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布雷斯林從大學中途輟學,后來當了報紙專欄記者。他有個本事:專愛看別人不看的地方,找到絕不顯而易見的獨特觀點。
肯尼迪總統(tǒng)的葬禮舉行當天,和其他記者一樣,布雷斯林也去了白宮進行報道。在場的記者有上千個,得到的全都是一模一樣的官方消息。“待在這兒可不成,”他心想,“人人拿到的東西都一樣?!?/p>
于是布雷斯林決定離開白宮,到河對岸的阿靈頓國家公墓去。在那里,他找到了掘墓工波拉德。他采訪了波拉德,從一個為肯尼迪總統(tǒng)準備安息之地的人的視角講述這次刺殺事件。憑借這個獨特的角度,布雷斯林寫出一篇精彩的報道,從眾多雷同的報道中脫穎而出。
這篇關于“肯尼迪總統(tǒng)的掘墓人”的報道成了布雷斯林的代表作。尋找不顯而易見的東西,這項本事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后來他榮獲了普利策獎,并主持《周六夜現(xiàn)場》節(jié)目。
套用哲學家叔本華的句式:有才華的人能打中別人打不中的靶子,可天才能打中別人看不見的靶子。最出色的思想者,會去非常規(guī)的地方尋找啟發(fā)。
張秋偉//摘自《為自己思考:終身成長的底層邏輯》,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藍獅子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