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城市水環(huán)境;污水治理;生態(tài)治理;污染源攔截消納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4-0254-03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4.071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ffect Evaluation
LUYifan,SHENGYuanzhen (Zhejiang Ha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Jinhua 321ooo, China)
Abstract:With therapid developmentof the economyand the accelerationof urbanization,urban waterenvironment problemsarebecoming increasinglysevere,seriouslyaffecting people'snormal lifeand work.Takingtheriverchannelin acertaincityasanexample,this paperanalyzes thecurrent water environment status,pollution causes,andgovernance diffcultiesof someriverchannels inthecity.Targeted comprehensivegovernance measuresare proposed,whichcombine polution source interceptionand consumption,waterquality improvement,transparencyenhancement,and ecological governance.Under this governance measure,the ammonia nitrogen content in urban river watercan be reduced by 7 1 . 1 8 % ~ 8 4 . 9 6 % ,and the total phosphorus level can be reduced by 3 9 . 7 2 % ~ 7 4 . 5 9 % ,indicating that this governance measure has a significant governance effect.The research content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urban water environment,ensuring water resource security,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Keywords:urbanwaterenvironment;sewage teatment;ecologicalgovernance;interceptionandeliminationofpolutiosources
某城市內河總長度約 2 . 6 9 4 k m ,平均寬度為1 2 m ,最深處為 2 m ,平均深度為 1 . 2 m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河道周邊經濟發(fā)展迅速,人口數(shù)量逐漸增加,導致河道消化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水質下降,河道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河道水體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也制約著周邊經濟發(fā)展。
1河道治理必要性分析
某城市內河的河道周邊餐飲有72家、足浴有3家、理發(fā)店有15家、公廁有4處、河埠頭有142處,河道水體置換工作時間為每日 0 6:0 0-2 0:0 0 ,翻水流量為 。為了解河道水質具體情況,在河道5處斷面中,對水質進行取樣檢測,檢測指標包括pH值、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五日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Demandafter5days,
)、氨氮、總氮及總磷,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在5處斷面中,點位
D水體呈現(xiàn)弱酸性,污染情況較為嚴重,這可能與其位于河道中段、周邊餐飲業(yè)集中、居民多為沿河而居,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導致河道負荷較大有關。A、B兩處點位分別位于河道起點和終點位置,水質指標河道中部位置較好,但整體指標同樣較差。
根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一2002)規(guī)定,當?shù)乇硭? 大于 4 0 m g / L ,
大于1 0 m g / L ,氨氮大于 2 . 0 m g / L ,總氮大于 2 . 0 m g / L ,總磷大于 0 . 4 m g / L 時,可認定水體為劣V類水體。根據(jù)實際走訪情況,結合表1所示水質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該河道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水體色度和濁度不達標,整體呈現(xiàn)灰黃色、較渾濁,基本呈現(xiàn)劣V類;河道多排污口,生物污水容納量大,污染源眾多;河水整體氨氮、總磷超標較為嚴重。
該內河外源污染量大且成分復雜,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河道周邊人口密度較大,但排水管網系統(tǒng)較為落后,無法承載居民生活污水的處理工作;二是存在餐廚廢水、生物污水、生活垃圾入河問題;三是排污口數(shù)量眾多且零散。由于河道污染負荷較大,河道水體懸浮物較多、河底淤泥堆積、河道蓄水量減小,降低了河道整體的承載能力。
2治理措施概況
