溫干燥箱中,直至達到恒質量。此時,稱量上清殘余物,質量記為 m1 。溶解度計算公式為
1.4.7包封率和載藥量測定取質量為 m 的Asta-MCs加人 20mL 正己烷渦旋 1min 后抽濾、旋蒸烘干,用體積比為 3:1 的甲醇-二氯甲烷溶液復溶,在波長 480nm 下測其吸光度,并根據(jù)稀釋比和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到Asta-MCs表面的Asta質量 。取等量Asta-MCs與 20mL 純水混勻,用體積比為 1:1 的石油醚-丙酮萃取至上清無色,合并烘干后用甲醇-二氯甲烷復溶,在波長 480nm 下測其吸光度,并根據(jù)稀釋比和標準曲線方程計算得到Asta總質量 (m∴) 。Asta-MCs包封率 (RE)[15] 計算公式為
Asta-MCs 載藥量 (Q)[16] 計算公式為
1.4.8休止角測定通過測定休止角表征Asta-MCs的流動性。精確稱量 2g Asta-MCs,將漏斗固定在特定高度位置,向漏斗中緩慢加入稱取的Asta-MCs,使其能夠垂直流到漏斗下方,Asta-MCs粉末在下方堆積形成一個錐體。測量該錐體,得到錐體高度為 h ,錐體半徑為 r ,休止角 (θ)[17] 計算公式為
1.5 Asta-MCs的體內分析方法
1.5.1 色譜條件 用依利特 SinoChrom ODS-BP 型色譜柱 (4.6mm×250.0mm,5μm) ;流動相為甲醇-水(體積比為 95:5) ;檢測波長為 480nm ;流速為 1.0mL?min-1 ;進樣量為 10μL 。
1.5.2溶液配制稱取 10mg 蝦青素標準品,加入體積比為 3:1 的甲醇-二氯甲烷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04號 100mL ,配制得到 100μg?mL-1 的 Asta 標準品溶液。取一定量Hpo 溶于玉米油中,配置得到 Hpo 組灌胃制劑。取一定量自制Asta-MCs,加入蒸餾水中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配置得到自制Asta-MCs組灌胃制劑;同樣方法配置得到市售Asta-MCs組灌胃制劑。
1.5.3血漿樣品制備取 0.5mL 大鼠眼眶靜脈叢血置于含有肝素鈉的 1.5mL EP管中,置于高速冷凍離心機,在 的條件下離心 10min 。離心結束后,吸取上清液(即為經過初步處理的大鼠血漿),存放于一 20° 冰箱中備用。精確移取 200μL 上述大鼠血漿,加入5倍體積的甲醇-二氯甲烷溶液,充分混勻后于
條件下離心 5min ,收集下層液體,重復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再用氮氣將合并萃取液吹干。用 1mL 甲醇-二氯甲烷溶液復溶,再用 0.22μm 有機濾膜過濾后,將其置于棕色液相進樣瓶中,從而得到待測血漿樣品[18]
1.5.4專屬性實驗分別取空白血漿、給藥后大鼠體內血漿、含藥血漿(取空白血漿加入一定量的Asta 標準品儲備液)3種血漿樣品,處理待檢測樣品后,按照上述色譜條件進樣分析。
1.5.5體內標準曲線的繪制分別取一定量 100μg?mL-1 的Asta標準品溶液,用甲醇-二氯甲烷溶液稀釋,配制成質量濃度分別為 0.4,0.8,1.6,3.2,4.8,6.4μg?mL-1 的Asta 標準品溶液。準確移取各個質量濃度的Asta標準品溶液 50μL 并加入 150μL 空白血漿,充分混勻,得到質量濃度為0.1、0.2,0.4,0.8,1.2,1.6μg?mL-1 的含藥血漿,提取并按上述色譜條件進樣分析,建立標準曲線。
1.5.6精密度實驗分別移取 50μL 低、中、高3種質量濃度 的Asta標準品溶液,并加人 150μL 空白血漿,充分混勻,得到質量濃度分別為 0.1,0.8,1.6μg?mL-1 的含藥血漿。提取后進樣分析,每個樣品重復測定6次。
1.5.7穩(wěn)定性實驗取一定量 3.2μg?mL-1 的Asta標準品溶液與空白血漿以體積比 1:3 混合,渦旋混勻,得到質量濃度為 1.6μg?mL-1 的含藥血漿,于 4°C 環(huán)境中保存,分別于 0.24,48,72h 取用,提取后進樣分析,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
1.5.8回收率實驗分別取 的 Asta 標準品溶液 50μL ,每個樣品重復測定:次,代人標準曲線計算Asta實際質量濃度,結合Asta理論質量濃度,計算回收率 Ξ(Λη) 。
1.6 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
將24只SPF級雄性SD大鼠,隨機分成4組(空白對照組、 Hpo 組、市售Asta-MCs組、自制AstaMCs組),每組6只。正式實驗灌胃前,禁食 12h ,不禁水。按照 50mg?kg-1 的劑量對大鼠進行單次灌胃。灌胃給藥后,于0.5、1.0、2.0、4.0、8.0、10.0、12.0、16.0、24.0、48.0h對大鼠進行眼眶取血0.5mL,處理血漿制備樣品。按上述色譜條件對樣品進行分析,將樣品的峰面積數(shù)據(jù)代人標準曲線方程中計算得知血藥質量濃度[19],以時間為橫坐標,血藥質量濃度為縱坐標繪圖。對Asta-MCs進行大鼠的體內評價研究,通過實施單次口服的藥代動力學實驗,收集大鼠喂藥后的血液樣本,檢測得到Asta在不同時間點的血藥質量濃度,采用非房室模型對結果進行處理分析,并與Hpo及市售Asta-MCs進行對比。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DAS2.0軟件,相對生物利用度 (F) 計算公式為
