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核電站;電離輻射;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個人劑量
中圖分類號: TL75+2
文獻標志碼:A
晶狀體是對電離輻射最為敏感的組織之一。有研究表明長期低劑量照射可引起晶狀體混濁,嚴重者可導致白內(nèi)障[1]。因此,職業(yè)性長期低劑量電離輻射受照對晶狀體混濁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目前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的影響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醫(yī)療機構的放射工作人員,而對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研究較少。本文旨在通過對我國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進行調(diào)查問卷和晶狀體檢查,了解該職業(yè)群體晶狀體混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開展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與輻射防護提供科學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選取2023年我國部分核電站(核電站名稱以英文大寫字母代替)放射工作人員2091人作為放射組,包括FCG379人、YJ996人、 .ND551 人、ZHYY165人。其中男性2038人,占 97.5% ,女性53人,占 2.5% ;年齡 22\~60歲,平均年齡為41.32歲,年齡 22~29,30~39 、40~49 和 ?50 歲組分別為 423,1343,272,53 人,分別占 20.2% 1 64.2% ! 13% ! 2.5% ;放射工齡?10,11~,21~,31~ 年組分別為 1062、986、34、9 人,分別占 50.8%.47.2%.1.6%.0.4% ;運行人員840人,占 35.5% ,維修人員473人,占 15.25% ,其他人員778人,占 49.3% 。同期選取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體檢的非核電站的普通健康體檢人員1500人作為對照組,均為男性,年齡為40\~59歲,平均年齡為48.57歲。
1. 2 方法
1. 2. 1 問卷調(diào)查
通過線上發(fā)放《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健康調(diào)查問卷》,采取自愿原則填寫問卷內(nèi)容。問卷內(nèi)容主要包括:1)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等;2)職業(yè)史,如工齡、部門、工作單位等;3)既往史,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等;4)個人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飲茶、飲食偏好、營養(yǎng)選擇、睡眠時間等。
1. 2. 2 晶狀體檢查
眼科檢查按照GBZ95—2014《職業(yè)性放射性白內(nèi)障診斷標準》2」,使用統(tǒng)一的晶狀體檢查表,由兩名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業(yè)眼科醫(yī)師用裂隙燈檢查晶狀體情況并詳細記錄。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1)眼科自覺癥狀;2)是否佩戴眼鏡、眼鏡性質(zhì);
3)眼科其他疾病、診療情況;4)裂隙燈檢查晶狀體混濁部位、空泡數(shù)量、分期。若受檢者單側(cè)或雙側(cè)晶狀體出現(xiàn)混濁,即判定為該受檢者晶狀體混濁病例,同時排除外傷性、先天性、老年性等其他因素所致的晶狀體混濁。
1.2.3 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人均年有效劑量
本研究人群晶狀體受照劑量參考某核電站所受輻射劑量,具體方法以某核電站監(jiān)測的個人劑量數(shù)據(jù),按年齡段分為 lt;30 歲 ,30~40 歲、 ?gt;40 歲三組。根據(jù)每個年齡組的平均劑量賦予到本研究數(shù)據(jù)里面,然后計算出每個年齡段的集體年有效劑量,最后再計算本研究總?cè)巳旱娜司暧行┝?,結果為 0.079mSv 。將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分組為 和 ?0.079mSv 兩組,以此個人劑量水平研究輻射對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的影響
1.3 質(zhì)量控制
通過線上發(fā)送問卷,再統(tǒng)一收回問卷和導出問卷內(nèi)容,同期對該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進行晶狀體檢查。使用統(tǒng)一的晶狀體檢查說明表,由專業(yè)的眼科醫(yī)師進行檢查并詳細記錄,將兩份數(shù)據(jù)用Excel雙人錄人,且進行邏輯核查,然后再將兩份數(shù)據(jù)雙人反復進行匹配、整理和核查,最終得到資料完整的2091人的數(shù)據(jù)。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連續(xù)性校正、皮爾遜卡方檢驗),以 Plt;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向后逐步回歸法,納入標準為0.05,剔除標準為0.10),以 Plt;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放射組與對照組晶狀體混濁情況
表2列出了放射組和對照組人員晶狀體混濁 檢查的結果。由表2可見,放射組人員晶狀體混 濁率高于對照組人員,兩者之間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 學意義( Plt;0.05) °
2.2 不同特征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情況
