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油產品,在糧食生產加工油脂生產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組成,對確保國家糧油科學供給以及糧油安全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傳統(tǒng)的玉米大豆種植模式之下,由于一塊土地只能夠種植一種農作物,農作物增產的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在耕地資源逐漸銳減的大背景下,切實提高農田的產出比和農田利用效率是現階段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和提高農作物產量品質的關鍵環(huán)境。帶狀復合工作體系尤其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農業(yè)生產方式,近年來,在廣大基層必須得以有效地推行,該項技術能夠利用不同作物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促進作用,維持特定的種植帶寬,促進作物之間互利共生,應用該項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農田的整體利用效率,并且顯著提高農作物的產出比,使同一土地可以有效地培育出兩種農作物,與傳統(tǒng)的單作相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深度應用能夠使種植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但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相應的操作技術規(guī)范,確保廣大農民群眾能夠精準地掌握該項技術的具體操作要點,保證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能夠在農村地區(qū)得以有效地普及和推廣,真實地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詳細探討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旨在為推動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應用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比
傳統(tǒng)的單一種植模式往往導致土地利用不充分,尤其是在一些土壤條件較差的地區(qū),單一種植的產出率有限。而通過大豆與玉來的帶狀復合種植,不同作物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合理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大豆作為一種豆科作物,具有固氮功能,可為玉米提供部分所需的氮肥,減少對外部化肥的依賴,從而提高整體的產出比。同時,帶狀復合種植模式還可以更好地利用陽光、水分和養(yǎng)分,從而實現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
2、有利于實現一季雙收,確保增產增收
在同一季節(jié)內,通過科學的種植結構設計,使大豆和玉米能夠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的不同階段,做到一地雙收。大豆和玉米在生長周期上的互補性,使得它們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相繼成熟并收獲,增大了單位面積的生產量,從而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3、有利于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推動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大豆具有生物固氮功能,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減少對化學氮肥的需求,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玉米的種植能夠有效利用大豆提供的氮素,進一步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復合種植模式下還能夠通過作物間的生物多樣性,抑制雜草生長和害蟲繁殖,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生態(tài)友好的種植方式能夠有效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保護土壤和水資源,為實現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保障。
