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是人類生活的偉大發(fā)明。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從機械相機、膠片相機到數(shù)碼相機,再到如今人們用智能手機拍攝,隨拍隨刪,隨拍隨發(fā)。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喜歡的照片總不想刪除,留下的海量照片需要分門別類管理。幸好有數(shù)碼照片,存儲整理變得方便——在電腦里新建一個文件夾,從相機和手機導(dǎo)入即可;也可以買一個硬盤用于儲存照片,不僅不用擔(dān)心裝不下,還可按時間、地點等進行分類管理。
而在以前,照片裝在相框、相冊里展示,雖然沒有現(xiàn)在數(shù)碼照片存儲方便,但的確有一種儀式感,別有一種穿越歲月的風(fēng)情。
記得小時候,江西省婺源縣思溪村里有幾家人,每家客廳墻壁上都掛著一個朱紅漆大相框,裝著大小不一、橫豎交錯排列的照片,讓我好生羨慕。
那時誰家有相框便格外吸引人。親戚朋友來了,不約而同地站在相框下,欣賞那帶有波紋花邊、有些發(fā)黃的黑白照片,勾起許多回憶。全家福、結(jié)婚照、畢業(yè)合影,母親懷抱嬰兒、朋友攜手相依、家人在外打拼的照片,有榮耀、有溫馨、有歡笑,誰慈祥、誰英俊、誰調(diào)皮,往日情景歷歷在目。一張張照片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寄托著一代代人的情感,述說著一個個難忘的故事。人們總是免不了感嘆一句,時間過得真快??!
鄰居三爺曾是上海茶廠的師傅,20世紀60年代回鄉(xiāng)。他家的相框比較精美,邊緣鑲嵌有玳瑁,展示著他和他夫人的照片。他們臉頰紅撲撲的,雙唇是胭脂紅色,展露出上海大都市的芳華風(fēng)采,顯得格外漂亮,優(yōu)雅浪漫,跟后來的彩色照片看著不一樣。我們最喜歡聽三爺講上海灘的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聲情并茂,我們被深深吸引到故事的世界里,聽完故事還忍不住看看那個相框里的“彩照”。
我們家沒有這樣的相框。母親70歲時買了一個塑料相框,把我們一家的合影裝在里面,還有一張母親在安徽齊云山山門處的留影。她把相框放在床頭,每逢節(jié)日,總會擦拭表面的浮塵。母親去世時,我整理舊物,取下照片,保存至今。當(dāng)年高考落榜后,我學(xué)了半年木匠活兒,做過一個小相框,雖四個角不整齊,但在其中裝入《廬山戀》的電影畫報后,頗感得意,經(jīng)常展示給小伙伴們看。
我有大大小小十幾本相冊,或是參加工作以后買的,或是朋友送的,裝的基本都是一家人的生活照,也有少量親友同學(xué)同事的照片,幾乎都是彩色照片了。早年我參觀了陶淵明故居、河南鄭州二七紀念塔、龍門石窟、山東曲阜孔廟、北京長城等,感激同伴一路熱情拍照、合影留念。有一年我和朋友去黃山游玩,朋友拍下了我一生中最歡喜的一張照片——“迎客松下的周潤發(fā)”,因為那張照片上我的臉型、表情都特別像演員周潤發(fā)。我特意將這張照片塑封起來,至今仍保存在相冊里,可惜底片弄丟了,只好用數(shù)碼相機、手機翻拍之后存儲起來。
我把這些相冊存放在書櫥抽屜,偶爾打開看看,那一張張照片顯得那么幼稚,土里土氣。仔細欣賞,卻又覺得那么真切自然,單純可愛。照片上是少年的快樂、青春的風(fēng)采、樸實的友情,展現(xiàn)了純真年代我們簡單而美好的生活。相冊里有兩套婚紗照,一套是我和妻子參加江西省南昌市總工會“恩愛夫妻祝福慶典”活動時拍攝的,相當(dāng)于一場“集體婚禮”,隆重而又浪漫;一套是我們結(jié)婚十周年時,在南昌市蘇圃路一家婚紗店補拍的親子婚紗照,這時女兒已經(jīng)9歲,天真可愛像個小公主,一家人滿滿的溫馨幸福,在相冊里演繹著跨越時光的親情故事。