式(5)中: AUCT,0~∞ 表示受試制劑的血藥質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AUCR,0~∞ 表示參比制劑的血藥質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DR 表示參比制劑的給藥劑量; 表示受試制劑的給藥劑量。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Asta-MCs的質量評價
2.1.1Asta-MCs形貌Asta-MCs的掃描電鏡圖和外觀圖,如圖1所示。由圖1(a)、(b)可知:Asta-MCs顆粒呈類球形,多數(shù)顆粒均勻且結構完整,少數(shù)存在裂縫和凹陷現(xiàn)象,原因可能是噴霧干燥過程中,部分 MCs 遇冷皺縮,或是在噴霧過程中受機械應力的影響導致。在結構完好的MCs中,壁材能將芯材緊密包裹其中,從而隔絕外界不良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使蝦青素的穩(wěn)定性顯著提高。
由圖1(c)可知:自制Asta-MCs為橙紅色粉末,無不良氣味,顆粒細致均勻,無結塊現(xiàn)象,表明噴霧干燥法能夠制備出干燥的Asta-MCs,相較于 Hpo ,其穩(wěn)定性更高、便攜性更佳。
2.1.2Asta的標準曲線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質量濃度的Asta標準品溶液,線性回歸得到Asta標準曲線方程 Y=0.20091X+0.0116 ,相關系數(shù) R2=0.9998 。表明Asta在 ·mL-1 范圍內呈現(xiàn)出顯著的線性關系。
2.1.3Asta-MCs基本理化性能 經測定,Asta-MCs 的各項基本理化性能如下:粒徑為 (478.000± 22.724) nm ,顆粒分布較為均勻;Asta質量分數(shù)為 (2.031±0.535)% ;含水量為 (3.26±0.51)% ,含水量較低,產品不易結塊和變質,有利于保存;Asta-MCs溶解度為 (95.05±1.85)% ,相比 Hpo 的溶解度(1.27±0.65)% ,Asta-MCs在水中的溶解性更好,Asta-MCs的復水溶液在避光條件下靜置 24h 未出現(xiàn)明顯分層現(xiàn)象,進一步證明了其良好的穩(wěn)定性;Asta-MCs的包封率為 (79.07±0.72)% ; Asta-MCs的載藥量為 (1.013±0.241)% ;Asta-MCs的休止角為 (30.87±1.54)° ,表明該Asta-MCs流動性良好。
綜上所述,所制備的Asta-MCs在各項基本評價指標上表現(xiàn)良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2 Asta-MCs的體內分析結果
2.2.1專屬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3種血漿樣品,其色譜圖如圖2所示。圖2中: A 為光吸收強度; ?t 為時間。由圖2可知:Asta在此色譜條件下 10min 出峰,系統(tǒng)適應性良好,且空白血漿對 Asta的測定不產生干擾,該體內分析方法專屬性良好,且符合體內樣品的基本分析要求。
2.2.2Asta體內標準曲線采用HPLC法測定不同質量濃度 (ρ) 的含藥血漿,線性回歸得到Asta體內標準曲線,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大鼠血漿的標準曲線方程為 Y=68. 499X- 7.910,相關系數(shù) ,表明Asta在質量濃度 0.1~1.6 μg?mL-1 范圍內的線性關系顯著。
2.2.3精密度Asta精密度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中:ρa 為Asta質量濃度實測值;RSDρ"分別為Asta質量濃度的標準差和相對標準偏差。由表1可知:在低、中、高3種質量濃度的含藥血漿中,Asta質量濃度的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3.52%.2.26%.1.20% ,均小于 5% ,表明該方法精密度良好。
2.2.4穩(wěn)定性測得 0.24,48,72h 的含藥血漿中Asta質量濃度分別為 (1.591±0.015) 、 (1.644± 0.067)、 (1.564±0.007) 、 (1.604±0.012) ) μg?mL-1,σρ 為 (1.601±0.042) ) μg?mL-1 , RSDρ 為2.63% ,小于 5% ,表明該血漿樣品在 0~72h 內穩(wěn)定性良好。
