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上,濁浪排空,山巒潛行一陣又一陣風飄來,掀起這位駐足于江邊之人的衣衫一角。這位衣著儒雅的儒者,迎著風,灌著酒,久久仁立于汨羅江邊。他擦著酒杯的手泛著白青色,機械地將一杯接一杯的烈酒送入喉中,卻灼不開冰封的心,化不開眼里如墨色般的絕望。
這位儒者便是屈原,他再次將手伸向酒壺,壺中卻再無一滴酒,無奈,他只得重重放下酒杯。都說烈酒易醉,可屈原竟無一分醉態(tài),眼里滿是清晰而又看不透的無奈與失望。他本懷著一腔愛國熱血出仕,一步步走上左徒、三閭大夫之位,輔佐懷王,盡心盡力。他滿懷希望,變法改革,卻改變不了朝廷中那些唯利是圖、腐朽空虛的人心,勸不動那些整天只知坐享榮華富貴的人。變法的失敗使他遭受了白眼與冷嘲熱諷,有心之人更是在楚懷王左右明里暗里地挑撥離間。懷疑的種子在楚懷王心中生根發(fā)芽,屈原日益被疏遠。
三間大夫之職也日漸淪為無足輕重的名頭。不久,秦楚之爭爆發(fā),楚懷王不幸死在了秦國,新任楚頃襄王欺軟怕硬,朝廷中人只會阿諛奉承。屈原繼續(xù)為朝廷中的當權(quán)者所排擠打壓,三閭大夫之職被免去,人也被放逐江南,一去便是18年··
如今,楚國早已不復(fù)當年,屈原的赤子心也漸漸冰冷。眼前的一山一水,他早已無心欣賞。楚國朝廷里的貪污腐化、爾虞我詐已讓他絕望,對國家淪落至此的痛惜、無可奈何,與對人心險惡的感慨,化作沉重的苦悶壓在他的心間,讓他悶得喘不過氣來。
屈原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整個人像是被卸了力一般。身旁的汨羅江盡職盡責地奔騰著,所有水滴匯聚在一起,沒有背地里的爭斗,沒有烏煙瘴氣的爭吵,所有水滴共同進退,前面的開路,后面的助力,大部隊有條不紊地向前翻涌著。屈原望著這浩浩蕩蕩的江水,這種赤誠與純凈深深地打動了他。他整了整衣領(lǐng),撫平了衣角,眼里閃過一絲堅毅、一分灑脫。他最后深情地望了一眼這片土地,帶著不甘與堅定,將他的赤子之心融人了這片土地·
就這樣,在這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一位愛國詩人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后悲痛欲絕,立馬組織大批人馬在汨羅江中打撈,整整三天,卻一無所獲。屈原出生于楚地,最后又將一顆赤子之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這片大地,并給這片大地留下了大量精神與文學(xué)的財富。他開辟了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新天地,揮墨寫下大量驚世鴻篇,將一腔愛國救世的熱血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他縱死不悔、忠貞不貳的節(jié)操與矢志不渝、上下求索、不畏奸邪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后人。
打撈未果后,鄉(xiāng)親們想到一個法子——大家向江中投入米飯,防止魚蝦等噬咬屈原的身體。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演變成了一種習俗。后人將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紀念屈原,同時也將這樣一位愛國詩人的一腔報國熱血與赤子之心代代相傳
嘗,英雄淚;聽,英雄吟;頌,英雄賦;感,英雄情。屈原啊,當今的祖國正日益強大,社會在不斷進步,我們后輩會永遠銘記你的愛國赤子心,將這愛國情化為報國行!
(指導(dǎo)教師:尹宏)
點評
這篇作文深情地描繪了屈原投江前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理感受,展現(xiàn)了他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命運。文章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屈原的無奈、絕望與堅守,以及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時,文章還通過敘述端午節(jié)習俗的由來,強調(diào)了屈原精神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整篇文章情感真摯,文筆流暢,積累深厚,不僅展現(xiàn)了屈原的個人魅力,也表達了對“屈原式”愛國精神的崇高敬意。
(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