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你,還會在夜晚抬頭,默默仰望天際渺邈卻璀璨的星辰嗎?
有一群人會。
2005年7月1日,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下簡稱東藝)正式對外運營。20年來,這朵娉娉婷婷的“蝴蝶蘭”嫣然綻放,用藝術的幽香不斷熏染、驚艷著觀眾。舞臺上無數(shù)場精彩的演出仿似無數(shù)顆從天而降的星辰,而幕后奮力捕捉光芒的“追星者”們,正是全體東藝人。
廿載芳華,傾情付出。所念皆星辰,此愛平山海。
“蝴蝶蘭”仍將曼妙盛開,東藝人仍像天真的孩子般歡笑著追趕夢想。因為,唯有以最堅定的赤子之心勇往直前,才能摘下閃爍星辰,使其化作藝術王冠上永恒的寶鉆。
提起東藝,觀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聽交響到東方”。世界排名前三十的交響樂團紛紛來此獻演,2017年,更迎來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三大頂級樂團的集中演出,書寫“巔峰交響”的佳話,創(chuàng)造亞洲劇院的一項紀錄。通過持續(xù)引進國際頂尖藝術資源,東藝構建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交響樂演出矩陣,鍛造交響樂行業(yè)標桿品牌。
是“東方質造”概念引領下的“五位一體”與“一體兩翼”。多元化、年輕化、品牌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開放、共贏的姿態(tài),把劇院升級為中外藝術精品匯合平臺和藝術家院團、政府、媒體渠道、合作方基金及廣大觀眾“五位一體”的聚合平臺。2018年底,東藝成立藝術教育部,又形成了以演出運營為主體,節(jié)目制作和藝術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fā)展格局,推動劇院向復合型文化平臺轉型。
東藝還在原創(chuàng)領域先行先試,開辟“主控主投”模式?!坝旨t又火、雙效統(tǒng)一”的原創(chuàng)精品,盡顯氣魄與魅力。秉持“學演結合、人文培育、國際交流”的藝術教育宗旨,東藝藝教則如春風如酥雨,滋潤了一座城市文化的天空……
20年來,祖賓·梅塔、小澤征爾等知名指揮家在東藝登臺執(zhí)棒;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芭蕾團、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等世界名團在東藝揮灑激情;東方名家名劇月開滿“梅花(獎)”,持續(xù)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東方市民音樂會亦真正做到“高貴不貴,文化親民”。20年來,東藝始終勇立潮頭,借藝術為媒介,連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與世界。
在回顧“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東藝總經理雷雯對《新民周刊》記者表示:“我一直記得幾個瞬間?!?/p>
第一個瞬間,是她尚未執(zhí)掌東藝前在東藝看的一場“好妹妹樂隊”的演出。環(huán)視四周,座無虛席,而一眾二十歲左右的年輕觀眾里,她與身邊一位四旬上下的“超齡少女”畫風略顯突兀?!把莩鼋Y束時,那位女士還走到臺前,將懷里抱著的棕色大熊玩偶送給秦昊,很可愛?!?/p>
第二個瞬間,是東藝藝教部成立后,經??梢钥吹郊议L們靜靜在外等候自家的小朋友,神情從容。事實上,“我們的藝教內容不與證書、考級等功利性的東西緊密捆綁,家長愿意把孩子送來,孩子也學得開心,無非一種‘純粹’罷了”。
第三個瞬間也是常態(tài)化的瞬間?!爱斘覀兊囊魳窂d、歌劇廳、演奏廳三廳同開爾后落幕散場,如果站在正門臺階前的下方空地,能看到觀眾如潮水般涌出。這個時候非常有意思,你會明白他們?yōu)槭裁磁d盡而歸,而你應該繼續(xù)做什么?!?/p>