2.2.5回收率Asta 回收率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2中: ση?RSDη 分別為Asta 回收率的標準差和相對標準偏差。由表2可知:低、中、高3種質量濃度的Asta血漿樣品溶液回收率分別為 97.25%~ 104.75% . RSDη 分別為 3.91%.1.67%.1.07% ,均小于 5% ,表明該方法回收率良好。
2.2.6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大鼠單次口服給藥后,血藥質量濃度 Π(ρp) -時間曲線,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大鼠口服Hpo后,血藥質量濃度在 達到峰值,為 (0,937±0,050) 三 μg?mL-1 ;而口服市售Asta-MCs和自制Asta-MCs的兩組大鼠的血藥質量濃度則在 8h 時達到峰值,分別為 (1.139±0.063) ! (1.191±0.060 ) μg?mL-1 。實驗結果表明:Asta-MCs可以延長血藥質量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大鼠在口服自制Asta-MCs后,血藥質量濃度峰值高于市售Asta-MCs組,且為 Hp0 組血藥質量濃度峰值的1.619倍,表明經過工藝優(yōu)化后的Asta-MCs生物利用度良好,且延長了Asta在大鼠體內的作用時間。
使用Data Analysis System軟件通過非房室模型計算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t1/2 為半衰期; tM,0~∞?tM,0~t 分別表示時間 0~∞ 和 0~t 的平均滯留時間; ρmax 為達峰質量濃度; tmax 為達峰時間; AUC0~∞ : AUC°~ι 分別表示時間 0~∞ 和 0~t 的血藥質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與Hpo相比,表示 Plt;0.05 ,**表示 Plt;0.01 ,***表示 Plt;0.001 。
由表3可知:相比市售Asta-MCs和Hpo,自制Asta-MCs在多個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均顯著提升。自制Asta-MCs的 t1/2 顯著高于 Hpo 和市售Asta-MCs,且是 Hpo 的1.45倍,表明其在體內的代謝過程相對緩慢;自制Asta-MCs的 tM,0~t 顯著高于另外兩組,表明自制Asta-MCs在體內停留時間更長、緩釋性能更好;自制Asta-MCs的最大質量濃度為 (1.191±0.060) ) μg?mL-1 ,相較于Hpo 的 (0.736±0.058) (2(204 μg?mL-1 有顯著提高,且是 Hpo 的1.62倍;自制Asta-MCs的達峰時間為 8h ,與市售 Asta-MCs相同,但長于Hpo 的 ,表明Asta-MCs 制劑(包括市售和自制)相較于Hpo,能夠延遲Asta 在體內達到峰值質量濃度的時間,這可能是由于微囊化結構對Asta的釋放起到了調控作用;自制Asta-MCs的AUC0~t 明顯大于Hpo和市售Asta-MCs,且是Hpo的1.92倍,表明自制Asta-MCs在體內吸收程度更好,藥物在體內的暴露量更大;自制Asta-MCs的相對生物利用度為 182.32% ,明顯高于市售Asta-MCs的 156.56% ,表明自制Asta-MCs對提升Asta在體內生物利用度方面效果顯著。
相較于Hpo 和市售Asta-MCs,自制Asta-MCs具有更高的血藥質量濃度和相對生物利用度,可能有以下3點原因。1)自制Asta-MCs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噴霧干燥過程中快速干燥,可以減少熱敏成分Asta 的降解,保持其生物活性。2)自制Asta-MCs選擇優(yōu)質Asta 原料,合適的壁材和工藝參數(shù)可有效提高Asta 的水溶性、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3)口服給藥后,Asta-MCs可能通過微囊化保護Asta免受消化過程中的降解,以及調控其在腸道中的釋放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
3 結論