城市內河環(huán)境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不僅需要治理河道,還需要治理污染源,提升河道自身凈化能力,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1。根據(jù)本工程實際情況,河道治理與提升工作在確保適用性、綜合性、經濟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設置污染源攔截消納、水質提升、透明度提升以及生態(tài)修復4種方式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2]。
污染源攔截消納是指沿岸的截污最大化、雨季初期雨水收集處理最大化,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排入河中的污染物總量,減少河道環(huán)境容量負荷[3。重點工作在現(xiàn)狀排水口的篩查與管網治理工作,杜絕污水直接排水河道,有效削減面源污染,改善水環(huán)境質量。
水質提升工作主要是采取措施降低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改善水體的整體質量,使其達到或接近自然狀態(tài)。本工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水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時跟蹤和監(jiān)測河道水質、加強河道保護,確保水質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本河道附近區(qū)域內下水管道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雨水與污水混流。其產生原因包括雨水與污水管道的源頭合流但過程分流、雨水與污水管道的源頭分流但過程合流、雨水與污水管道局部的混接。因此,將河道附近復雜的城市管道改造成分流制,實施雨水、污水分流,并將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廠,從根本上杜絕污水直接排放對水體的污染。
本工程中所采用的生態(tài)修復措施及具體位置如圖1所示。針對工程實際所選用的修復措施包括微納米系統(tǒng)、天然水草、人工水草、降低引水量以及添加絮凝劑等內容。其中,微納米系統(tǒng)指直徑在 1 ~ 5 0 μ m 的氣泡,可以用于快速補充水體溶解氧、改善水體流動、促進生物活性。微納米系統(tǒng)所產生的自由基離子能夠強氧化水體環(huán)境中的有機污染,且微納米系統(tǒng)在水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利用率能達到 8 0 % 以上,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的特點。本工程中,微納米系統(tǒng)有4處,釋放點位有21處,仿真人工水草面積為 ,天然水草有11處面積為
,動態(tài)附著基質量為 4 2 0 k g 0
透明度提升則是指通過減少水體中的懸浮物、有機物等雜質,水體變得更加清澈透明。本工程中河道淤泥污染問題嚴重,且淤積量較大,因此采用機械清除河道底泥,并將河道引水流速降低 5 0 % ,確保河道整體處于較低的河道流速,減少懸浮物顆粒含量,從而提高水體透明度。
3治理效果評價
在采取河道綜合治理措施后,為進一步確定該方案的實施效果,本研究分別在治理工作完成后的10、20、30、40、50、60d對治理后的5處斷面的水質進行取樣檢測。其中,治理后第60天在5處斷面檢測的河道水質指標平均值與治理前的指標進行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jù)對比結果可知,在第60天時,治理后水體整體 值穩(wěn)定在 7 . 0 5 ~ 7 . 2 2 整體呈現(xiàn)弱堿性;
的平均值由治理前的5 6 . 4 4 m g / L 下降至 3 1 . 2 3 m g / L :
的平均值由治理前的 2 4 . 8 2 m g / L 下降至 3 . 9 1 m g / L ;氨氮的平均值由治理前的 6 . 7 5 m g / L 下降至 1 . 4 5 m g / L ;總氮的平均值由治理前的 1 0 . 4 1 m g / L 下降至 0 . 4 6 m g / L ;總磷的平均值由治理前的 0 . 6 0 m g / L 下降至
根據(jù)各項指標的檢測結果,并對比表1的水體質量檢測指標可知,治理后的河道水質已滿足V類水體指標要求,治理效果明顯。C、D兩點位處各項指標下降量最高,指標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治理前此處多為餐飲行業(yè)和住宅區(qū),污染排放量較大,治理工作解決了該處的雨污混流問題,降低了流入河道中的污染物量,同時微納米系統(tǒng)和復合水草體系能夠促進微生物的好氧降解作用以及氧化作用,有效解決了污染物問題,還原河道水質。
水質指標中較為主要的氨氮含量和總磷含量隨治理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由此可知,隨著治理時間的增加,河水中的氨氮和總磷含量持續(xù)下降,通過治理,有效切斷了河道污染源,在治理完成后的前20d內,水體氨氮及總磷含量下降速度較快,隨后氨氮含量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并存在一定波動,而總磷含量在監(jiān)測的 0 ~ 4 0 d 基本呈現(xiàn)連續(xù)下降趨勢,在60d時,總磷含量趨于穩(wěn)定,兩項指標的恢復速度略有不同,但均達到V類水質要求。
4結論
參考文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活動和工業(yè)發(fā)展也顯著增強,導致城市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城市水環(huán)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實際工程為研究對象,深人分析污染源攔截消納、水質提升、透明度提升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對比分析治理前后的指標變化情況。研究表明,該綜合治理措施對城市河道污水具有較好的治理效果。
1曹利平.城市污水治理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4(27):196-198.
2 周家中,徐金龍,于林靜,等.城市污水分散處理用于河道生態(tài)補水研究與實踐[J].中國給水排水,2024(4):117-122.
3侯貝.城市環(huán)境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黑龍江環(huán)境通報,2023(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