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風,萬變的云,在歲月變遷里,了無痕跡,唯有他,始終屹立在天地之間,守護一方土地,見證時光的流轉(zhuǎn)…
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縷鄉(xiāng)愁。歷經(jīng)百年風霜,依舊屹立如初。他散生于村落之中,將來自遠古的“生態(tài)密碼”藏于那一圈圈的年輪里,和鄉(xiāng)村風貌融一體,與人文遺跡相輝映,詮釋著地域獨特的歷史文化。
他是流淌在歲月里的自然史書,是靜默不言的山河印記,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陪伴著一個村落的發(fā)展與變遷。
“行人不見樹少時,樹見行人幾番老”,在庵埠這座千年古鎮(zhèn)上,就屹立著一棵三百余載的古神樹,見證了舊時繁榮的庵埠古港、龍溪碼頭、古驛道上官路、賜茶庵一段又一段神秘而精彩的歷史,承載著幾代人滿滿的回憶。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驛道上官路,賜茶龍溪碼頭與古榕樹的故事。
宋末元初,因賜茶地處韓江邊,故村民善于捕魚和種植。發(fā)展至元明時期,已有造船和打鐵作坊。隨著南下移民增多及有序的開墾推進,韓堤的整治雖然實現(xiàn)了各村溪河互通,但水系仍未與韓江直接貫通。直至明朝,楊璵修堤建涵,方與庵江相通。后薛侃浚疏中離溪,使龍溪都內(nèi)江、溪均可相通,帶動了水上運輸,這里便成了臨江沿海之碼頭—“龍溪碼頭”。
“龍溪碼頭”北上韓江,通府城到客頂,南下大海,可通省城、閩浙,經(jīng)牛田洋,入榕江,即可直通揭陽縣城。因水路便捷,運載貨物多,村內(nèi)客棧、飯店、商鋪林立,云集于此。
明嘉靖后期,庵埠名震四方,成了粵東地區(qū)主要港口、貨物集散地,賜茶龍溪碼頭十分繁忙,每天停泊大量的大小船只,人來人往。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約300多年前,村寨旁臨近賜茶江邊,就住著一位善良而淳樸的老人,他和藹可親,待客如賓,村里人都稱他為著伯。每天清晨,著伯都會到江邊觀日出,久之,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烈日的炙烤下,臉上掛滿了疲憊與汗水,一幕幕都深深地印在了著伯的心里。于是,他懷揣著滿腔的熱忱,親手種下了一棵榕樹。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棵榕樹在著伯的悉心照料下,漸漸地茁壯成長起來,那粗壯的樹干猶如堅實的支柱,翠綠的枝葉如同一把大傘,為來往碼頭的人們擋風遮雨。
在榕樹下,著伯搭起了一個棚子,雖簡陋,卻充滿了溫馨。他開始準備食材,用心煮起了甜湯。炎熱的日子里,在碼頭上勞累了許久的人們,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樹下,仿佛頓時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滿身的疲憊消解了許多。他們坐在棚下的小板凳上,端起一碗甜湯,望著眼前的榕樹,感受著它帶來的涼爽,心中滿是對著伯的感激。
后來,人們?yōu)榱藨涯钪?,就以他的名字將這棵古榕樹命名為“著伯樹”。
2021年7月,“水利 + 紅色”文化宣傳項目,南粵“左聯(lián)”之旅項目—“賜茶公園”建立,園內(nèi)設有以電影開拍板為設計元素的景觀墻,主要宣傳革命先烈許甦魂和人民藝術(shù)家陳波兒的革命事跡,展示“左聯(lián)”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作品,將“電影”和“古港”元素充分融入其中,成為本地一處紅色網(wǎng)紅打卡地。公園就是圍繞著這棵賜茶古榕樹“著伯樹”而建。
著伯樹,栽植于清康熙年間,位于庵埠鎮(zhèn)官路村賜茶公園(站前路往護堤路方向),桑科、榕屬植物,別名“神樹”,村民稱為“著伯樹”,為二級古樹。樹冠寬廣,樹叢狀根狀,樹形奇特美觀。樹頭有腐洞,枝繁葉茂,樹蔭濃密,錯落有致,仿佛撐起一把巨傘。其樹干粗壯,表面布滿了皺紋和瘤狀突起,顯得滄桑而有力。樹枝則彎曲伸展,形態(tài)各異,有奇特的氣生根和支柱根,展現(xiàn)出榕樹獨特的生長方式及強大的生命力。榕樹的葉片大而茂盛,顏色鮮綠,葉柄長而有彈性。排列整齊,密集而有層次感,給人一種豐富的視覺效果。
許多年前,我們背著書包,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每每路過,都會停下腳步,在它的蔭蔽下嬉戲玩耍,看著老人們在它身旁休憩閑談,擺攤的商販和行人絡繹不絕。而它,卻靜靜地站在那里,守護一方土地,見證時光的流轉(zhuǎn)。
它不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歷史的沉淀。它為我們擋風遮雨,默默守護著,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來,在庵埠鎮(zhèn)政府上級部門的關(guān)心指導下,在官路村委領導的重視與努力下,多次對古榕樹實行保護措施——2023年進行樹斗修砌,培育加入新土壤;2024年初,換土引根,注入營養(yǎng)維護。讓“著伯”精神得以傳承。
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寄托了一代接一代的希望,我們應該時刻加強保護意識,學會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治蟲害、合理規(guī)劃,為了讓它能夠長久地生存,得以傳承。保護古樹名木,從你我做起!
信息來源:
《庵埠志》
走訪潮州市庵埠鎮(zhèn)官路村委會
走訪潮州市庵埠鎮(zhèn)官路村老人理事會口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