以上三個過目難忘的瞬間,恰恰體現(xiàn)了東藝的核心競爭力——營造夢幻舞臺,讓觀眾在“藝術磁場”里不拘年齡、身份,大膽展露感情與渴求。打磨品牌價值,東藝“質造”必須是強調東藝價值觀的東西,必須是受眾喜愛、認可的東西。
而核心競爭力的背后是“人”,是東藝那支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奉獻精神的中青年骨干團隊?!?022年疫情之后,我們是上海第一家恢復正常演出的劇院。根據(jù)當年中國演出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東藝的演出場次即便放在全國也位列第三!員工能打硬仗、義無反顧往前沖,讓我非常感動。坦白講,他們壓根不是為了錢,不怕吃苦、勇挑重擔、分享資源……也闖過禍,又在風風雨雨里鍛煉、成長。一切的一切,源于骨氣、熱愛和對藝術的信仰?!崩做└锌?。
在對記者進一步解釋“所廿皆星辰”這個“東藝20歲生日祝?!钡纳顚雍x時,雷雯表示:“20年了,總歸要做一個總結。比如好好談談跟觀眾、跟合作者的情分。比如像社交媒體上網友調侃的,‘東藝為了給自己慶生,使出吃奶的勁兒,把朋友圈的大咖都拉來了,神仙打架’。是,我們是神仙打架、‘高手只在華山論劍’——東藝就是這么一個高手切磋的平臺。但我們希望20周年慶不必單耍一招,不必僅僅再來一遍‘精彩表演和盤托出’。我們希望在具有紀念意義的重大節(jié)點,生動、細膩地呈現(xiàn)東藝對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理解?!?/p>
“何謂‘所廿皆星辰’?廿代表了20年,也是‘念’的諧音。二十而已,雖獲碩果,來日方長。放諸整個世界的劇院發(fā)展史、歷史的浩瀚星辰大海中看,東藝尚‘小’,是茫茫銀河里一顆躍動的星子。但小小的星子心懷博大關懷、宏偉志向,終能‘blingbling’閃閃發(fā)亮,書寫自己的傳奇!”
毋庸置疑,一座劇院的運營模式、品牌鑄造、發(fā)展規(guī)劃等,難以避免地會打上“掌門人”的印記。而近十年里雷雯為東藝開拓的亮眼新賽道,是制作原創(chuàng)精品劇目。
2019年,東藝首部原創(chuàng)話劇《金家花園》問世,以滬上弄堂故事為創(chuàng)作背景,洋溢濃濃海派風情,首演即大獲好評。2021年,東藝主控主投的話劇《人間正道是滄?!纷鳛榻h百年禮贊之作在七一檔期首演,反響熱烈,先后摘得包括華語戲劇盛典“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在內的十余個獎項和提名,并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江蘇省藝術基金的支持。2024年,東藝再接再厲,推出海派諜戰(zhàn)題材話劇《向延安》和舞劇《雷雨》。前者是當年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重大文藝創(chuàng)作資助中唯一由劇院主導的話劇項目,后者是大師經典首次舞劇改編,該劇同時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和上海文化藝術基金的雙支持,并成為上海地區(qū)有史以來首個劇院制作的舞劇作品入圍第十四屆荷花獎舞劇終評。
原創(chuàng)之路的朦朧起點,居然是兩個“病人”的閑談?!澳菚壕巹『榫富萜芍糁照?、我偏巧打著吊針。她心心念念覺得(海派、女性)題材沒有窮盡,我個人的成長經歷則促使我與她一拍即合。我們聊了石庫門、聊了《長恨歌》,最終醞釀了《金家花園》這個項目的雛形。我們希望表現(xiàn)更有腔調的上海女性、經過光陰淬煉的姊妹情誼……面對生活,她們坦然自若、不卑不亢。那種柔中帶剛的華麗傲骨,象征著上海女性的最高品質?!?/p>
