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有句校訓:“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蔽姨貏e認同,移植到家庭閱讀中,稱為“自由之閱讀,獨立之思考?!?/p>
女兒識字起,我便常帶她流連于圖書館與書店之間,讓書頁的油墨香浸染童年。因自身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家中藏書龐雜無界。我從不指定或限制孩子只讀某類書籍,上至四大名著,下至科幻童話,甚至園藝或菜譜,只要孩子感興趣,任由其翻閱,一會看《拖拉機維修》,一會看《宇宙大爆炸》亦無不可。閱讀不應局限服務于語文課,觸類旁通,廣泛的閱讀能助力其他科自的學習。
讀萬卷書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只是一個會行走的書櫥。為了讓孩子從書櫥中走出來,我和她玩了一個叫“給作家打分”的游戲:每看完一本書,我和孩子都會給作品打分,發(fā)表我們的“高見”。在孩子眼中,泰戈爾可能被判零分,安徒生會收到差評,某個不知名作者卻能獲得高評價。給出低分得說出理由,同樣,評高分也得說出依據(jù)。
記得有本以小學生校園生活為主題的兒童讀物,孩子打出高票,認為作品語言輕松,情節(jié)搞笑,主人公調(diào)皮搗蛋的形象和“小聰明”,特別接地氣。而我則給出中等的評價,擔憂某些橋段可能成為校園淘氣包們的“惡作劇指南”。
很多時候,視角常能刺破成人思維的繭房,天馬行空的點評,給我?guī)碓S多新的靈感和寫作方向。打分游戲,讓我站在孩子角度去欣賞書籍,互相交流,與孩子一起進步。
陪孩子讀書只為那一抹陽光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附屬小學家長周愛國
閱讀,蘊含著源自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能讓人收獲安寧與平和,洞見生活的樂趣,現(xiàn)實的柔軟,情緒的波動和內(nèi)心的平和。身為父母,即便工作繁忙,也渴望用獨特方式陪伴孩子,而孩子也期盼周末能得到父母的陪伴。
三年前,剛學寫字不久的兒子,在閑置舊木柜上貼上“爸媽的書柜”五個不太規(guī)范的大字。此后,他常盼著周末父母能從這個書柜拿書,陪他一起閱讀分享。一個周末的清晨,陽光灑進屋內(nèi),我們坐在飄窗一角,捧起書悠然閱讀。兒子閱讀的是心愛的《父與子》,他邊讀邊笑,那情形像極了小時候的自己,緊緊依偎在母親肩膀看父親手繪漫畫冊的情景。
每當兒子讀完一本書,他總會以大男孩的口吻,讓我分享讀書感想。兒子也喜歡與我們分享閱讀樂趣。這不,剛剛兒子就指著剛看過的一頁書,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說道:“這個兒子抱走存錢罐,爸爸以為他要亂花錢而悄悄跟隨,卻發(fā)現(xiàn)他是去募捐這個爸爸太逗了!”我們聽完故事都會心而笑
平日工作忙碌,陪伴兒子的時間有限,看著兒子溫暖的笑容和泛黃的“爸媽的書柜”,我也陷入了沉思。如今兒子長大,對閱讀和家有了新認知。雖然時光在書柜上留下痕跡,但那份家的溫暖,如同陽光的味道,始終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