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歲月的長河,總有一些記憶,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在時光的幽深處閃耀著奪目光芒。黃橋,這座現(xiàn)隸屬于江蘇省泰興市的古鎮(zhèn),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恰似一部用英勇與熱血譜寫的鮮活史書,每一頁都記錄著往昔的波瀾壯闊。而黃橋燒餅,作為這片土地獨一無二的標識,不僅散發(fā)著撩人心弦的馥郁香氣,更如同一根堅韌的絲線,串聯(lián)起那段氣壯山河的革命歲月,成為歲月深處永不褪色的香與情的象征。
一
懷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好奇,我踏入黃橋,仿若走進一座塵封的歷史寶庫,探尋其名字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黃橋始建于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初名“永豐里”。單從這名字,便能深切感受到先輩們對這片土地“永遠豐收、富饒”的殷切期許,那是一種對美好生活最質樸、最熾熱的向往,如同種子,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的血脈之中。彼時,緊鄰海陵倉的黃橋,憑借天賜的地利之便,宛如一顆被精心雕琢的明珠,迅速崛起為糧食的重要集散地。商業(yè)的繁榮,如春日里綻放的繁花,一朵接著一朵,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盛開。隨著時光的流轉,“永豐里”改稱“黑松林”。我不禁遐想,或許那時此地樹木繁茂,枝葉交錯,遮天蔽日,放眼望去,一片幽深靜謐,神秘而深邃,故而得此名。
元末明初,“黑松林”又易名為黃橋鎮(zhèn)。關于這一轉變,民間流傳著諸多說法。我聽聞其中一種,黃橋地處交通要沖,往來行人絡繹不絕,如過江之鯽。為便于稱呼,便以當地一座橫跨小河的黃色石橋為名。這座石橋,穩(wěn)穩(wěn)地橫跨在潺潺的水流之上,歷經風雨的洗禮,卻始終堅如磐石。它宛如一位沉默而堅毅的歷史見證者,靜靜地目睹了黃橋的興衰榮辱、滄海桑田。
歲月悠悠,黃橋的名字歷經變遷,從“永豐里”到“黑松林”,再到“黃橋鎮(zhèn)”,每一個稱謂都烙印著時代獨有的痕跡,宛如一枚枚印章,蓋在黃橋發(fā)展的歷史畫卷上。它見證著黃橋從一個寂寂無名的普通村落,一步一步,披荊斬棘,發(fā)展為繁榮昌盛的集鎮(zhèn)的艱辛歷程。在歷史的長河中,黃橋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商業(yè)的繁榮與地名的更迭上,更在軍事戰(zhàn)略層面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在軍事歷史的天空中閃耀。自古以來,兵家對戰(zhàn)略要地的爭奪從未停歇,黃橋,恰恰就是這樣一處兵家必爭之地?;仡櫣糯鷳?zhàn)爭的宏大場景,掌控黃橋,就如同握住了蘇中、蘇北地區(qū)交通的咽喉,是掌控局勢的關鍵所在。在這里,能夠自如地調兵遣將,支援前線,無論是南北對峙的緊張時期,還是朝代更迭的風云變幻之際,黃橋都無一例外地成為各方勢力激烈角逐的焦點。
二
一踏上黃橋這片土地,古樸且充滿故事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如同一位老友溫暖而熟悉的擁抱。街道兩旁錯落有致的建筑,宛如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那里,用它們斑駁的墻壁、古樸的磚瓦,訴說著往昔的風云變幻。我懷揣著崇敬與期待,如同懷揣著一份珍貴的寶藏地圖,開啟了這場探尋之旅。
步入近代,黃橋的戰(zhàn)略地位愈發(fā)凸顯,如同黑暗中的燈塔,指引著革命的方向??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成為新四軍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據點。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恰似一把鋒利無比的利刃,便于新四軍與日軍展開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爭。更為重要的是,黃橋地區(qū)群眾基礎深厚,人民群眾踴躍支持新四軍的抗日斗爭,為其構筑起堅不可摧的后勤保障。這種軍民一心的力量,猶如鋼鐵長城,是勝利的堅實基石。
