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爹古稱義父。義父義子現(xiàn)象存在于正史的時間很長,在古代官場,養(yǎng)子和義子在稱呼上的區(qū)別主要在年齡上,稱養(yǎng)子大概是因為年齡小,有收養(yǎng)的成分在;稱義子則是成年人,無需養(yǎng)育。
顧名思義,義父義子,以義相契,義字當頭。義父變成干爹,大概是義字失落的緣故。
歷史上,干爹有幾種, 一是自己確實沒有兒子,認親戚或沒有血緣關系者的兒子作義子,如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三國志》還說他本姓夏侯。唐朝后期,宦官娶妻養(yǎng)子成為一種風氣。當時宦官經(jīng)常被派到軍隊為監(jiān)軍使,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往往挑選軍中健兒作養(yǎng)子,組成忠于自己的核心集團。還有一種是主動拜干爹的,如明朝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很多黨羽相繼歸附,自稱義子,有“十孩兒”之稱,這些人都是進士出身。
二是確實喜歡某人,希望進一步加深感情而收義子的。如關羽特別喜愛的兒子關平就是義子。再如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叫寇封,長沙郡某劉姓的外甥。有一次攻打樊城的慶功宴上,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將一塊肉掉落在地,寇封隨手揀起,轉(zhuǎn)身吃了。事后劉備問他:“何以見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責下人,隨口吞食,是何意也?”他回答:“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士卒廚役,終日勞累,愛之有余,偶有過失,安忍叱斥。”這一套說辭與劉備仁民的心意吻合,便決定收他為義子。
第三種情況是權臣為了聚積力量,大肆認養(yǎng)義子以籠絡人心,謀取更大的權力。
如唐末很多節(jié)度使紛紛效仿宦官認義子的做法。據(jù)說安祿山選健兒養(yǎng)為家兵,有假子八千。五代時期,很多人據(jù)此積聚力量,建立政權。如王建,收養(yǎng)假子42人,建前蜀政權;徐溫的養(yǎng)子徐知誥,取代吳,建立南唐;晉王、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建“義兒軍”,養(yǎng)子李嗣源建后唐;后唐節(jié)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建立后晉;后梁朱全忠的養(yǎng)子有朱友文、朱友謙、朱友恭、朱漢賓。后唐末帝李從珂(李嗣源義子)、后周世宗柴榮(周太祖郭威養(yǎng)子),都是養(yǎng)子繼位。
有人以為做干爹、認干爹一本萬利,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干爹好當,義子難做。沒有過硬的本領是難以被干爹看重寵愛的;本領太強功勞太大,又易被干爹防范。多數(shù)時候,干爹只需給以小恩小惠,或者給以榮華富貴,義子們就得付出身家性命供其驅(qū)馳。
劉備,史稱仁人君子,其義子劉封的遭遇卻不妙。關羽兵敗麥城, 向他求救時,有人把當年關羽不同意劉備收其為義子的情況告訴了劉封, 于是劉封拒絕援救,導致關羽被殺。
事后追究責任時,雖然劉封拒絕投降曹操,但還是被干爹宰了?!爸T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p>
碰到荒唐的干爹,義子們只有倒霉的份。
明朝朱元璋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收養(yǎng)了不少義子,著名的有沐英、李文忠、平安、何文輝、朱文剛、朱文遜、徐司馬、真童、金剛奴,等等。有的將領下面又有義子,甚至有好幾百個義子。后人評價元末起義領袖廣收義子,是“以為將帥之儲備,或為監(jiān)軍,皆看中其忠誠度”。
沐英、何文輝成為朱元璋義子后改姓朱,大明建立后因勞苦功高,特賜恢復原姓,讓他光宗耀祖。沐英是眾多義子中下場最好的。他長期駐守邊疆,遠離宮廷,得以免禍。馬皇后一死,他傷心而嘔血,幾年后太子朱標又死,他又傷心大哭,因此得病去世。早年他在朱元璋帳下,干爹要求嚴格,動不動就處罰義子,全靠慈祥的義母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標說情。沐英深知朝廷里沒有了依靠,而暴戾的干爹朱元璋是靠不住的,義子們心中的恐懼難為外人所知。
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列第三,僅次于徐達、常遇春,又有義子加外甥這層關系,而且他非常低調(diào),但死后,他的兒子李景隆還是卷入了朱家叔侄的皇權爭奪戰(zhàn)。先是帶領南軍,奉表哥孝文帝之命,北上討伐表叔。當表叔朱棣打到南京城時,又開門投降,反戈一擊。義子平安,因其父從朱元璋起兵而戰(zhàn)死,被朱元璋收為養(yǎng)子。平安在靖難之變中,率軍與燕王戰(zhàn)于白溝河,差點俘虜了朱棣,朱棣懷恨在心。永樂七年(1409)三月,朱棣巡北京,翻閱百官前來朝拜的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對左右曰:“平保兒尚在耶?”平安聽到后,知道皇帝的心思,為了子孫考慮,自殺。
干爹的風險一點不亞于義子,一旦選錯了人,后果可想而知。隋唐英雄傳里,靠山王楊林也廣收義子,“十三太保”被傳得神乎其神。演義中楊林最后還是被其很賞識的義子羅成殺死。
當然最絕的還算三國呂布,先后認丁原、董卓作干爹,但又接連背叛他們,因此,當后來他被曹操捉了,打算再一次降曹時,被劉備一句話給壞了好事,“三姓家奴”之名與呂布神勇之名并馳天下。羅貫中詩稱:“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
《水滸》中宋代權臣高俅,收了個義子,結果這義子橫行不法,逼反了林沖。
北齊時的權臣和士開,“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士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其時不過40歲,有一次和士開得了傷寒病,醫(yī)生說只有喝黃龍湯才能痊愈。黃龍湯實際上就是大小便,和士開自然不情愿,猶豫不決。正在此時,一個來探望的義子說:“這種湯挺容易喝,您不用擔心,我先為您嘗嘗?!币豢跉獍岩淮笸爰S水喝得干干凈凈??梢韵胍娺@些義子都是些什么人。
乾隆也有個養(yǎng)子,叫??蛋玻B(yǎng)尊處優(yōu)慣了,讓他去平叛,他倒好,將軍權交給副手,自己整天花天酒地,西南一場小小的苗民起義因此硬是拖了多年。
歐陽修發(fā)現(xiàn)一條規(guī)律:“世道衰,人倫壞,而親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異類合為父子。”真父子無情,反倒寄情于假父子,這是世道亂、人心壞的表征。
對于義子們來說,天下掉下一個干爹,未必是件好事。
末世,就是干爹們的江湖。一個義子,可以打下一座江山。
亂世,則是義子們的江湖。一個義子,可以顛覆一個政權。一旦到了升平世,干爹們、義子們都開始不好過了。
(摘自《歷史只露半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