4、有利于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促進農業(yè)多樣化發(fā)展
大豆和玉米的帶狀復合種植,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增加了作物的種類和數量,豐富了農產品的結構。通過應用該種種植方式,能夠實現種植結構的有效調整,種植結構的調整可以有效分散農業(yè)生產的風險,減少單一作物種植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帶狀復合種植還促進了不同作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農業(yè)生產的穩(wěn)定性和抗逆性。此外,多樣化的種植結構還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收人來源,增加農業(yè)生產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推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要點
1、合理選擇種植模式
適宜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推廣應用較好的大豆玉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主要包括大豆4-6行玉米2-4行的種植方式,推薦采用4:2、4:4或者6:4三種種植方式。4:2種植模式之下,整個生產單元可以種植四行大豆和兩行玉米。在種植管理過程中,大豆行距一般控制在 0 . 3 5 m ,玉米和大豆之間的間距控制在0 . 7 m ,玉米行距控制在 0 . 4 m ,整個生產單元的寬度在 2 . 8 5 m ,玉米株距保持在 0 . 1 m ,大豆株距保持在 0 . 1 2 m 。4:4種植模式之一般整個生產單元當中種植四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大豆的行距控制在 0 . 3 5 m ,玉米大豆的間距控制在 0 . 7 m ,玉米行距保持在 0 . 6 m 玉米株距控制在 ,大豆株距控制在
6:4種植模式下是一個生產單元當中種植六行大豆和四行玉米,大豆行距控制在 0 . 3 5 m ,大豆和玉米間距控制在 0 . 7 m ,四行玉米實行等行距種植,行距控制在 0 . 6 m ,玉米的種植株距控制在 0 . 1 2 m ,大豆的株距控制在 0 . 1 m ,播種玉米4500粒
,大豆8000粒。
2、優(yōu)質品種的科學選種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是一種高效的種植方式,旨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在該模式下,選擇的品種需要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肥力水平,選擇在本地生長良好、能夠適應本地氣候、成熟期相互匹配、植株較矮、抗倒伏、緊湊、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品質好、光合效率高、資源利用效率高的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紤]到現代農業(yè)的機械化發(fā)展趨勢還需要確保所選擇的品種適應機械化播種、管理和收割。自前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推廣應用較好的大豆品種,主要有鄭1307、中黃301、齊黃34、鄭1440、周豆25等,高產的玉米品種主要是鄭單958、豫單9953、德單5號、鄭單1002、偉科702等。
3、大豆玉米播前種子處理
大豆玉米播種之前要做好種子的精選處理和藥劑伴手工作正是播種前一周選擇晴朗天氣對種子進行連續(xù)2-3d的曬種作業(yè),一般選擇在上午10點以后和下午4點之前進行下一種期間每間隔2-3h翻動1次,保障種子受熱均勻,提高種子的吸水力,同時利用陽光紫外線殺滅種子表面附著的病原微生物,結合曬種作業(yè)要做好種子的精選工作,提高種子純度和精度。結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的常見病蟲害,要做好針對性的藥劑拌種,為有效預防玉米苗枯病莖腐病和黑穗病播種之前可以選擇使用 4 . 2 3 % 甲霜·種菌唑微乳劑進行藥劑拌種,藥劑使用量為種子用量的 0 . 3 % 。為有效預防灰飛虱蚜蟲和薊馬可以選擇使用7 0 % 的噻蟲嗪水分散劑進行拌種處理藥劑使用量為種子用量的0 . 2 % 。防治玉米蚜蟲莖基腐病可以選擇使用 1 0 % 噻蟲·咯·霜靈懸浮劑藥物使用劑量為種子用量的 0 . 3 % 。為預防大豆立枯病及根腐病,在播種前應選用 2 . 5 % 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處理,其使用劑量應為種子量的 0 . 1 % 。防治孢囊線蟲、根腐病可用2 0 . 5 % 多·?!ぜ拙S鹽懸浮種衣劑等拌種,使用劑量為種子用量的0 . 3 % ,防治蚜蟲、根腐病可用 3 5 % 噻蟲·?!のP懸浮種衣劑等拌種使用量為種子用量的 0 . 2 % 。在進行拌種作業(yè)處理過程中首先使用藥劑用量5-10倍的清水,將其稀釋之后與種子翻拌均勻,堆悶4-5h,然后在陰干處攤開晾干。