表3列出了不同性別、年齡、單位、工齡、工種、人均年有效劑量、工作日睡眠時間以及有無
高血壓、高血脂等對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的影響。由表3可見,不同性別、年齡、單位、工齡、工種、人均年有效劑量、工作日睡眠時間以及有無高血壓、高血脂等對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有影響,各組混濁率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Plt; 0.05)或非常顯著性差異( Plt;0.01 )。
2.3 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的影響因素
2.3.1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晶狀體混濁為因變量,分別以性別、年齡、工齡、工種、工作日睡眠時間、高血壓、高血脂等可能與晶狀體混濁有關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列于表4。由表4可見,工齡、性別、年齡、工種、高血壓、高血脂、工作日睡眠時間對晶狀體混濁有影響,各影響因素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Plt;0.05 。
2.3.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晶狀體混濁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回歸分析中發(fā)現(xiàn)的對晶狀體混濁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工齡、工種(分組)高血壓、高血脂、工作日睡眠時間,以及人均年有效劑量作為自變量,全部納入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向后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列于表5。由表5可見,對性別、年齡、人均年有效劑量等因素進行調(diào)整后,與其他工種相比,運行類、維修類人員晶狀體混濁的風險分別為0.785( 95%CI:0.464~
1.329)、0.547( 95%CI:0.310~0.966? ,其中維修類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人均年有效劑量?0.079mSv 組晶狀體混濁風險較 組高,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隨著年齡的增加晶狀體混濁風險增高,年齡每增加1歲,晶狀體混濁風險增加0.136倍,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 0.05)。女性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的風險高于男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工作日睡眠時間是晶狀體混濁發(fā)生的保護因素。
3討論
當晶狀體受到照射后,上皮受到損傷,不能繼續(xù)發(fā)育成正常的晶狀體纖維組織,而形成晶狀體混濁,甚至形成放射性白內(nèi)障[3]。電離輻射對晶狀體的效應,其潛伏期的時間長短差別很大,可于數(shù)月到十幾年之間,這主要與射線種類、劑量的大小、接觸的時間等密切相關[4-5]。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暴露具有低水平且持續(xù)性等特點,保護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是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對輻射敏感的晶狀體組織
本研究結果顯示,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較非放射工作人員高,兩者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這與王強等[6]、王彩環(huán)和劉軍[]報道結果一致。
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為 5.5% ,與以往研究報告[8-9]有差異,其原因可能與研究樣本量、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檢查方法和檢查者判斷標準的把握尺度等有關。不同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其中ZHYY晶狀體混濁率最高,達到 19.4% ,這可能與該單位的防護意識、操作規(guī)范、防護管理、社會經(jīng)濟、地理環(huán)境以及其他職業(yè)性影響因素等有關。
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 38:1 ,這可能與核電站特殊工作性質(zhì)有關,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女性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高于男性,這與最近研究報道結果[10]一致。提示電離輻射可能更容易引起女性晶狀體的損傷,可能與潛伏期的長短、樣本量的不足、防護意識的差異、激素水平的變化等多種因素有關,具體原因尚需進一步研究。
隨著年齡的增加晶狀體混濁風險增高,這可能與自身隨年齡增加晶狀體退化而導致晶狀體混濁率增加的特點有關。不同年齡組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此結果與相關報道一致[11-12]。其中,年齡 ?50 歲組晶狀體混濁率達到 41.5% ,提示這類人群需要重點關注。
隨著工齡的增加晶狀體混濁風險增高,這可能與累積受照劑量有關。不同工齡組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率之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13-15],工齡 31~ 年組晶狀體混濁率達到 66.7% ,提示需要重點關注該人群。
與其他工種相比,運行類和維修類人員晶狀體混濁率低,可能與運行類和維修類工作人員防護意識強、規(guī)范操作、佩戴眼防護用品、防護管理到位等有關,提示需要注意加強其他工種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和健康監(jiān)護工作。
