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誰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蘇軾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也是著名文學家。人們常常把蘇洵、蘇軾、蘇轍并稱為“三蘇”,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二十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禮部的最高長官),但仕途起起落落,曾在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等地擔任地方官,也曾被貶到偏遠的黃州(今湖北黃岡)、惠州(今廣東惠州)和儋州(今海南儋州)。
誦讀推薦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正任密州知州(古代官名,州一級的地方官)。中秋之夜,蘇軾一邊賞月一邊飲酒,不禁想起了多年未見的弟弟蘇轍,心中頓生感慨,于是便寫下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以其深邃的思想情感、精湛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豐富的哲理思考,成為千古傳誦的經(jīng)典之作。
詞人趣事
第一變第二
公元1056年春天,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從家鄉(xiāng)出發(fā)前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是這場考試的主考官。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所有考卷都要由專人抄寫一遍,并用紙把考生的名字粘貼起來,才能送交考官批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考官通過名字或辨認考生筆跡而徇私舞弊。
閱卷時,歐陽修讀到一篇文風灑脫、立論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打算將此文取為第一名??赊D(zhuǎn)念一想:能把文章寫得這么深刻的,估計只有學生曾鞏吧?如果把自己的學生取為第一名,恐怕會被人說閑話,還是取為第二名吧!等到把粘貼名字的紙撕掉時,歐陽修才知道,原來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鞏,而是蘇軾。就這樣,原本應該是第一名的蘇軾變成了第二名。
歐陽修與兒子談及蘇軾寫的文章時曾說:“汝記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歐陽修感慨,三十年以后,世人不會再提起他的名字,人們只會談?wù)撎K軾。
“指正”王安石
蘇軾年少成名,偶爾會流露出一些狂傲之氣。《警世通言》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蘇軾去拜訪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午睡。這時,蘇軾看到書桌上有一首沒有寫完的詠菊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心想:菊花只會干枯在枝頭,哪會被風吹得滿地都是呢?于是,他提筆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他想告訴王安石:應該好好觀察一下秋花與春花的區(qū)別,那樣寫出來的詩才不會被人笑話。
后來,蘇軾被貶到黃州。有一天,他竟然看到菊花被秋風吹落滿地的情景。這時的蘇軾才明白,當年他對王安石的“指正”是多么輕狂可笑。
精神啟示
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世人喜愛蘇軾,不僅是因為他的詞作、文章寫得好,更是因為他有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蘇軾一生多次被貶,并且一次比一次偏遠。被貶到極為荒涼的儋州時,蘇軾已經(jīng)六十歲了,但他依然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蘇軾苦中作樂,跟當?shù)匕傩諏W習耕種,自己摸索著烹飪美食。據(jù)說,由蘇軾發(fā)明的美食有幾十種,著名的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都是他的“杰作”。作家林語堂這樣評價蘇軾 —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