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幾何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歷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中頻繁出現(xiàn)相關(guān)題目.其中,動點問題是主要命題方向,但是此類問題難度較大,既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考驗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筆者結(jié)合具體例題,對考試中常見的幾類立體幾何動點問題及其解法進行總結(jié)歸納.
一、軌跡問題
動點軌跡問題是高考立體幾何問題的常見命題方向,主要考查點、線、面間的位置關(guān)系,探究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的運動軌跡.軌跡問題通常分為兩類:一是判斷動點在三維空間的運動軌跡;二是計算動點的軌跡長度.無論是哪一類問題,解答時均需熟練掌握動點軌跡的判斷方法.
在命題情境中,需根據(jù)軌跡特征判斷軌跡類型,常見的軌跡類型有:球面軌跡(如給定一個點到固定點的距離不變求該點的軌跡)平面軌跡(如給定一個點滿足平面相關(guān)條件求該點的軌跡)直線軌跡(如給定一個點滿足直線相關(guān)條件求該點的軌跡)圓錐曲線軌跡(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動點的軌跡可能是橢圓、雙曲線或拋物線)等.
動點軌跡問題的解題方法多樣,沒有固定模式.常用的解題方法可總結(jié)為以下幾種.
定義法:根據(jù)題目條件,直接依據(jù)常見軌跡(如球面軌跡、圓柱面軌跡、圓錐曲線軌跡等)的定義來判斷動點的軌跡.
幾何性質(zhì)法:利用空間幾何的基本性質(zhì)(如平行、垂直、距離等)和定理(如三垂線定理、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等)來推導動點的軌跡.
代人法:假設(shè)動點滿足某個方程(如球面方程、圓柱面方程等),將動點的坐標代人方程,驗證方程是否恒成立,從而確定軌跡.
參數(shù)法:引入?yún)?shù)來表示動點的坐標,根據(jù)題目條件建立參數(shù)方程,然后消去參數(shù)得到動點的普通方程,進而確定軌跡.
向量法:不通過建系,而是利用向量的線性運算、數(shù)量積、模等性質(zhì),結(jié)合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通過向量計算推導動點的軌跡,尤其在處理與角度、距離相關(guān)的問題時,向量法能提供更簡潔的解題思路.
坐標法:建立適當?shù)目臻g直角坐標系,將空間中的點、線、面用坐標表示,將立體幾何中的軌跡問題轉(zhuǎn)化為坐標運算問題,再利用坐標運算和方程求解推導動點的軌跡,該方法在處理與距離、角度、平行、垂直等相關(guān)的立體幾何問題時特別有效.
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解題方法適用的情境各不相同,因此學生需結(jié)合題目信息靈活選擇解題方法.
[例1]如圖1,在直三棱柱 中,Δ A B C 為邊長是2的正三角形,3 , N 為棱
上的中點, M 為棱
上的動點,過 N 作平面 A B M 的垂線段,垂足為 o ,當點 M 從點 c 運動到
時,點 o 的軌跡長度為多少?
解析:取 A B 的中點 P ,連接 ,如圖2,
因為 P C ⊥ A B , P N ⊥ A B 且 P N ∩ P C = P 所以 A B ⊥ 平面 又 A B ? 平面 A B M
則平面 A B M ⊥ 平面 ,平面ABM∩平面
過 N 作 N O ⊥ P M , N O ? 平面 所以 N O ⊥ 平面ABM.
取 P N 的中點 Q ,當點 M 從點 c 運動到 時,點 o 的運動軌跡為以P N 為直徑的圓 Q (部分),如圖3所示.
如圖4,當 M 運動到 時,點o 到達最高點,此時
所以 ,從而 ∠ O Q P =
所以弧長
,即點 o 的軌跡長度為 π
評析:本題為動點軌跡長度問題,解答這類問題的難點在于準確判斷出動點的運動軌跡,并結(jié)合幾何圖形的性質(zhì)來解題.因此,解題時首先要仔細分析題目給出的所有條件,明確求解的是哪個動點的軌跡長度,確定動點的約束條件;接著根據(jù)題目條件,判斷動點的軌跡是直線、圓、橢圓、拋物線還是其他更復雜的曲線;然后選擇解題方法,若軌跡是直線或圓等簡單圖形,可以直接利用幾何性質(zhì)(如勾股定理、弧長公式等)計算長度;最后根據(jù)解題方法進行解題.
二、最值問題
最值問題是常見考題,頻繁出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中.可將最值問題再細分為距離最值、角度最值、面積最值、體積最值等幾類.其中,距離最值包括動點到點的距離最值、動點到直線的距離最值、動點到平面的距離最值、直線到直線的距離最值、直線到平面的距離最值等;角度最值包括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最值、線面角的最值、二面角的最值等;面積最值包括三角形面積最值、四邊形面積最值及截面面積最值等.
在最值問題中,常用的解題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直接法:通過作輔助線、面等方式,將問題轉(zhuǎn)化為更簡單的幾何問題,利用幾何性質(zhì)(如平行、垂直、距離等)直接求解.