已有研究指出,部分運載體系如脂質體、乳液和納米顆粒等可提高Asta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Pan 等[20使用大豆磷脂酰膽堿通過膜分散-超聲技術將Asta包封在納米脂質體中,與游離Asta 相比,大大增強了Asta的水分散性,還降低了其釋放速率。 Xu 等[21]開發(fā)了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鈉為穩(wěn)定劑的Asta負載Pickering乳液,在不同 pH 值 (3.0~11.0) 和金屬離子條件下表現(xiàn)出良好的穩(wěn)定性,且在加熱過程中能夠有效保持 Asta 的抗氧化活性。Hoang 等[22]利用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組成的共聚物包裹Asta,成功制備出含有 5% 蝦青素的納米顆粒,粒徑約為 90nm ,大大提升了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實現(xiàn)更好的遞送效果。然而,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脂質體和乳液雖然能夠提高Asta 的生物利用度,但貯藏穩(wěn)定性差,容易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發(fā)生藥物泄露,影響療效。納米顆粒雖然穩(wěn)定性較好,但制備過程中使用的聚合物往往價格昂貴,且制備工藝復雜,限制了其在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采用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羥丙基 ?β 環(huán)糊精及麥芽糊精作為高分子壁材,并以Hpo為芯材,按照特定的比例和嚴格的工藝流程,運用噴霧干燥法成功制備了Asta-MCs,并對其進行質量評價及體內研究。結果顯示,自制Asta-MCs呈現(xiàn)出良好的粒徑、適宜的含水量、高溶解度、較高的包封率和載藥量,以及良好的流動性,這為其在食品、醫(y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基礎。此外,通過大鼠單次口服給藥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發(fā)現(xiàn),自制Asta-MCs在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上相較于Hpo和市售 Asta-MCs均表現(xiàn)出顯著的優(yōu)勢,自制Asta-MCs的相對生物利用度高達 182.32% ,這表明自制Asta-MCs能顯著提高Asta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優(yōu)化微囊化工藝、探索不同壁材對蝦青素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響,研究微囊粉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裘暉,朱曉立.蝦青素的結構與功能[J].食品工程,2007(1):16-18.DOI:10.3969/j.issn.1673-6044.2007.01.006.
[2]FARAONE I,SINISGALLI C,OSTUNI A,et al. Astaxanthin anticancer efects are mediated through multiple molecular mechanisms:A systematic review[J].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20,155:104689.DOI:10.1016/j. phrs. 2020.104689.
[3]ZHENG Xinxin,HUANG Qing.Assessment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representative optical and geometric isomers of astaxanthin against singlet oxygen in solution by a spectroscopic approach[J].Food Chemistry,202,395: 133584.DOI:10.1016/j. foodchem.2022.133584.
[4]GUERRA B A,OTTON R. Impact of the carotenoid astaxanthin on phagocytic capacity and ROS/RNS production of human neutrophils treated with free fatty acids and high glucose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1,11 (12):2220-2226.DOI:10.1016/j.intimp.2011.10.004.
[5]NISHIDA Y,NAWAZ A,HECHT K,etal. Astaxanthin as a novel mitochondrial regulator: A new aspect of carotenoids,beyond antioxidants[J]. Nutrients,2022,14(1) :107. DOI:10.3390/nul4010107.
