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鄉(xiāng)村青年,愛足球,愛音樂,愛電影,愛文學(xué),大學(xué)畢業(yè)后成為一名記者。2017年因病雙目失明、高位截癱,至今仍未好轉(zhuǎn),但心中有光明,思想仍在行走,依然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人間。
我想分享三個真實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2015年2月,臨近春節(jié),在漢中城區(qū),當(dāng)年27歲的一位漢中姑娘拄著拐杖在賣對聯(lián),她之所以拄拐杖,是因為之前生病失去了左腿。那天,我背著相機去采訪她,在距離幾十米遠的地方,我看見她站在冬日的陽光里,向前來問價的顧客推銷春聯(lián),我感覺鼻子酸酸的。站在她身邊時,我努力保持著臉上的平靜,但內(nèi)心波濤洶涌。拄拐的她,行動顯然沒有平常人那么利索,但她對顧客總是很熱情,而顧客似乎也比逛商場時更有耐心。我和那些顧客都是同情她的,雖然我們都在努力掩飾著這份同情,但她一定察覺到了什么,便豁朗地說,自己雖然沒有了左腿,但還有雙手,還可以拄著拐杖自力更生,她這樣做并不是想表現(xiàn)自己的堅強,只是想自食其力。
整個采訪過程中,姑娘一直面帶笑容,落落大方。我拍照時,想著趕緊拍完讓她休息,她卻微笑著說,沒關(guān)系,不著急,你慢慢拍。
這位姑娘當(dāng)然是不幸的,她失去了左腿,還因為患病失去了一個未出生的孩子,并且以后大概率很難再生育;但她又是幸福的,她的丈夫很愛她,對她不離不棄。我寫的報道刊登后,一位同事感嘆道,這個姑娘真不容易。
此后我再沒和她見過面,不知道她過得如何,但我清楚地記著,她在冬日暖陽里的笑容。真誠地祝福她和她的丈夫,一切都好。
第二個故事,還是在漢中,我們單位的樓下,有一條飲食街,其中有一家是一對中年夫婦經(jīng)營的面館。第一次去吃面,我看見小小的操作間里,丈夫在煮面條,妻子在一旁打下手,兩人都是滿頭大汗。我坐在面館門口的小桌旁,玩著手機等待面條端上來。忽見一名10歲左右的男孩,用兩只胳膊夾著一碗面急速地朝我走來,我不禁怔住了,因為小男孩沒有雙手。他應(yīng)該是這對夫婦的孩子,知道爸媽太辛苦太忙,所以幫忙給顧客端面條。當(dāng)他用兩只瘦小的胳膊夾著碗,安安穩(wěn)穩(wěn)地放到我面前時,我突然覺得很羞愧,自己手腳健全,竟讓一個沒有雙手的孩子給我端飯。那頓飯我吃得很難受,因為一直在自責(zé)。
那對夫婦煮的面條很好吃,沒幾天我又第二次去吃了,這次我直接站在了操作間旁,丈夫問我,為什么不坐在外邊等?我說上班坐得太久了,我想站一會兒。等他把面條從鍋里撈出來后,妻子在里邊放上蔥花、辣椒、牛肉等,我立即伸出手接過了面條,這次我吃得稍微心安理得了一些。
以后隔三岔五去這家面館吃飯,我都是自己端面,這對夫婦似乎也習(xí)慣了,每次我去,他們都滿面微笑和我寒暄。我也依然能看見小男孩在店里幫忙。
我時常在想,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在學(xué)校里會不會受到同學(xué)的歧視甚至欺負,我同時又經(jīng)常為這個孩子感到幸福,因為他的父母勤勞質(zhì)樸、笑容真誠、面相忠厚,我由衷地覺得這個孩子雖然沒有雙手,但他的心靈想必是非常健康、陽光的。是的,有陽光健康的心靈,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之一。
說起來有些遺憾,我從漢中調(diào)走的時候,因為時間匆忙,竟然忘了去給這家人道聲別。衷心地希望他們都平平安安的,越來越好。
第三個故事,2018年5月份,我和家人乘著救護車,從咸陽趕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去看看那邊有沒有更好的醫(yī)院和醫(yī)生,對我的病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到北京后,家人用輪椅推著我去了第一家目標醫(yī)院,這是一家在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知名醫(yī)院。在抽血窗口,我努力地把左手往窗臺里面放,但是輪椅阻礙了我。護士有些不耐煩地說,跟你說了,再往前走!我再次努力地把左手往窗臺里面伸。護士更不耐煩地說,你沒放對位置,你這個病人怎么這樣子??!
我平靜地說:“護士,我是一個盲人,你稍等一下,我一定能放到最合適的位置?!闭f完這句話,我突然感覺周圍原本喧鬧的空氣安靜了幾秒鐘。護士這次開口講得很客氣,甚至帶了許多不好意思。她說,原來是這樣子啊,你別急,慢慢放。
這雖然是一件平常的事,卻讓我記憶猶新,護士抽血抽得不耐煩,我完全理解,護士知道我是盲人之后表現(xiàn)出來的同情,我也完全感受得到。是的,面對殘障人士,一般人都會生出一些同情的。
我以前健康的時候,有一次在馬路上,看見一名沒有雙腿的男子,躺在一輛簡易的木板車上,他身旁放著一個木桶,不時有路過的人看一看,往里邊放點錢。而我看他很可憐,也從錢包里掏出了錢,小心翼翼放到了木桶里。我當(dāng)時在想,他面對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對自己沒有雙腿的現(xiàn)狀,無奈地躺在那里,他的腦袋里到底在想什么?
等我也無奈地躺在這里,面對一片黑暗時,我終于明白了,他當(dāng)時在想什么。
患病后,我的醫(yī)生曾經(jīng)最擔(dān)心的,是我可能得抑郁癥。而如今的我雖然是一名殘障人士,但我很開心,一是因為我沒有患上抑郁癥,二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我想對讀到上述故事的你們說,不管是健康人還是殘障人士,其實需要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理解、包容和關(guān)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