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世界各國行政地圖上并沒有一條被命名為“絲綢之路”的道路,但全世界都知道有一條大路叫“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聚流的澎湃大河,支脈眾多,形成了一片廣闊的流域,兩千多年來,“絲路流域”發(fā)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和世界。
絲綢之路是一張多維的動態(tài)大網,空間時間,層疊縱橫;偶然必然,互為因果;蝴蝶扇翅,草蛇灰線,一切變化皆有可能,一切衍生難料方向。
如今我們所處的全球化時代,本身與絲綢之路所體現的商業(yè)和文明交流精神相一致。
西方諺語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東方禪偈曰:“家家有道透長安”。
絲綢之路,無問西東、無遠弗屆。
回望彼此不同卻又相互聯系的古代世界,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懷念,也是對當代的思考感悟和對未來的朦朧展望。有誰不渴望循著先賢的足跡,走上那條鋪滿了絲綢、纏繞著思想卻又充滿了艱辛的歷史文明大道呢?
一條絲綢路,半部中國史。走一走這條路,其意義在于了解我們的祖先做過什么,從而明白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中國之所以是中國,世界之所以是世界。
二十多年來,我曾數度西行,或公干或私游。復盤曾經走過的路,竟然發(fā)現,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人類遷徙交流的通道依然保持著延續(xù)和暢通,我所經行之地基本重合了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所有主要路線。并且還發(fā)現當年“無心插柳”的文字和圖片,組合重構后竟然也能“成蔭”。
歷史上,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由八個主要道段所構成,這些道段大體是以自然地貌和人文形態(tài)劃分,不同歷史時期有些道段的名字也不同,我采用了歷史學家普遍認同的名稱,分別是:兩都道、河西道、青海道、西域北道、西域中道、西域南道、樓蘭道和蔥嶺道。
縱觀三千年絲路,橫貫九萬里河山,天不變,道亦不變。
作者簡介:
高健生,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攝影師。曾任《中國攝影家》主編、《中國攝影藝術年鑒》主編。攝影作品獲第十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金獎、“群星獎”攝影藝術類金獎等。曾出版?zhèn)€人著作《走在大路上》(兩卷)、《臺灣七日》。
圖文選自《走在大路上》,高健生著,五洲傳播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