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兒童唯有通過外在的教化與養(yǎng)育,方能成長為文明之人;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天賦與直覺同樣重要。然則,拋開這些爭論,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培養(yǎng)一個人需要如此漫長的歲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贝搜砸怀觯阏咽玖伺囵B(yǎng)人類之復(fù)雜與深遠。究其原因,除去人為的教化,還有自然的磨礪與陶冶。
對于吾輩青年而言,成人之道,首當以人為教化,充實知識??鬃铀浴坝薪虩o類”,便深刻地揭示了知識對每一位求學者的重要性。從孩童到少年,知識的積淀是一段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亦是對世界深刻認知的開端。揆諸當下,教育愈加普及,從私塾到學堂,從古代的三千弟子到現(xiàn)代的千萬學子,知識的傳播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知識像黑夜中的星辰,為迷茫者點亮前行的路,亦為渾渾噩噩的人生指引方向。而教師,正是那在知識海洋中為我們點燃燈塔的燈光。他們不僅傳授學問,更以身作則,教我們?nèi)绾巫鋈?,如何立身處世,如何從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心靈的寧靜。
然而,成人之道并非僅僅止步于書本與課堂。若只將知識禁錮于紙上,未曾在實踐中淬煉,那將如空中樓閣,終將崩塌;若知識無法轉(zhuǎn)化為行動,亦無法在社會的洪流中找到它的根基,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智慧。實踐,才是知識的生命之源,亦是成人的必經(jīng)之路;否則,只是空有學問而無濟于事。
觀袁隆平,他始終堅守于田間地頭,與無數(shù)試驗與失敗為伴,耕耘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親自播種、親手耕作的結(jié)果。正是這份沉淀與實踐,才讓他在雜交水稻的研究上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果。沒有數(shù)十年的田野實踐,哪來的豐收的果實?這種力量,正如他所說:“不管成功與否,都要勇敢去做?!迸c袁隆平相比,美國的喬布斯又何嘗不是如此?他縱然擁有卓越的智慧,卻也不曾止步于書齋,而是在硅谷的車水馬龍中,歷經(jīng)無數(shù)次失敗與重啟,方才鑄就了蘋果公司的傳奇。正是這些從零開始的實踐,構(gòu)建了他非凡的商業(yè)帝國。如此觀之,實踐不僅塑造了他們的能力與品格,也在歲月的磨礪中提升了他們的智慧與判斷力。因此,我們豈能僅依賴書本,而不親自去體驗、去踐行,去感知那最為真實的世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并非空洞之說,而是深刻的生命哲理。吾輩青年,若要成就自我,不能只沉迷于書本之上,必須讓知識與實踐并行,讓理論與經(jīng)驗交織。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境界,在人生的航程中方能穩(wěn)步前行,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