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早春時節(jié),有一段“婆婆納時光”,路邊、公園綠地、林下枯黃的草地上幾乎被這種褶皺粗糙的層層小葉片簇擁著,像眼睛一樣的藍色小花朵的矮小植物占據(jù)著。
當(dāng)你盯著它們看,就會恣意地沉迷,被這些對你扮著鬼臉的花朵逗得開心,還有花朵上嗡嗡的小蜜蜂,春天的風(fēng)就這樣吹進了心里。
說到“某某植物的時光”,是指在林地或曠野中,某個時段,常常有某種或幾種植物占優(yōu)勢的樣態(tài)。比如博愛園和體育公園有“苜蓿時光”——早春時節(jié),大片苜蓿草如綠色氈墊一樣,一塊塊鋪展在枯黃的草地上。植物園的樹木園有“貓爪草時光”,那時候亮黃色的貓爪草(毛茛)在林下?lián)u曳生姿。有一年春天在定山寺的山門外,遇見一片寶蓋草盛放的醉人景象,那就是“寶蓋草時光”,如夢如幻。
今年春天最令人難忘的婆婆納花海,是在八卦洲的陌上花渡。冬天將盡春始來,風(fēng)中帶著幾分寒。門口賣票的小姐姐說:“你們現(xiàn)在進去可沒啥好看的?!贝_實沒啥可看,不過在早春的陽光下逛逛這片沒幾個游人的大公園,看看路邊的細嫩小草也挺高興的。
明代王磐的《野菜譜》中這樣記載婆婆納:“臘月便生,正、二月采,熟食,三月老不堪食?!边€說它“不堪補,寒且饑,聊作脯”,意思是它不能抵御寒冷和饑餓,姑且把它做成菜脯來飽腹。如此看來,婆婆納并不是人們常食的野菜,只是在饑荒年月才用來充饑。
蘿卜干是最常見的菜脯,但現(xiàn)在以葉子做的菜脯并不常見,好友曾送我她自己做的魚腥草菜脯,做法是先將葉子清洗后用鹽腌制,晾至六七成干后用辣椒粉、甘草粉調(diào)味,可作為零食吃,也可佐餐、做茶點,葉子和莖咀嚼起來頗有咬勁。此為江西萍鄉(xiāng)特產(chǎn),也叫鹽果子。用婆婆納來做菜脯,步驟也大致如此吧。
婆婆納大部分土腥味濃重,就好像啃了一嘴土,只有少數(shù)滋味清甜。我學(xué)做“神農(nóng)嘗百草”,發(fā)現(xiàn)同一種雜草滋味竟然如此不同。除了基因上細微的差別,可能和土壤環(huán)境的不同也有關(guān)系。我曾嘗過一口野生馬蘭頭,簡直就像小時候土法治牙疼含的花椒。在某本書里看到一句“如檸檬一般清香的酸?!本蛿]了一把酸模葉子咀嚼,結(jié)果把牙齒酸到了,哪里有檸檬的香味?所以野菜真的不能亂吃,能吃的,吃前焯水是必要的步驟。
雖說婆婆納能吃,但南京人似乎不吃它,可也不嫌棄它,任由它在路邊、公園和初春的田野上鋪滿地面。在私家花園里,它遮蓋裸露的地面,活潑俏皮,為規(guī)整的花園增添野趣。
把野草引進花園的第一人是愛爾蘭的園藝家、作家威廉·魯濱森。年輕時,他曾經(jīng)在一個大莊園的花園里做園丁助理,對那些嚴格按幾何圖案建造的規(guī)整花圃心生厭倦,之后便在歐洲各地游蕩,還去了美洲探險。他對大自然的美心醉神迷,對自由生長的植物蓬勃之美感動不已。他描繪了玫瑰、紫藤、鐵線蓮和弗吉尼亞爬山虎攀附的墻壁,長滿了延齡草、鈴蘭和水仙花的林地,一叢枯死的灌木……在游歷和思考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園藝美學(xué),“那是以野外各種植物共同生長的模式為基礎(chǔ)的園藝哲學(xué)?!彼缟小坝缮衩睾蜔o限可能性共同構(gòu)成的最高層次的植物之美”,游歷了九年后,于1870年出版了《野趣園》一書。他強調(diào)的自然、生態(tài)和植物的本真之美,對后來的園林設(shè)計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野草引入花園,也引發(fā)了花卉培育專家的興趣,長在野外的筋骨草、婆婆納、酢漿草等都有了園藝品種。其中穗花婆婆納的花穗有粉色、藍色和紫色,平臥婆婆納也比野生的茂盛多花,種植在花園里爛漫可愛。
不過,我還是喜歡野外的“婆婆納時光”,在遍地的婆婆納中,還有繁縷、寶蓋草、通泉草、野老鸛草、苦苣菜等野草在生長,它們預(yù)示著婆婆納花期之后,還會有更多的花海。偶爾也能遇見一片自然的曠野,百花盛開,蜂蝶飛舞,好像幾百年前、幾千年前、幾萬年前就是這樣。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