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直播發(fā)展迅速,網絡主播這一職業(yè)吸引眾多人投身其中。由于網絡直播往往涉及帶貨、充值打賞等消費行為,相關經濟糾紛也隨之增多。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則案例,來了解相關法律知識。
◆基本案情
馬某與莊某是一對夫妻。一次,馬某發(fā)現丈夫莊某向一位主播陳某(女)打賞了巨額錢款。馬某進一步調查后發(fā)現,丈夫和陳某互加了微信,兩人在微信中有不少曖昧對話。9個月里,打賞總計20余萬元。
2024年5月,馬某與莊某辦理了離婚手續(xù)。此后,馬某將陳某訴至法院,并追加莊某為第三人。馬某提出,莊某未經她同意,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私自贈予他人大額財產,該行為違反了公序良俗,依法應認定為無效。
法院經審理查明,陳某與莊某互相添加微信后,在聊天中多次提及曖昧話語,陳某還向莊某發(fā)送自己的私密照片、視頻等,莊某也通過微信向陳某轉了多筆帶有特殊意義的錢款如5200元等。法院認為,充值打賞者莊某與主播發(fā)展為婚外戀人關系,擅自將夫妻共同財產贈予主播,此外,陳某的行為已經明顯超出正常網絡直播行為的范疇,違背了公序良俗。因此,扣除一些合理的支付金額和平臺的服務費,被告被打賞和轉賬的行為應認定為無效。
◆法官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法官介紹,正常的網絡娛樂直播為觀看者提供了一定的欣賞價值,應認定雙方建立了正常的網絡服務合同。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主播存在低俗誘導,或雙方存在不正當關系等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打賞就可能被判定為無效,而主播的收益也可能被要求返還。
法官介紹,對于夫妻間因此產生的糾紛爭議,法律也有規(guī)定?!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二)》第六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在網絡直播平臺用夫妻共同財產打賞,數額明顯超出其家庭一般消費水平,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條和第一千零九十二條規(guī)定的“揮霍”。此時,另一方請求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請求對打賞一方少分或者不分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網絡直播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用戶在觀看網絡直播時,要警惕溫柔的陷阱,理性消費。直播打賞是鼓勵作者創(chuàng)作優(yōu)質內容的好方法,但廣大網友要理性消費,共同抵制各類直播亂象。
(北京 金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