我國部分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人均年有效劑量為 ,低于2021年全國水平(0.332
)[16],也低于2011—2015年年均有效劑量0.68mSv[17] ,更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20mSv[18] 。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人均年有效劑量 ?0.079
組晶狀體混濁率與
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此差異可能與樣本量有關(人數(shù)分別為423和1668),其中年齡等影響因素不能排除。此結果雖然提示可能本研究范圍內(nèi)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輻射防護現(xiàn)狀是安全的,但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仍存在一定的損害,仍需繼續(xù)加強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及職業(yè)健康監(jiān)管,定期職業(yè)健康檢查,保障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健康。
工作日睡眠時間是晶狀體混濁發(fā)生的保護因素。晶狀體混濁率隨著工作日睡眠時間增加而減低,提示放射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該合理安排工作日睡眠時間,防止晶狀體混濁的發(fā)生,保護放射工作人員眼部健康?;加懈哐獕骸⒏哐派涔ぷ魅藛T晶狀體混濁率同未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放射工作人員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提示不容忽視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對晶狀體的影響,需要注意加強這類人群的防護監(jiān)管工作。而糖尿病、吸煙、飲酒、飲茶等因素與晶狀體混濁未見顯著性差異。
晶狀體混濁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19],包括種族、性別、遺傳、年齡等自身因素,以及糖尿病、藥物使用、吸煙、飲酒、紫外線照射、職業(yè)性放射損傷、營養(yǎng)(如維生素C、E的攝人)、眼部外傷等外部因素[20-24]國內(nèi)對低劑量電離輻射照射與晶狀體混濁關系的研究大多沒有對以上因素進行調(diào)整,影響了結果的可信度。本研究合并了4家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樣本分析,同時對這些混雜因素進行了充分考慮并對重要因素進行了調(diào)整,從而更全面地研究晶狀體混濁的影響。經(jīng)過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人均年有效劑量、工種是晶狀體混濁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工作日睡眠時間是晶狀體混濁發(fā)生的保護性因素。
綜上,長期暴露于低劑量電離輻射與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相較于先前的研究,本研究納入了性別、年齡、職業(yè)類型、人均年有效劑量、工作年限、工作日睡眠時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生活習性(魚、水果、飲茶、飲酒、吸煙)等多個可能影響晶狀體混濁的因素,并在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對重要危險因素進行調(diào)整,從而更加全面的研究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混濁的影響。本研究在研究結果及論證強度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如通過調(diào)查問卷和晶狀體檢查進行匹配得到的數(shù)據(jù),可能會對本次研究產(chǎn)生一定的偏倚;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無法驗證因果關系。此外,本研究缺少直接的個人劑量數(shù)據(jù),而是參考其他某個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數(shù)據(jù),可能會影響本研究的可信度。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擬再擴大樣本量,納入更多的潛在危險因素,補充個人劑量數(shù)據(jù),以及采用隊列研究等來進一步全面而深入探討低劑量電離輻射對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晶狀體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國良,羅成基,許祥裕.低劑量職業(yè)照射與人體輻射敏感指標關聯(lián)的研究[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06,15(1):16-17.
[2]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河南省職業(yè)病防治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yè)衛(wèi)生與中毒控制所.職業(yè)性放射性白內(nèi)障診斷標準:GBZ95—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3]李鳳鳴,謝立信.中華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502-1503.
[4]高亞兵,楊瑞彪,彭瑞云,等. γ 射線照射對兔眼損傷效應的實驗研究[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2,22(1): 32-34.
