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又名豬鼻孔、紫蕺、九節(jié)蓮、肺形草、臭腥草等,為三百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魚腥草性味辛、寒,入肺、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行水消腫、利尿通淋、祛瘀生新的功效,適用于痰熱壅滯所致的肺癰咯吐膿血,肺熱咳嗽,濕熱淋癥,水腫,痢疾等。
魚腥草可鮮品服食,或煎服,或搗泥外敷,或入復(fù)方,或制成注射液供治療選用。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及肺膿瘍等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對五官科的化膿性炎癥和皮膚科感染性炎癥及多種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均有較好療效?,F(xiàn)介紹幾則外用方,供選用。
感冒發(fā)熱:魚腥草、大青葉各30克,鮮用,洗凈,搗成泥,外敷于雙足涌泉穴及雙側(cè)太陽穴,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xù)使用3~5日。
痰熱咳嗽:魚腥草適量,擇凈,放入藥罐中,加適量清水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鐘,每日1劑。
肺熱咳喘:魚腥草、蒲公英、車前草各100克,大力子15克,萊菔子10克。將諸藥擇凈,同放鍋中,加適量清水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每日1劑,連用3~5日。
鼻竇炎:取鮮魚腥草、野菊花、辛夷花各等份,搗爛,將藥糊用布包住絞汁,用吸管取藥汁滴入患側(cè)鼻腔。每次2~3滴,每日2~3次。
中耳炎:取魚腥草、鵝不食草各等份,搗爛,將藥糊用布包住絞汁,加少許明礬拌勻,用吸管取藥汁滴耳。每次1~2滴,每日2次,使用1周即見效。不見耳膿后再鞏固治療1周。
小兒咳嗽:黃芩20克,魚腥草15克,青黛、丹參各1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取藥末5~10克,用蜂蜜適量調(diào)勻,外敷于肚臍處,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用3~5日。
痔瘡腫大:取鮮魚腥草60克,銀花40克,加水煮沸,放入浴盆中,待溫時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連用3~5日。
脫肛:取鮮魚腥草60克,野菊根50克,赤石脂、伏龍肝各40克,加水煮沸,放入浴盆中,待溫時坐浴。每晚1次,連用3~5日。
睪丸炎: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各30克。將諸藥擇凈,放入藥罐中,加適量清水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坐浴。每日2次,每次20分鐘,每日1劑。
瘡癰癤腫:魚腥草、野菊花各等量,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2~3次,連用3~5日。
淋巴結(jié)炎:白花蛇舌草、魚腥草各50克。將二草水煎兩次,頭煎取汁飲服、二煎取汁足浴(下次可加溫再洗,每日2~3次),再將藥渣搗爛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劑,每日換藥1次,連用3~5日。
手足癬:取鮮魚腥草、土大黃、黃荊葉各一適量,切碎共搗爛,紗布包緊,用藥包揉擦患部,擦至發(fā)熱癢止為度。每日1~2次,連用7~10日。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yī)院 胡獻國 郵編:44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