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童年,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成長故事:有的會經(jīng)歷奇幻的“變形”,有的能完成不可思議的“性別轉(zhuǎn)換”,有的會進(jìn)行獨特的“換裝秀”;有的一出生就是勇敢獨立的“小冒險家”,有的則是喜歡依偎在媽媽身邊的“小黏人精”;…
小朋友,你想了解更多動物寶寶的成長故事嗎?這個六一兒童節(jié),奇妙動物世界特別邀請小新和幸運兔去參觀,并以直播的方式帶大家探秘動物寶寶們的趣味童年??靵韲^吧!
看我“七十二變”
變形魔法
★變形藝術(shù)家:毛毛蟲
在一片翠綠的樹葉上,一條毛毛蟲正在專注地啃食著葉片,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覺。
“嘿!聽說你要參加‘神奇變形大賽’?”幸運兔興奮地湊過去問道。
毛毛蟲慢悠悠地咽下嘴里的樹葉,自信滿滿地說:“沒錯。別來打擾我,我現(xiàn)在要專心進(jìn)食,這可是變形前的關(guān)鍵準(zhǔn)備。
在昆蟲的成長過程中,它們的身體構(gòu)造和形態(tài)會發(fā)生驚人的變化,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以美麗的蝴蝶為例,它們要經(jīng)歷四個完全不同的生命階段:卵一毛毛蟲(幼蟲)一蛹一成蟲。為了完成這場華麗的蛻變,毛毛蟲每天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吃,不過到了蛻皮期就會停下來休息幾天。
為了在危機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毛毛蟲還進(jìn)化出各種神奇的生存本領(lǐng):有的毛毛蟲能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改變體色,讓自己隱藏在綠色的樹葉或棕色的樹皮中;有的毛毛蟲背部有類似蛇眼的斑紋,能嚇退天敵;有的毛毛蟲能富集植物中的毒素,使捕食者中毒后形成避食記憶。
變性大戲
★性別轉(zhuǎn)換大師:小丑魚
一群橙白相間的小丑魚在水中游來游去,為首的雌魚正在召開“家庭會議”。
“大家聽好了!”它甩了甩尾巴,“萬一我不在了,爸爸會變成新媽媽來照顧你們?!?/p>
知道多一點
小丑魚剛出生時并不具備性別特征,一段時間后會先發(fā)育成雄性。它們過著群居生活,每個群體中只有一對具備繁殖能力的性成熟個體,雌魚的體型比雄魚更大。當(dāng)雌魚死亡或離開時,原本的成熟雄魚會變成“新媽媽”,未成熟魚中最大的個體則會發(fā)育成“新爸爸”,從而保證群體中始終有一對能生育后代的雌魚和雄魚。
黃鱔則具有“先雌后雄”的性別轉(zhuǎn)換特性。幼體最初發(fā)育為雌性,隨著體長和年齡的增加,會經(jīng)歷一段雌雄同體的過渡階段,最終轉(zhuǎn)變?yōu)樾坌浴?/p>
換裝達(dá)人
大多數(shù)動物寶寶都有獨一無二的“童裝”,小時候和長大后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魔法“灰姑娘”:火烈鳥
夕陽下,一群優(yōu)雅的火烈鳥在淺水中漫步。它們纖細(xì)的脖子、修長的雙腿,配上粉紅色的羽衣,看了真是讓人心動。
“咦,怎么有個灰撲撲的小家伙混進(jìn)去了?”幸運兔好奇地指著一處。
“請注意你的用詞!”灰色的小家伙立刻站起來,展示自己修長的雙腿,“我可是貨真價實的火烈鳥寶寶!雖然我現(xiàn)在像個灰煤球,但只要堅持健康飲食,很快就能變得比它們都漂亮!”
知道多一點
火烈鳥的粉紅色“禮服”并非天生,而是吃出來的。它們食用的藻類、浮游生物和小魚蝦中富含蝦青素,這種天然色素在體內(nèi)不斷積累,最終讓它們披上了夢幻般的粉紅色外衣。
★叢林“偽裝者”:野豬
“沙沙沙”灌木叢中傳來細(xì)微的聲響。
“誰在那里?”幸運兔警覺地豎起耳朵。
“噓—”一只小野豬探出頭來,“別說話,我在玩捉迷藏呢!”