[5]趙瑾,包金良,高慎永.電離輻射性晶狀體改變對慢性放射病的診斷價值[J].實用眼科雜志,1988,6(12):728.ZHAO Jin,BAO Jinliang,GAO Shenyong.Diagnostic value of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lens changes in chronic radiationdisease[J].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1988,6(12):728.
[6]王強,楊勇,張磊,等.某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結果分析[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8,36(10): 761-764.WANG Qiang,YANG Yong,ZHANG Lei,et al.Analysis of radiation workers health status in a city[J].Chinese Journal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2018,36(10) : 761-764.
[7]王彩環(huán),劉軍.嘉峪關市 215名醫(y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資料分析[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24,33(2):142-147.
[8]曹敏,朱德香,吳子俊,等.2013—2015年廣東省某核電站放射工作人員眼晶狀體情況[J].職業(yè)與健康,2017,33(14): 1979-1981.
[9]張素芬,劉小蓮,王恰,等.廣東省醫(yī)學放射工作人員眼晶狀體異常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22,42(10):771-778.
[10]王怡,王恰,李萬康,等.放射工作人員眼晶狀體混濁分析[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24,51(5):598-600.
[11]陳碧茵,胡文佩.2018—2020年廣東省某市核電站 2702名作業(yè)人員職業(yè)健康監(jiān)護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22,21(4):542-545.
[12]時正賢,宋琳萍,蔣麗.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員 2012年和 2022年體檢結果對比分析[J].交通醫(yī)學,2023,37(5):533-536+540
[13]錢佩誼,趙徵鑫,王強,等.浙江省 5720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分析[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23,49(3):201-204.
[14]楊勇文,楊愛初,劉慶鳳,等.廣東省790名醫(y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資料分析[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8,45(6) : 793-796.
[15]楊春旺,顏玲.山東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19,28(2):123-128.
[16]李夢雪,范勝男,王拓,等.2021年醫(yī)學應用放射工作人員職業(yè)照射水平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輻射衛(wèi)生,2023,32(6):636-642.
[17]高藝瑩,何玲,羅萬容.2011—2015年四川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水平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8,34(2) :212-215.
[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原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19]Mukesh BN,LeA,DimitrovPN,etal.Developmentof cataractandasociatedrisk factors:Thevisual impairmentproject[J].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2006,124(1) : 79-85.
[20] DolinPJ.Ultravioletradiationand cataract:A reviewof the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The British JournalofOphthalmology,1994,78(6):478-482.
[21] Robman L, Taylor H. Extern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taract[J]. Eye,2005,19(10):1074-1082.
[22] Kelly SP,ThorntonJ,Edwards R,etal.Smokingand cataract:Reviewofcausal association[J].Journal of CataractandRefractive Surgery,2005,31(12):2395-2404.
[23] West S.Epidemiology of cataract:Accomplishmentsover 25 years and future directions[J].Ophthalmic Epidemiology,2007,14(4) : 173-178.
[24] StewartFA,Akleyev A V,Hauer-Jensen M,etal.ICRP statement on tissue reactions and earlyand lateefctsofradiation innormal tissuesandorgans-thresholddosesfortissuereactions inaradiation protectioncontext[J].AnalsoftheICRP,2012:41(1/2) :1-322.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lens opacifi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adiological workers in China’s nuclear power plants,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this population.The study selected 2,091 radiological workers from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1,5OO non-radiological workers in 2O23.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lens examin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lens opacification in the radiologic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radiological group.Factors such as gender,age,annual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job type,organization,and daily sleep duration during workdays significantly affcted lens opacification.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long-term exposure to 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 and lens opacification,where gender,age,annual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 job type,and workplac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lens opacification, while daily sleep duration during workdays is a protective factor. These findings are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for radiological worker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 ; ionizing radiation; radiological workers; lens opacification;personal d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