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的雪尚未消融殆盡,那一片銀白宛如歲月長河中的留白之處,悄然等待新年的筆觸涂抹上喜慶的色彩。在這冰天雪地之中,我的思緒飄向了兒時的新年。
兒時的新年,仿若一場盛大而神秘的狂歡盛宴。那時,新年的氣息似一陣充滿魔力的風,早早地就拂進了我居住的小村莊。臘月初八,母親熬著一小鍋臘八粥,鍋里濃稠的香氣四處彌漫,在清冷的空氣中飄散,和著柴火的煙味,奏響了獨特的新年序曲。我和妹妹總是圍在鍋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町著鍋里翻滾的粥,聽母親講述關(guān)于臘八的傳說,仿佛鍋里煮著的并不僅僅是各類谷物,更是一整年的期望與美好的祝愿。
過了臘八,新年的腳步越發(fā)加快。父母開始忙著籌備各種年貨,殺豬宰羊,腌制臘肉。而我最盼望的,便是跟著大人去趕鄉(xiāng)場。鄉(xiāng)場是個熱鬧非凡的集會地,狹窄的街道人頭攢動,各個攤位令人目不暇接。賣春聯(lián)的老爺爺手握毛筆,在紅紙上灑脫地書寫,那一筆一畫好似帶著新春的活力。我仰著頭看一副副春聯(lián),念著那些喜慶的語句,雖然不能全然理解其中深意,但那喜慶的氛圍已將我深深浸染。賣糖果的攤位總是被我們一群小孩子圍得密不透風,花花綠綠的糖果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好在母親買了半斤,我抓上幾顆捏在手中,就像握住了滿滿的幸福。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父親用慈竹做成的掃帚將屋內(nèi)積累一年的灰塵打掃干凈,然后擺上豬頭肉,畢恭畢敬地送灶王爺上天。我望著父親莊重的模樣,心中滿是敬畏。夜晚來臨,透過窗戶看著灶臺上閃爍的燭光,仿佛能瞧見灶王爺帶著父親的祈愿緩緩升向天空。
隨著新年日益臨近,家里便開始了大掃除。大掃除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清掃,母親要把家中每個角落都打掃干凈,以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和妹妹也不能偷懶,拿著小抹布,跟著母親一起擦桌子、椅子。那時,土屋里滿是灰塵的氣息,但在這灰塵之下,是對新年全新開始的渴望。小木窗被擦得明亮潔凈,陽光從格子里透進來,照亮屋內(nèi)的每個角落,也照亮了我們滿懷期待的心。
終于,除夕來臨。白天,我們跟著父親去祖墳祭祖。一路上,鞭炮聲不絕于耳。到了祖墳前,父親擺上祭品,點燃香燭,對著祖墳鞠躬祭拜。那時,我雖不懂祭祖的含義,但從父親那嚴肅的神情中,能體會到對祖先的敬重和家族傳承的使命感。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這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一餐。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每道菜都有特殊的寓意。魚,寓意年年有余;煮雞蛋,象征團團圓圓。在父親的許可下,我還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酒,那辛辣的紅苕酒味道讓我皺起了眉頭,卻又感到無比新奇。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之時了。我和妹妹穿著新衣,口袋里裝滿了瓜子、糖果,坐在溫暖的柴火旁,聽爺爺奶奶講述過去的故事。那時,時間變得很慢很慢,柴火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那是一幅溫馨幸福的畫面。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整個村莊都喧鬧起來。鞭炮聲震耳欲聾,煙花在夜空中綻放出絢爛的花朵。我和妹妹興奮地跑到院子里,和小朋友們看著五彩斑斕的煙花,歡呼雀躍。那一刻,所有煩惱都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心中滿是對新年的美好憧憬。在煙花的映照下,我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喜悅和希望,這是新年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如今,大巴山的雪依舊未化,兒時的新年卻漸漸遠去了。我在城市的喧囂里忙碌奔走,新年似乎成了一個倉促的節(jié)日。沒了兒時對新年的滿心期待,也沒了那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然而,每當新年將至,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兒時的新年,那充滿質(zhì)樸、溫暖、歡樂的新年。
也許,我們應(yīng)當在這忙碌的現(xiàn)代生活里,重新尋回兒時對待新年的那份熱情與虔誠。新年不只是一個時間的節(jié)點,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大巴山的雪終究會在新年的陽光照耀下慢慢融化,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一樣,我們也要讓新年的喜悅和希望融化心中的疲憊與冷漠,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