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潔和錢源都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是鄰居,也是同學,從小在一起長大。每逢春節(jié),兩人常相約放鞭炮、玩耍,去村上親戚、熟人家拜年,并把拜年得來的糖果、瓜子、花生、餅干、爆米花等存起來慢慢吃,相互比誰拜年時得的零食多
后來,兩人都考上大學,雖不在同一所高校,所學專業(yè)各異,但每年春節(jié)回家,仍然熱熱鬧鬧拜年問候,親如兄弟。
上天好像不愿分開這對兄弟一般,兩人名牌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同一城市,進入國家機關工作。作為20世紀80年代初的第一批大學生,兩人很快成了機關工作骨干,順利晉升。不到四十多歲,兩人都走上了領導崗位。每年春節(jié),老同學、老朋友間相互拜年,也由最初的禮輕情意重,發(fā)展到禮品越發(fā)貴重。
有一年春節(jié),辛潔去給錢源拜年,見面就說:“老同學呀,咱們是發(fā)小兒,今后拜年別送東西了!現在日子好了,又不缺吃穿,咱們之間就不用客氣了?!毙翝嵳f著,就聽見客廳外錢源家門口,不斷有商人模樣、下屬模樣和老板模樣的人前來拜年送禮,送紅包…
臨別時,辛潔語重心長地對錢源道:“老同學呀,咱倆都是農村走出來的,能走到今天不容易!知足常樂,人生才會開心快樂”
此后不久,辛潔找書法家寫了幅包拯的詩:“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毖b裱好后,他送給了錢源。錢源十分高興,把這幅字掛在了自家客廳墻上,隨時可見。
從送這幅字開始,兩人心里似有了隔閡一般逐漸疏遠了。辛潔平靜地工作著,平靜地生活著。而錢源滿腦子想的都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有權不用,后悔心痛;權錢互動,榮華升重”。
十多年后,兩人都到了退休的年齡,他倆也由以往的走動式拜年,到現今用禮貌客套的電話拜年了,內心也有了各自的打算和生活方式。辛潔終于在局級崗位上退了下來,而錢源還在廳級崗位上辛勤地工作著。
辛潔的夫人多年來一直責怪丈夫,不會來事,不會巴結領導,不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給家人謀點好處,常說他是一個像包拯一樣鐵面無私的清官十分羨慕步步高升的錢源。
黨的十八大后的又一年的春節(jié),辛潔和夫人得知市紀委傳來的消息一一錢源被一個做豆腐渣工程的商人舉報貪污受賄,且數額巨大,現已被雙規(guī)。
想起錢源一步步滑向深淵,走到今天的遭遇,辛潔又惋惜又痛心,更是無可奈何。春節(jié)時,他還是帶著錢源兒時喜歡吃的家鄉(xiāng)瓜子、花生、糖果等,去看守所探望了錢源。
錢源見到春節(jié)期間前來探監(jiān)給他拜年的辛潔,頓時感慨萬分,自己沒進來多久,頭發(fā)就從花白變得雪白,人也蒼老了許多。兩位老同學回憶兒時往事時感到無比幸福,感嘆工作后的人生之路時則充滿無限惆悵與心酸。看到如今的結局,錢源更是追悔莫及。
錢源告訴辛潔:“商人商人,就是商量著賺取你利潤的人。還有些商人,不僅拿你謀取利益,還親自送你下地獄。這次舉報我的商人,是每年都去我家拜年,跟我稱兄道弟十多年的‘鐵哥兒們’要是早聽你的話,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都怪我太貪婪了,太不知足了呀!老同學,今天我才明白,你才是我人生中真正的好兄弟呀!哈哈哈悔不當初啊”
辛潔看著眼前又哭又笑自嘲著走到今天境地的錢源,內心也是百感交集…
半年后,辛潔從電視上看到錢源被雙開,獲刑十六年,妻離子散……
同學、朋友、兄弟、同事一場,相識不易,緣分在天,情義無價!辛潔暗下決心,今后每年都要去探望錢源,和他說說話,拉拉家常,讓他好好改造,放平心態(tài),力爭減刑。辛潔想,雖然拜年的地方換了,但每年春節(jié)總還有人能隔著鐵窗,像舊時般給他拜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