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是秦漢之際的名儒,先后事秦、漢兩朝,但在兩個朝代為官的表現(xiàn),卻有云泥之別。
在秦二世胡亥朝,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諂諛之臣?!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記載:“數(shù)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胡亥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于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原陛下急發(fā)兵擊之?!琅魃??!鼻囟绬?,派去戍邊的楚人攻下蘄縣、打進(jìn)陳縣了,你們怎么看?眾儒生異口同聲:造反是死罪呀!陛下快發(fā)兵平叛吧。胡亥聽完,晴轉(zhuǎn)多云,臉帶怒色。這一下把眾儒生整不會了。都造反了,還不該派兵?難不成讓我們這些儒生拿著竹簡上前線?他們沒有想到,秦二世提出的問題,重點不在要不要派兵,而在于——天下人真敢造反嗎?
這時候,叔孫通開口了:“諸生言皆非也……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な匚窘癫墩摚巫銘n?!蹦銈兌颊f錯了。我主圣明,四海升平,誰敢造反?不過是些小偷小摸,下邊的官吏搜捕論罪就行了,都放寬心吧。眾儒生面面相覷,心里暗罵:怎么這么不要臉!
秦二世聽后多云轉(zhuǎn)晴,沖叔孫通舉起了大拇指,滿臉的笑容堆成一個字:好!
扭頭又問眾儒生,給你們一個機(jī)會,都再說說咋回事?!爸T生或言反,或言盜。”——還是有人一根筋,不開竅。于是,儒生中說“反”的一律治罪,說“盜”的,免職!叔孫通不但毫發(fā)無損,還名利雙收,“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
接下來的情節(jié)也頗耐人尋味。眾人返回居舍,儒生們對叔孫通極為不屑:“為什么要說那些阿諛之詞呢?”叔孫通摸著還在撲通撲通亂跳的心口答:“你們是不知道呀,我剛才差點葬身虎口呢!”——他是真的害怕。不久,就放棄高官厚祿,逃跑了。
在漢朝,叔孫通卻是一副直言敢諫的諍臣形象。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打算更換太子,叔孫通死活不同意:“陛下必欲廢謫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汙地。”拔劍就要自殺。劉邦見狀,知道過不了叔孫通這一關(guān),立即服軟:“公罷矣,吾直戲耳?!闭f自己是開玩笑的。叔孫通連這個臺階也不給:“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震動,奈何以天下為戲!”說貴為天子,怎么能拿天下開玩笑呢?把劉邦弄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從此再不敢有換太子的想法。同一個人,在兩個朝代,表現(xiàn)為何如此迥異?
不是這個人變了,而是他所侍奉的皇帝變了。秦二世胡亥,是有名的暴君,對自己的兄弟姐妹都能下得去手,何況手下的大臣?而劉邦呢,深知秦苛政酷法之弊,相較而言,寬和仁厚,不濫殺?!妒酚洝じ咦姹炯o(jì)》說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p>
叔孫通知道,在漢高祖面前玩命,不一定真要命,但在秦二世胡亥那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丟了性命。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