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在《酬丁柴?!芬辉娦蜓灾校芯湓捹濏灢裆6】h令:“餐勝如歸,聆善若始。”意思是:吸收勝理至言如同歸家那樣喜悅,傾聽善言如同第一次聽見那樣新鮮。兩句話如果用一個成語概括,那就是“從諫如流”。
但我更喜歡“餐勝如歸”這個說法。“從諫如流”強調(diào)態(tài)度自然,毫不勉強;“餐勝如歸”則洋溢著一種“心悅誠服”式的滿足感。一個人心情最愉悅最輕松的時候,就是回家了。古人最動人的詩歌,就是寫游子盼望歸鄉(xiāng)的心情?!斑€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那是多么深長的惆悵;而“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則在忐忑中暗藏多少期待和渴盼。陶淵明用“歸鄉(xiāng)”的心情來比喻一個人對待至理名言的態(tài)度,證明這個人有著多么開放的胸懷。
一個人有了“餐勝如歸”的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這個人看起來就有光了,就可以吸引更多智者關(guān)注你,欣賞你,點撥你,成就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語驚醒夢中人”,這些俗語都在證明,旁人的點撥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餐勝如歸”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人事業(yè)有成的先決條件。有了這種胸懷,就可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從他人的言論中發(fā)現(xiàn)于我們有益的成分并虛心吸納,那我們就天天都在進步而不自覺,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心香一瓣摘自《思維與智慧》,張云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