向量法: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將幾何問題轉(zhuǎn)化為代數(shù)問題.先利用向量的點積、模長等求解距離、角度等相關(guān)量,再結(jié)合函數(shù)思想(如設(shè)定動點的坐標或參數(shù)),建立目標函數(shù),利用函數(shù)性質(zhì)求解最值.
幾何與代數(shù)結(jié)合法:先用幾何方法確定動點的軌跡或范圍,再利用代數(shù)方法建立目標函數(shù)并求解最值.
特殊值法:當動點或動線在特定位置時,可能會取得最值,此時可通過取特殊值來簡化問題.
[例2]如圖5,正方體ABCD- 中,點 P 在線段
上運動,設(shè)異面直線 C P 與
所成角為 θ ,則 cos θ 的最小值為多少?
解析:在正方體
中,
所以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
則 ,
所以 C P 與 所成角
或其補角為 C P 與
所成角 θ
連接 A C ,由正方體的特征可知 為正三角形,
故當 P 與 A 重合時, 當 P 與
重合時,因為
與
平行,所以
A
由余弦函數(shù)性質(zhì)可知 y = cos θ 在 上單調(diào)遞減,所以 cos θ 的最小值為
中
評析:本題為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最小值問題.要求得余弦值的最值,需判斷動點運動過程中所求角度的變化情況,再結(jié)合三角函數(shù)性質(zhì)對其余弦值的最值進行判斷.在解答角度最值問題時,首先要明晰題目中給出的所有條件,明確需要求解的是最大角還是最小角;接著通過輔助線或輔助面,建立動點與已知點、線、面之間的幾何聯(lián)系;然后利用平面幾何或立體幾何的性質(zhì)與定理(如平行線性質(zhì)、垂直線性質(zhì)、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進行推導;最后利用代數(shù)方法(如配方法、求導法、不等式性質(zhì)等)求解角度的最值.
三、空間位置關(guān)系問題
在立體幾何動點問題中,空間位置關(guān)系問題的命題情境及解題方法多樣.常見的空間位置關(guān)系考查包括平行與垂直關(guān)系、距離與角度關(guān)系等問題,如判斷動點軌跡與定直線、定平面的平行或垂直關(guān)系,求證動點軌跡與某直線、平面平行或垂直的條件,涉及距離之和、差、積等特定條件的問題等.
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圓錐曲線定義法:當動點運動過程中保持某些距離或角度一定條件不變時,可聯(lián)想解析幾何中有關(guān)軌跡(如圓、橢圓、拋物線等)的定義,從而轉(zhuǎn)化條件求解.
空間向量法:利用空間向量的性質(zhì)(如向量的點積、叉積等)來求解空間中的動點問題,這種方法可以降低思維難度,使解題思路程序化.
在解答這類問題時,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想象力,需要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況和所給條件靈活選擇解題方法.
[例3]如圖6,在梯形ABCD中, A B / / C D ! 四邊形ACFE為矩形,且 C F ⊥ 平面A B C D , A D = C D = B C = C F = 1 .
(1)求證:平面 E F C D ⊥ 平面 B C F
(2)點 M 在線段 E F 上運動,求當點 M 在什么位
置時,平面 M A B 與平面FCB所成銳二面角余弦值
為√3 #
解析:(1)略;
(2)以 C 為坐標原點, C A ,C B , C F 所在直線分別為 x 軸, y 軸, z 軸,得到如圖7所示的坐標系.
因為 A D = C D = B C = C F = 1 ,則 A B = 2
又 所以
3由 余弦定理有
所以
,則
設(shè)
! 則
所以 設(shè)
為平面 M A B 的一個法向量,則
號令 x = 1 ,則
易知
為平面 F C B 的一個法向量,所以
解得
或
而
,所以
所以
即M 在線段 E F 靠近點 F 的三等分點處時,滿足題意.
評析:本題為立體幾何動態(tài)問題中關(guān)于點的確定問題,屬于常見問題.本題主要借助向量法,即通過構(gòu)建空間直角坐標系,得到兩個平面的法向量,而后根據(jù)兩個平面的二面角余弦值進行列式,從而得到動點的位置.
綜上所述,高中立體幾何動點常見的三類問題,分別為軌跡問題、最值問題、空間位置關(guān)系問題.這三類問題又可以細分為多個子問題,各問題對應(yīng)不同的解題方法,這三類問題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會有所涉及.本文歸納了幾類問題的常見命題情境及解題方法,但由于命題情境靈活多變,學生需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解題方法,以確保在考試中能夠快速準確解題.
[參考文獻]
[1]郝以靜.立體幾何中動點軌跡常見問題及解題策略[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4(5):23-24.
[2]孫平.巧用向量法解一類立體幾何中的探索性問題[J].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考數(shù)學),2024(2):34-37.
[3]李翼.立體幾何中的動態(tài)問題探析[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3(21):6-7.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