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從云上來,自帶蘭花香”,這里說的是重慶市萬州區(qū)孫家鎮(zhèn)蘭草村。蘭草村平均海拔900米,山嵐起伏于云海,茶園遍布,蘭草蔓生。暮春時節(jié)的蘭草村,儼然云海、綠海、香海。
春風吹面不寒,春雨隨風入夜,村莊的容顏在和風細雨的吹拂、潤澤中一天天變化著。山澗溪流聲響變大,匯入山下孫亭河,水流由瘦細漸至豐盈。山坡上,伴隨著油菜花的喧嘩與桃紅李白的華麗鋪陳,一帶帶茶壟元氣復歸,悄然茁壯,滿山碧透。綠意起伏蕩漾,山腳下是一彎彎明凈的水田。山林、茶園、水田、流水,交融著,相擁著,把綠色自山頂傾灑,村莊顯得秩序井然、生機勃勃。
經(jīng)歷過絢爛的仲春,蘭草更似小家碧玉,山花朵朵隱沒于茶田山林,只把那陣陣芬芳隨風四散。從村口沿著公路,漫步上山,蜿蜒曲折,熏熏然的山野令人不禁心情平和,陶然其中。
山間有很多野生蘭花。對喜好蘭花的村人來說,這完全是“天賜”。有機緣,便采來養(yǎng)于自家花盆。家家見蘭,逐漸形成了種植蘭花的傳統(tǒng),遂得了“蘭草村”的芳名。在村里,田頭地壩,窗臺花架,蘭花不會被過分寵溺,卻是尋常女兒家的模樣,抬眼可見,清新可人。
除了蘭花,蘭草村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香花。
橙花。蘭草村的橙樹不高大,也未成片種植,只是三三兩兩分布于茶田山間,有些隨心所欲。簇簇綠葉中間,橙花正盛,花苞微合,皎皎無瑕,仿若素手微攏,心有清念,幽香脈脈。
海桐花。四月正值海桐的花期。與城市綠化帶里常常被修剪成碩大圓球形或高高壯壯的成片海桐花不同,蘭草村的海桐生長在公路邊,或者田坎上,枝子沒有那么壯碩,花朵卻頗繁密—許是得了更多的地氣滋養(yǎng),花開得爭先恐后。正開著的海桐花,是白色五瓣花,花瓣小小的,衰敗期則脫落了白色花瓣,剩下長長的黃色花蕊。這樣黃黃白白,團團簇簇,持續(xù)釋放花香??茨侵︻^忙碌的蜜蜂,感覺它們都被香暈了,飛舞的姿勢有些意亂情迷。
野薔薇。山間有很多白色野薔薇,大多單獨成叢,散落田疇。看上去有些孤單,但每朵花五個單層花瓣微微向內卷著,含羞帶嬌的樣子,沉醉而酣暢,并沒有一點兒落寞。在蘭草文化廣場附近有一壁粉色薔薇花墻,足有十余米長,花團錦簇,香氣馥郁,這一路可醉倒了游客,紛紛駐足留影。
為村子貢獻“香值”的,還有金銀花、莢蒾、火棘等。
花香入味。村里的植物多樣,香氛豐富濃郁,滿山茶園自然也深受濡染。得大自然造化,蘭草人早有以茶葉入饗的傳統(tǒng)。
我在村里品嘗到茶香雞,肉質細嫩,茶鹵入味,風味獨特。據(jù)說,茶香雞發(fā)源于孫家鎮(zhèn)境內萬梁驛道上的古驛站。過去,驛站店主采來老樹茶鹵煮家雞和家雞蛋,供應古道上行途的茶鹽挑夫。因可保存十日不壞且仍然鮮香,據(jù)傳曾被三國時期的軍隊備為軍糧。如今,落戶鎮(zhèn)里的重慶鳥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近一千平方采的現(xiàn)代化加工廠,經(jīng)過精心研制,又傳承本地茶香雞制作的非遺技術,在魯渝協(xié)作項目大力支持下,現(xiàn)在智能生產線年產五十萬只茶香雞,讓三峽茶香雞的美味從深山走向城市,走向更多人家的餐桌。結合山東農大及德州扒雞專家團隊的技術指導,還將陸續(xù)推出茶香蘆花雞、生態(tài)鴨、生態(tài)牛肉、生態(tài)魚等系列產品。那時,村里的美食將會更多。
我在蘭香別院碰到了五十八歲的周大姐,正帶著孫女吃茶葉粑粑和茴香粑粑。她說,家里種了幾畝茶田,年收入三萬多。采茶很辛苦,從二月一直采到五月,有時會把人累得瘦好幾斤。
這時節(jié),村里的茶葉已長得有小手指長短。采來茶葉,裹上面糊(不加其他調料),油炸后,金黃酥脆,內有淡淡的苦味,后味鮮香有余韻。嚼著這特別的鄉(xiāng)村美食,我想,這多像鄉(xiāng)民們的生活,有香甜,也有苦澀,但最后都化成了濃濃的山鄉(xiāng)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