小野豬身披淡棕色毛發(fā),上面還有黑褐色的縱向條紋,這身天然的“迷彩服”能讓它們完美融入林間的光影中,躲避捕食者的視線。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條紋會逐漸褪去,最終變成成年野豬的深褐色或黑色皮毛。
一般來說,動物的“童裝”顏色都比較暗淡,而白頭葉猴卻是一個特例。小時候,白頭葉猴有一身耀眼的金色毛發(fā),這樣有利于母猴發(fā)現(xiàn)并保護(hù)它們。等它們長大后,這身金毛就會變成有助于吸收陽光熱量的黑色皮毛。
☆極地“大萌主”:海豹
“哇!雪地上有一朵好大的棉花糖!”幸運兔蹲下身,伸出舌頭正想舔一舔。
“不可以吃!”圓滾滾的“棉花糖”突然睜開黑溜溜的大眼睛,“我是海豹寶寶。南極這么冷,全靠這身厚厚的絨毛保暖呢。等我攢夠了脂肪,就能換上帥氣的‘泳裝’下水游泳啦!”
知道多一點
在寒冷的極地,動物們進(jìn)化出特殊的保暖方式。海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厚厚的脂肪,能抵御寒冷。而它們的寶寶出生時并沒有足夠的脂肪,所以長著一層濃密蓬松的毛發(fā)。
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寶寶也是如此,它們一出生就穿著“羽絨服”。特別是王企鵝寶寶,毛茸茸的樣子像一個會走路的“獼猴桃”,和爸爸媽媽緊致的外表完全不同。
成長“第一課
★天生小健將:小雞崽
“嘰嘰嘰!”剛破殼沒多久的 小雞崽抖了抖半干的絨毛,搖搖擺 擺地站了起來。
“媽媽,等等我!”它著急地 追著雞媽媽的背影,差點摔一跤。
幸運兔驚嘆道:“哇!這個小不點就能走路啦!”
知道多一點
小雞、小鴨都屬于早成鳥。早成鳥出生時就可以睜開眼睛,它們的聽覺系統(tǒng)已經(jīng)發(fā)育完全,腿腳也有力,全身覆蓋著稠密的絨毛。只要等體表干燥了,它們就可以跟著親鳥出去覓食了。
與早成鳥相反,晚成鳥出生時非常脆弱。常見的麻雀、喜鵲、啄木鳥等都屬于晚成鳥。晚成鳥剛出生時眼睛是閉著的,身上只有少許絨毛,完全依賴親鳥喂食。例如,為了喂飽孩子,啄木鳥父母每小時外出覓食多達(dá)20次。
★獨立小勇士:小海龜
沙灘上,一群小海龜正奮力向大海爬去,
“你們好呀,小海龜?!毙疫\兔開心地打招呼,“你們的媽媽呢?”
一只小海龜邊爬邊喘氣:“別提了!媽媽生下我們就回大海了,連‘再見’都沒說!”
海龜屬于“獨立成長型”動物。龜媽媽在沙灘上產(chǎn)卵后便返回大海,將孵化重任交給了溫暖的沙灘。小海龜破殼后就得獨自面對生存的挑戰(zhàn):它們要盡快爬向大海,否則可能成為海鳥、沙蟹的美餐;即使成功入海,也要躲避各種肉食魚類的追捕。自然繁育下,小海龜?shù)拇婊盥蕛H為 0.1% 左右。
★勤奮小學(xué)徒:小老虎
森林里,一只小老虎正在練習(xí)撲咬動作。突然,一只小野豬從它面前跑過。
“你怎么還不去追???”幸運兔著急地問。
“我現(xiàn)在還不會捕獵呢?!毙±匣脨赖厮χ舶?,“媽媽說要先學(xué)好基本功才行。”
(圖/新華社王建威)
知道多一點
一般來說,食肉動物的幼崽較為弱小。老虎幼崽剛出生時體重約1千克,和一只貓差不多。小老虎需要和媽媽生活兩三年,學(xué)習(xí)了各種生存本領(lǐng)后才會獨自外出闖蕩。而食草動物的幼崽通常一出生就具備較強的行動能力。例如,小藏羚羊在出生后10分鐘內(nèi)就得學(xué)會站立,半個小時內(nèi)學(xué)會奔跑,否則很難在危機四伏的大草原存活。
小朋友們,今天的動物童年直播活動就要和大家說再見啦!通過今天的探秘,我們發(fā)現(xiàn)動物們的成長方式真是千奇百怪。但不管是哪種方式,每個小生命都在努力長大,最終都會成為最棒的自己!
(本文由本刊編委、山東師范大學(xué)教授趙蕾審核把關(guān)) (欄目編輯:李瑚)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小學(xué)生202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