《金家花園》項目順遂無憂,但雷雯很快發(fā)現(xiàn),“制作優(yōu)秀作品是系統(tǒng)工程,不能想得太簡單、太理所當然了”。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誕生始末即經歷了重重波折,一如其名堪稱“滄?!??!昂驮瓌【巹〗鏉蠋熃忧?,請來包括張志堅老師在內的原班人馬形成超豪華陣容,首演時碰到疫情幾次說停就?!麄€過程的確有苦不堪言的悲壯時刻,但我們絕不放棄,本著‘這是鎮(zhèn)殿之作’的態(tài)度堅持保駕護航,幸不辱命。項目團隊業(yè)務實力硬、把關能力強,齊心協(xié)力共赴時艱,最終得到了市場的肯定、領導的肯定。這是一部稀缺的、不可多得的巨制,它的歷史內涵、政治高度經得起時間嚴苛的考驗?!?/p>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泛汀断蜓影病吩趪掖髣≡撼晒ρ莩龊螅瑢Ψ綄Α皷|藝制造”的品質和市場潛力頗為贊賞,并醞釀將舞劇《雷雨》搬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雷雯告訴記者:“我們的初心是從海派出發(fā)致敬這座城市,從東藝本身的氣質出發(fā),做高雅而不高冷、兼顧藝術性和市場性的作品。同時,你可以看到,從話劇《金家花園》到舞劇《雷雨》,我們每一部原創(chuàng)作品的角度、表現(xiàn)手法都是不一樣的。東藝不愿自我重復,只在同一個舒適區(qū)轉悠,觀眾口味多元,我們的版權庫就該繽紛多姿。”
在雷雯的帶領下,東藝主動選擇了一條困難、“任性”的道路。他們和主創(chuàng)團隊同頻共振,用原創(chuàng)精品換來了觀眾的喝彩與期待,更換來了自豪的底氣——IP在我,努力在我,東藝的藝術人生,由自己主宰。
“我們是一家危機感很強的劇院。要讓政府、社會認可你的經營理念、服務態(tài)度、執(zhí)行力,就必須永不懈怠。堅守海派文化,東藝是當仁不讓的踐行者。上海大步邁向亞洲演藝之都,坐標浦東的東藝即倡導推動國際項目,搭建藝術溝通橋梁。紅色文化激蕩交融,東藝積極響應,‘又紅又火’的原創(chuàng)精品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可以說,目前無論是運營項目還是制作劇目,東藝都屬于國內一流水平。而我作為總經理,最重要的是‘負責’,是承擔最大的壓力。總經理扛壓的前提下,中層起到基石作用。東藝對項目的選擇有一套自己的評估體系,項目評估小組既包括公司高層,也包括各部門負責人,有時候還要引入外腦。大家暢所欲言,各述利弊,算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筆賬。頭腦風暴的結果必然客觀,而一旦做好決定,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p>
記者每次采訪雷雯,總會有感于她的“多面”,她的深度與溫度。干過新聞業(yè),做過影視編輯工作,為劇院的前途奔波,百忙之中還拿到了心理咨詢師的執(zhí)業(yè)資格證……她酷愛歷史也熟諳二次元,她說希冀知行合一,去探索人性、去了解萬物的本心。在最后聊到“科技主導一切的AI時代,表演或可一鍵生成,人們?yōu)槭裁催€是要走進劇場”這個更發(fā)散、更宏觀的命題時,雷雯的回答富有哲學的詩意——
“我想,不管科技如何發(fā)展,關于‘人’的定義如何因時而動,‘共情’和‘宣泄’這兩大人類的終極訴求應當不會改變,而劇院正是一個共情和宣泄的場域。假亦真來真亦假。假的比例更高,還是真的比例更高?舞臺是真的,舞臺上的角色是假的。演員是真的,演的內容是假的,故事原型可能又是真的。同一個劇目,昨天的演出、今天的演出、明天的演出是沒有分別的嗎?同一個角色,不同的演員去詮釋,明明都不錯,為什么有的觀眾就喜歡這個演員,有的觀眾就喜歡那個演員?面對AI這樣的新浪潮,你不必排斥它,你也抵抗不了,你只需記?。骸恕乃枷肭楦?、每一場演出里臺上人與臺下客精神層面的獨特契合,終歸是‘他者’、是AI無法徹底替代的。并且,世間萬物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人們在虛擬的時空里待久了,又會渴望重返真實。我們應該做的,是巧用AI成就舞臺夢境,探討共榮的辦法?!?/p>
雷雯說,在未來,劇院也許會改變形式,可場內也好場外也罷、線下也好線上也罷,其本質是具有儀式感的、讓觀眾找到“人之根本”的藝術空間。此地有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不確定性的好奇,而風起之時,相信聰慧果敢的劇院人們將瞄準機遇,振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