4、播種前的麥茬處理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主要以小麥玉米兩熟種植制度為主,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主要以夏季大豆和玉米種植為主。所以在播種之前要做好滅茬處理工作。小麥機械化收獲之后要及時進行秸稈還田和滅茬處理,在滅茬操作過程中盡量不要擾動表層土壤。對于田間小麥病蟲害危害較為嚴重的小麥秸稈通常不適合進行還田作業(yè),要及時將秸稈打捆移出大田。播前可選用9 6 % 精異丙甲草胺乳油 ,或 3 3 % 二甲戊靈乳油
,兌水 4 5 k g ,在播種前選擇晴天無風的天氣施藥,均勻噴霧后應迅速進行淺混土。切忌提高藥液濃度和使用量,嚴禁重復噴霧,噴霧器械使用完后,一定要徹底清洗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5、大豆玉米的科學播種
小麥收獲之后要做到及時搶熵播種一般在小麥收獲3-5d內,要將玉米和大豆撥入大田當中,最晚播種期不能夠超過6月下旬。在播種作業(y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小麥收獲之后的大田水分管理,對于土壤情相對較好,田間程能夠達到 6 5 % 以上的可以及時進行搶步驟,對于土壤過于干旱的,要結合天氣預報情況及時噪聲播種,在噪聲處理過程中,大田可以進行淺表層的灌溉處理,然后晾曬3-5d之后進行播種作業(yè)。在多種作業(yè)過程中根據所選擇的種植模式,推薦使用種肥一體化播種機開展播種施肥作業(yè)在播種操作過程中,在播種機上可以加裝秸稈處理裝置,這樣能夠提高播種質量,確保播種出全苗培育健壯幼苗優(yōu)先推薦使用同機播種施肥一體化作業(yè),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鎮(zhèn)壓等諸多工作。在播種作業(yè)過程中為了保證整體的播種密度,要確保機械設備勻速直線前行,對于機械式的排種器,行進速度一般控制在 3-5 k m ,每小時對于氣力式的排放器,行進速度一般控制在 6-8 k m / h 。播種作業(yè)過程中提倡在機械設備上搭載北斗自動導航系統(tǒng),這樣能夠提高播種作業(yè)的精度,同時也能夠確保播種行之間銜接更加均勻,有利于后續(xù)階段的田間作業(yè)和機械化收獲。機械化播種作業(yè)過程中,玉米播種較深,大豆播種較淺,玉米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 4-5 cm ,大豆控制在 3-4 c m 。
6、大豆玉米田間管理① 中耕松土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大田中耕松土操作目的是控制雜草、改善土壤通氣和水分滲透、促進根系發(fā)育,通常在玉米出苗后3-4葉期,大豆出苗后三葉期進行,玉米區(qū)深度 5 -1 0 c m 大豆區(qū)深度 2-5 c m. 。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使用帶扶手的中耕機或旋耕機沿玉米行或大豆行進行中耕,注意避免損傷玉米或大豆幼苗,也可以使用手持除草器或小鋤頭,沿玉米行或大豆行進行松土,注意挖除雜草的同時松動土壤
② 大豆玉米的化學調控
為使大豆、玉米兩作物協(xié)調生長,玉米7-10片葉,利用矮壯素、玉黃金(胺鮮脂和乙烯利)等化控藥劑控制株高,按推薦劑量使用,噴藥時注意控制速度,不宜太快和太慢;大豆在分枝期用5 % 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 ,兌水 3 0-5 0 k g 噴施莖葉實施控旺。如果玉米大豆同時噴施,則在玉米拔節(jié)(1 . 2 -1 . 5 m) 或 大豆分枝期用無人機噴施烯效唑,個別較旺田塊在玉米大喇叭 口或大豆初花期再噴1次。
③ 水肥的科學管理
在播種作業(yè)過程中可采用一次性施肥方式在播種時以基肥形式全部施入,肥料以玉米、大豆專用緩釋肥或復合肥為主,如玉米專用復合肥或控釋肥(如
,后期視長勢補施或葉面追施少量氮磷鉀和微肥。玉米追氮時,應集中噴灑玉米帶,切忌漫灌沖肥和撒施,否則大豆出現旺長、不結莢,產量嚴重下降,推薦使用磷酸二氫鉀 1 0 0-1 5 0 g /
,尿素 5 0 0 g ,兌水 1 5 -3 0 k g 進行葉面噴灑作業(yè),間隔7-10d使用1次,連續(xù)使用1-2次。大豆專用復合肥(如
8-13-4)
左右。大豆在分枝期、初花期與鼓粒期,結合病蟲統(tǒng)防及調節(jié)劑處理噴施葉面肥,用 9 0 % 的磷酸二氫鉀5 0 g+ 稀施美