生活中確實有太多瞬間需要記錄,需要珍藏。翻看一頁頁相冊,摩挲一張張照片,仿佛觸摸到往日美好時光、某一時刻生活的溫度。最近我看到一則小故事,女孩與男友拌嘴鬧矛盾,晚上女孩隨手翻看相冊時,看到與男友的許多合照,想起兩人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心中涌起甜蜜和幸福,隨即與男友分享,兩人因此和好如初。
我們的生活重復(fù)瑣碎,雖然不會處處有驚喜,但每個瞬間都包含著獨特的意義。按下快門,隨時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讓你的生命飽滿而充實。
如今,直觀的照片墻也頗為時尚。岳父在老家新建了一幢小樓房,在二樓樓梯間那面墻上,大舅設(shè)計了一個照片墻,挑選全家人旅行的照片,裝入簡易相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掛在墻上。每上一級臺階都能看見不同的風(fēng)景,駐足回味一番,樓梯就成了風(fēng)景的窗口、記憶的回廊。
我想,每個人存留的照片都是生命的美好瞬間,有歡喜的、得意的,但也會有人生痛苦時刻的照片。比如,母親出殯時,我一路扶棺痛哭成淚人的樣子被人拍下來,那是我人生最悲痛的時刻。
母親、父親不喜歡照相,農(nóng)村有好多人都不喜歡照相。思溪村開發(fā)成旅游景區(qū)后,常有游客想給母親照相,都被母親婉拒。那年我?guī)Я艘慌_相機回家,東拍拍西拍拍,提出給母親和女兒一起拍張合影,母親很樂意。在老屋旁的土墻門口,她坐在小凳上,9歲女兒靠在她懷里,向來不茍言笑的母親,也展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把這張照片裝入一個彩邊小相框,時??纯?。
家鄉(xiāng)沿襲下來一個風(fēng)俗,老人離世,燒制遺像,裝入相框,掛在中堂,即使多年以后,通過掛著的遺像后人還能回想起他們的音容笑貌。以前請人畫像,拿到景德鎮(zhèn)瓷廠去燒制,后來有了照相機,拍張照片再送去燒制瓷板。我父母的兩張遺像,是他們生前自己請鄉(xiāng)間攝影師拍的,上面寫著拍攝日期,那時離他們?nèi)ナ肋€有十多年。那照相師傅還是我家的遠房親戚,照片拍得很傳神,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露出微笑,可以看到他們一生的艱難困苦,以及把世事把人生看淡的格局。母親的遺像只是一張黑白照片,父親的是一張彩色照片,裝在未上漆的原木相框里,已經(jīng)略有褪色,都沒有燒制瓷板。我的相機不斷更新,鳳凰、尼康、佳能等品牌我都買過,但從來沒想過要給他們拍什么標(biāo)準照,父母也從來不提這個事。
2008年春節(jié)回家,我突發(fā)奇想給父母拍幾張照片,他們欣然應(yīng)允,母親高高興興地和我們一家三口合影,卻不愿意和父親兩人合拍,父親倒樂意讓我多拍幾張。沒有想到這一年的10月,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這是我最后一次給她拍照,幸好留下了她最后日子的影像。我將這次給父母拍的照片收藏在手機相冊里,常常端詳回憶。
一位鄉(xiāng)友說,老相框、舊相冊,里面裝著滿滿的回憶,收藏著歲月的光影。天真少年、十年寒窗、人情來往,穿越時光之門,拾起吉光片羽,有的模糊,有的真切,多少歲月已成過往,多少交誼已然淡漠,又有多少往事歷歷在目,思緒一時也會沉浸其中。太多美好回憶如絲如縷,有些人和事如同感光的底片褪去昔日光彩,但依舊觸動心靈。也總有一張照片,那是人生最美的風(fēng)景,最好的遇見,永遠存放心底,時時心生歡喜。
作者名片
俞儉,本名俞儉寶,詩文曾發(fā)表于《散文》《飛天》《寫作》《品讀》《瞭望》《新華每日電訊》《中國財經(jīng)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