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播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語言風格直接影響觀眾對新聞內容的接受度和態(tài)度。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和觀眾需求的變化,如何通過優(yōu)化語言風格,提高觀眾的接受度和滿意度,成為新聞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語言風格不僅僅是語言的形式,更涉及語言的情感色彩和信息傳遞的效果。不同的語言風格對觀眾的情感反應、信息認同及其接受度有著顯著的影響。
一、語言風格對觀眾接受度的影響
語言風格對觀眾接受度的影響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的傳遞效果、情感共鳴及信任建立三個方面。語言風格影響信息的傳遞效果。權威、正式的語言風格常用于嚴謹且權威的信息,適用于需準確傳達的新聞內容,權威、正式的語言風格通過規(guī)范和標準化的表達增強了信息的權威性,使得觀眾對信息源的信任度提高[]。非正式和親切的語言風格能夠通過輕松的語調和貼近生活的用詞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信息傳播過程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這種情感共鳴有助于提高觀眾對信息的認同感和接受度。語言風格對觀眾接受度的影響機制復雜而多元,不同風格的選擇和運用直接決定了信息的傳遞效果、情感影響和信任建立,進而影響觀眾對信息的接受度。
二、不同語言風格的優(yōu)缺點
(一)正式語言風格的特點與效果
正式語言風格在新聞播報中主要表現(xiàn)為嚴謹、規(guī)范、客觀的語言表達。這種風格的特點包括用詞準確、句式規(guī)范、語氣正式。其主要目的是傳遞權威性強、準確可靠的信息,以確保觀眾對信息的信任度。正式語言風格通常避免使用口語化、情感化的表達,而傾向于采用專業(yè)術語和標準化的表述,以增強報道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例如,新聞主播在報道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時,往往使用詳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專業(yè)術語,這樣可以清晰、準確地傳達信息,避免因語言模糊而產(chǎn)生誤解。
正式語言風格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嚴謹和規(guī)范的表達方式可能導致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情感缺失,使得報道顯得冷漠和生硬,使觀眾感到疏離,減少對信息的情感共鳴。因此,盡管正式語言風格在提升信息可信度和權威性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新聞報道,尤其是在需要引發(fā)觀眾情感反應和個人共鳴的報道中。在實際應用中,新聞主播需根據(jù)不同報道內容的需求,權衡語言風格的選擇,以實現(xiàn)最佳的信息傳遞效果[2]。
(二)非正式語言風格的特點與效果
非正式語言風格在新聞主播的表達中表現(xiàn)為口語化、輕松自然的用詞和語氣,這種風格通常包括日常用語、俚語、幽默及輕松的表達方式。非正式語言風格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增加報道的親和力和互動性,使新聞播報更加生動、易于理解。例如,新聞主播在報道娛樂新聞或社會事件時,常用輕松幽默的語言,融入一些俗語或流行詞匯,這樣可以使報道更具吸引力和娛樂性,從而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引發(fā)共鳴。這種風格的主要效果是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情感連接,使新聞報道變得更加親民和易于接受。用非正式語言風格進行播報有助于提升信息傳遞的親和力和趣味性。
非正式語言風格也有其局限性。其過于日常的表達方式可能會影響新聞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可能會削弱信息的可信度。此外,非正式風格可能導致信息的專業(yè)性和嚴肅性被低估,在表達重要內容時會顯得不夠嚴謹[3]。
(三)親切語言風格的特點與效果
親切語言風格在新聞播報中展現(xiàn)為一種溫暖、關懷的表達方式,旨在通過語言的柔和性和友好感,建立與觀眾的情感聯(lián)系。這種風格通常包含禮貌用語、鼓勵性話語、關切的語調及積極的情感色彩,能夠有效地營造一種親近感和溫馨感,使觀眾感受主播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在具體表現(xiàn)上,親切語言風格常常采用較為輕松的語調和柔和的用詞,例如使用“我們理解”“大家可以放心”等表達方式,緩解觀眾對新聞事件可能產(chǎn)生的緊張或擔憂情緒。這種語言風格通過傳遞關懷與鼓勵,能有效減輕觀眾對問題類新聞的心理負擔,使他們感到被關心和愛護。