[6] RIZZARDI N,PEZZOLESI L,SAMORI C,et al.Natural astaxanthin is a green antioxidant able to counteract lipid https: // hdxb. hqu. edu. cn/ peroxidation andferroptoticcell death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23):15137.DOI:10. 3390/ijms232315137.
[7]KOHANDEL Z,F(xiàn)ARKHONDEH T,ASCHNER M,et al.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of astaxanthin and its use in the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J].Biomedicineamp;Pharmacotherapy,2022,145:112179.DOI:10.1016/j.biopha. 2021.112179.
[8]LIM K C,YUSOFF F M,SHARIFF M,et al. Astaxanthin as feed supplement in aquatic animals[J]. Reviews in Aquaculture,2018,10(3):738-773. DO1:10.1111/raq.12200.
[9]ZHANG Congqiang,CHEN Xixian,TOO H-P.Microbial astaxanthin biosynthesis: Recent achievements,chalenges,and commercialization outlook[J].Applied Microbiologyand Biotechnology,2020,104(13):5725-5737.DOI: 10.1007/s00253-020-10648-2.
[10]李浩明,高藍.蝦青素的結構、功能與應用[J].精細化工,2003,20(1):32-37.DOI:10.3321/j.isn:1003-5214. 2003.01.011.
[11]MENG Weihao,SUN Hongnan,MU Taihua,etal.Chitosan-based Pickering emuls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ir stabilizers,bioavailability,applications and regulation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23,304:120491.DOI: 10.1016/j.carbpol. 2022.120491.
[12]YAN C,KIM S-R. Microencapsul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 review[J].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4,7(2) :692-710.DO1:10.1021/acsabm.3c00776.
[13]KWON O S,JANG J,BAE J.A review of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novel tailored microcapsules[J].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2013,17(1) :3-13.DOI:10.2174/138527213805289196.
[14]SU Ya,CHEN Yingchen,ZHANG Lizhang,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otus seed protein-based curcumin microcapsules with enhanced solubility,stability,and sustained release[J].Journal of the Science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22,102(6):2220-2231.DOI:10.1002/jsfa.11560.
[15]NIZAWA I,ESPINACO B Y,ZORRILLA S E,et al. Natural astaxanthin encapsulation: Use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forthe designof alginate bea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o19,121:601- 608.DOI;10.1016/j. ijbiomac.2018.10.044.
[16]POTROZ M G,MUNDARGI R C,GILLISSEN JJ,et al.Plant-based hollow microcapsules for oral delivery applications:Toward optimized loading and controled release[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O17,27(31): 1700270.DOI:10.1002/adfm.201700270.
[17]KOREDDI H,SURYADEVARA V,TALAMANCHI B,et al.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bosentan controlld-release microcapsu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Pharmaceutics,2022,14(2): 87-94. DOI: 10. 22159/ijap. 2022v14i2.43730.
[18]LI Dahu,WU Houjiu,DOU Huating. Weight losseffect of sweet orange essential oil microcapsules on obese SD rat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J].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 Biochemistry,2019,83(5):923-932.DO1:10. 1080/09168451. 2019. 1578640.
[19]KIDD P.Astaxanthin,cell membrane nutrient with diverse clinical benefits and anti-aging potential[J].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2011,16(4) :355-364.DOI:10.1016/j. peptides.2011.09.020.
[20]PAN Li,WANG Hongyan,GU Keren.Nanoliposomes as vehicles for astaxanthin: Characterization,in vitro release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J]. Molecules,2018,23(11) :2822. DOI:10.3390/molecules23112822.
[21]XU Yan,JIA Zhe,WANG Jiaxing,etal.Propertyand stabilityof astaxanthin emulsion basedon Pickering emulsion templating with zein and sodium alginate as stabiliz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 (16):9386.DO1:10.3390/ijms23169386.
[22]HOANG T M H,HO TO,QUACH T Q,et al. Astaxanthin-loaded nanoparticles enhance its cell uptake,antioxidant and hypolipidemic activities in multiple cellines[J].Journal of Drug Deliv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80:104133.DO1:10.1016/j. jddst.2022.104133.
(責任編輯:黃曉楠 英文審校:劉源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