,兌水 3 0 k g ,初花期可添加 8 % 胺鮮脂
結合大豆玉米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也需要做好田間的灌溉處理,通常在玉米拔節(jié)期運轉期,灌漿期可以分別進行一次灌溉處理,但應該嚴格控制好灌溉量,避免水分過大,導致大豆土壤影響到節(jié)假律,通常每次灌溉時濕潤土層深度控制在 1 5-2 0 c m 。
7、常見病蟲害的綜合防治① 殺蟲燈防治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
殺蟲燈是一種利用昆蟲趨光性原理,通過燈光誘捕并殺滅害蟲的物理防治方法,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根據大豆和玉米種植區(qū)域及害蟲種類,選擇頻振式、太陽能風吸式殺蟲燈,按照每30-50臺 地設置一臺殺蟲燈的原則,在田地邊緣或作物行間安裝。殺蟲燈安裝過程中應該確保處于開闊地帶,避免安裝在樹木、建筑物等高大物體附近,以免影響燈光效果,運行期間確保殺蟲燈電源正常,誘捕器清潔,高壓電網無損壞。殺蟲燈應在害蟲產卵初期的5月底開始,一般從日落前1h開始,到日出后1h關閉,應用過程中做到每間隔1-2周檢查殺蟲燈運行情況,清理集蟲器,保持燈光清潔。
② 粘蟲板防治技術
粘蟲板是一種利用昆蟲的趨色性來誘殺和監(jiān)測害蟲的物理防治技術,對于蚜蟲、灰飛虱、薊馬等小型害蟲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常情況下蚜蟲和灰飛虱選擇黃色粘蟲板,薊馬使用藍色粘蟲板,若同時存在多種害蟲,可以黃藍板相間懸掛。懸掛高度一般位于作物冠層 1 0-1 5 c m ,與作物持平,并隨著植株生長及時調整。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尤其是春夏季使用效果最佳,一般從作物苗期開始懸掛,保持不間斷使用。使用竹(木)細棍支撐固定,田間棋盤式分布,均勻插掛20-40塊 粘蟲板,具體數量根據作物面積和害蟲發(fā)生情況調整。每周檢查一次粘蟲板,確保其正常工作,當粘蟲板上黏蟲面積占板表面積的 6 0 % 以上時更換。
③ 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期間主要選用適合當地玉米螟發(fā)生情況的松毛蟲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在玉米螟成蟲羽化初期當玉米螟化蛹率達到 2 0 % 時,向后推10d為第1次放蜂的最佳時期,隔5-7d進行第2次放蜂,隔10d進行第3次放蜂,總共放蜂量約為15000頭 。每次放蜂時,選擇一株生長健壯的玉米中上部葉片,沿主脈撕成兩半,將蜂卡放在葉片背面,卵粒朝下,葉片向下輕輕卷成筒狀,用線訂牢,防止雨淋,在釋放處理過程中可以在地邊、地頭、上風頭適當增加放蜂點。白僵菌防治赤眼蜂時主要選擇含孢子量在50億-100億/g的白僵菌粉,在玉米螟化蛹前將白僵菌粉與10倍的細土混合,使用白僵菌粉處理秸稈垛,秸稈使用
(含孢子50億-100億)的白僵菌粉和10倍細土的混合物,通過噴霧或手撒的方式將混合物均勻撒在秸稈垛上,確保白僵菌粉均勻覆蓋秸稈表面,形成白煙狀,以提高殺蟲效果。
④ 大豆玉米的藥物防治
苗后3-4片葉、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結莢一鼓粒期采用“殺菌劑、殺蟲劑、增效劑、調節(jié)劑、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藥,推薦使用 2 . 5 % 高效氯氟氰菊酯 2 5 m L+5 % 虱螨脲 2 0 m L+ 1 2 % 甲維蟲螨腈 2 5 m L+ 1 0 % 乙唑醇, 1 5 m L+5 % 烯效唑 2 5 m L ,兌水3 0 k g 進行田間噴灑;大豆莢果期用 5 0 0 g / L 的甲基硫菌靈 的高效氯氟氰菊酯 2 5 m L+ 1 2 % 甲維蟲螨腈
,兌水 3 0 k g 進行田間噴灑作業(yè)。
綜上所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和應用,能夠顯著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應用前景,相較于傳統(tǒng)的種植方式,該種種植技術有著更為嚴格的操作技術規(guī)范和操作技術要求,在大田作業(yè)過程中應該明確相應的操作技術要點,尤其是應該明確不同農作物之間的搭配模式,保證栽培的規(guī)范,合理充分發(fā)揮兩種農作物協(xié)同增效的優(yōu)勢,為提高玉米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466715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葛店鄉(xiāng)農業(yè)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