親切語言風格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它能夠顯著提升觀眾的情感共鳴。通過使用溫暖的語言和關切的語調,主播能夠在情感上與觀眾建立親密的聯(lián)系,使觀眾在觀看新聞時感到如同與熟悉的朋友交流,從而增強了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親切語言風格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觀眾心理預期,使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和信任感。例如,在報道涉及公眾健康或社會福利的新聞時,親切的語言可以使觀眾感到關心和支持,從而增加對新聞內容的信任和接受度[4]。
親切語言風格也存在局限性。過度使用親切的語言可能導致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性和嚴肅性受到影響。尤其是在涉及嚴肅或復雜的新聞事件時,過于親切的語言可能會削弱新聞的深度,誤導觀眾的認知,導致信息傳遞的不準確或不全面。因此,是否使用親切語言風格,需要根據(jù)新聞內容的性質和觀眾的需求進行判斷,以確保語言風格與報道內容相匹配,從而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四)權威語言風格的特點與效果
權威語言風格在新聞播報中具有鮮明的特點,是新聞主播為了建立信息傳遞的權威性和專業(yè)性而采用的一種表達方式。權威語言風格的特點體現(xiàn)在其嚴謹?shù)恼Z言結構和準確的術語使用上。新聞主播采用這種風格進行播報時,需選擇專業(yè)且具有權威性的詞匯,避免使用模糊、不確定或帶有情感色彩的詞匯。這種風格通常涉及精確的數(shù)據(jù)、詳細的背景信息及客觀的分析,而不側重于情感表達或主觀判斷[5]。例如,在報道國際政治事件或重大社會問題時,新聞主播會使用官方語言和正式的表達方式,如“根據(jù)官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據(jù)權威機構報道”等,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這種語言風格通過規(guī)范的表達和嚴謹?shù)臄⑹觯鰪娏诵侣劦目尚哦?,使觀眾能夠更清楚地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和背景。
權威語言風格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過于正式和嚴肅的語言可能會導致新聞報道的情感聯(lián)結和人文關懷不足,使觀眾感到距離感。在某些新聞事件中,如災難、事故或社會問題,觀眾可能希望通過更具人文關懷的語言獲得情感支持和安慰。這種情況下,權威的語言風格可能會使觀眾感到缺乏情感共鳴和支持,從而影響報道的整體效果。另外,權威語言風格的播報可能影響普通受眾對專業(yè)信息的理解。特別是在涉及專業(yè)性較強的新聞領域,如醫(yī)學、法律或科技。使用專業(yè)術語和復雜的表達方式可能不利于普通觀眾接受和消化相關內容。因此,在選擇權威語言風格時,主播需要平衡報道的專業(yè)性與可理解性,在確保信息準確傳遞的同時,兼顧觀眾的理解能力。
三、結語
本文探討了新聞主播的語言風格對觀眾接受度的影響,通過對不同語言風格的分析,揭示其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及效果。新聞主播應根據(jù)新聞的具體內容、性質,選擇合適的語言風格,以期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俞香順.廣播影視語言對社會語言的影響[J].中國電視,2005.DOI:CNKI:SUN:ZGDD.0.2005-11-009.
[2]張艷軍.關于電視新聞主持人語言風格的研究[J].視聽,2015(3):2.DOI:CNKI:SUN:SHIT.0.2015-03-062.
[3]宋琳.電視新聞主持人語言風格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4.
[4]咸麗娜,媒介融合視域下新媒體語言特征研究[J].神州,2019(11):1.D0I:10.3969/j.issn.1009-5071(s).2019.11.055.
[5]楊海東.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轉型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3(10):126-128.
(作者雪茵系河南省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助教)
責任編輯:任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