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焊槍三十載,他以鋼鐵為紙、焊花為墨,從國內油田到國際舞臺,用一把焊槍在國內外重點工程中書寫“中國速度”,累計獲18項國家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成為國際焊接領域公認的“中國焊匠”。
汪宏輝,1970年出生,中共黨員,石工建沙特項目管理部焊接技能負責人,集團首席技師、技能大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4月15日,在沙特代瓦迪米地區(qū)石工建沙特MGS項目現場,55歲的汪宏輝指導著外籍焊工作業(yè)。伴隨著“刺刺”的焊接聲,躍動的光芒照亮了鋼鐵管道。
汪宏輝用一把焊槍,在鋼鐵上刻下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他的技術履歷,比焊花還要奪目。
1998年,汪宏輝首次出征蘇丹HGLG油田,就創(chuàng)下直徑400毫米管線月焊3180道口、日均焊接106道口的國際手工焊最高紀錄,合格率高達99.7%,被外方譽為“免檢王”。
2008年在阿爾及利亞管道項目,他運用半自動下向焊工藝焊接直徑200毫米~1200毫米平焊法蘭,功效提高了5倍以上且合格率100%。
2012年在沙特SWCC項目,面對1900毫米全球最大口徑管線挑戰(zhàn),他帶領團隊反復調試參數,最終以98.3%的焊接合格率刷新紀錄,德國監(jiān)理破例頒發(fā)“一次合格證書”
10余年間,他輾轉沙特、阿爾及利亞、烏干達等9個國家,累計焊接管線總長度超3000公里,相當于北京至烏魯木齊的直線距離。
“焊工不能只靠手,更要靠腦子!”深耕焊接領域,汪宏輝明白,新時代的焊工需要雙手的精準,更需頭腦的革新。
2020年,他帶領工作室成員僅用40天完成國家管網首批4項工藝評定,實驗數據一次性全優(yōu),為中國石化進入國家管網市場立下汗馬功勞。2021年,他率隊扎根南通施工現場,頂著酷暑與潮濕,26天攻克國內X80高鋼級管道技術空白,取得12項科研成果,完成國內首個銅襯墊外根焊全自動技術驗證。
從手工焊到全自動焊,汪宏輝主導6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制作80余項焊接工藝規(guī)程,推動國內管道焊接效率提升40%。2022年,他組織撰寫《全自動焊機數據上傳系統》創(chuàng)新成果,成功入圍首屆大國工匠創(chuàng)新交流大會。
除了技術突破,汪宏輝還將匠心傾注于薪火相傳。他首創(chuàng)“雙序列”團隊培養(yǎng)模式,融合工程師理論深度、焊工實操精度與管工系統思維,累計帶徒36人,培訓180人次。他的徒弟中,有人成長為集團技能大師,有人在國家級競賽中摘金奪銀,大多扎根一線成為技術骨干。
技術無國界,匠心可燎原。2024年,汪宏輝遠赴烏干達開展“焊花綻放”培訓計劃,為當地培養(yǎng)了60名焊工,為非洲能源發(fā)展播下“中國經驗”的種子。
汪宏輝用30年的堅守證明:匠心,是枯燥中的極致追求,更是用一技之長照亮時代的擔當。他說:“我只是一名焊工,但焊槍連著的,是中國制造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