我首先來到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它坐落于黃橋鎮(zhèn)米巷10號的丁家花園內。這座花園回廊曲徑,古樸典雅,宛如一位深藏閨中的佳人,散發(fā)著獨特的韻味。然而,在這寧靜的表象之下,卻深埋著一段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歷史。踏入紀念館,一幅幅珍貴的圖片,如同一扇扇通往過去的窗戶;一件件斑駁的文物,仿佛在輕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瞬間,我被拉回到1940年那個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仿佛能聽到槍炮聲在耳邊轟鳴,能看到戰(zhàn)士們奮勇沖鋒的身影。
彼時,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局勢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國民黨加緊進行反共軍事摩擦,將摩擦中心從華北移至華中。為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奉命率主力部隊挺進蘇北,執(zhí)行開辟蘇北、發(fā)展華中的戰(zhàn)略任務。這是一場艱難而偉大的征程,如同在荊棘中前行,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zhàn)。國民黨反共頑固派韓德勤,多次派兵向新四軍發(fā)起進攻,新四軍被迫自衛(wèi)還擊。自1940年6月28日起,先后爆發(fā)了保衛(wèi)郭村、東進黃橋、營溪反擊、攻占姜堰等4次戰(zhàn)斗。這些戰(zhàn)斗,是革命力量的一次次磨礪,是正義與邪惡的一次次較量。9月30日,韓德勤再度出動主力,妄圖與新四軍在黃橋展開決戰(zhàn),他的野心如同膨脹的氣球,妄圖一舉消滅新四軍。
此次韓德勤大舉進攻黃橋,精心組織了3路大軍,如同狡猾的狐貍,布下了看似周密的陷阱。右路軍是江東二李和陳泰運的部隊,這是偏師,主要為掩護中路軍的進攻,如同戰(zhàn)場上的煙霧彈。左路軍由一、五、六、九和第十共5個保安旅組成,任務是攻擊黃橋東南,牽制新四軍的防御力量。但這一路因都是地方保安部隊,戰(zhàn)斗力較弱,就像一盤散沙,難以形成有效的攻擊力量。進攻的主力全在中路,中路軍又分3路,八十九軍的三十師為左翼,進攻黃橋東面;獨立六旅為右翼攻打黃橋西面;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親率一一七師及軍部直屬隊和炮兵團為中路,進攻黃橋東北。這左中右3路大軍共26個團,3萬余人,其他幾萬兵力在蘇北封鎖長江,揚言“不許新四軍逃往江南”,試圖將新四軍逼入絕境。
決戰(zhàn)打響,槍炮聲震耳欲聾,那聲音仿佛要撕裂天空,硝煙瞬間彌漫整個黃橋的天空,將這座古鎮(zhèn)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85年過去,如今我漫步在安寧祥和的黃橋鎮(zhèn),戰(zhàn)斗的畫面卻不時在腦海中重現(xiàn),如同電影般清晰。一陣風起,蘆葦搖曳,仿佛戰(zhàn)馬嘶鳴,戰(zhàn)旗飄揚,軍號嘹亮,彈片橫飛,泥土被炮火一次次掀起又落下。仿佛看到指揮這場戰(zhàn)役的總指揮陳毅和粟裕,他們宛如兩顆閃耀的星辰,在黑暗中指引著戰(zhàn)斗的方向。陳毅坐鎮(zhèn)在黃橋西北5公里遠的嚴徐莊統(tǒng)攬全局,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戰(zhàn)場的每一個角落;粟裕則親臨黃橋前線,負責戰(zhàn)場指揮,他的身影穿梭在戰(zhàn)火中,冷靜而果斷。
戰(zhàn)斗打響后,新四軍戰(zhàn)士眼神中透著堅定與無畏,那是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對勝利的渴望。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與裝備精良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每一次沖鋒都帶著必死的決心。有的戰(zhàn)士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倒下了又頑強地爬起,他們的意志如同鋼鐵般堅硬;有的戰(zhàn)士身負重傷,仍咬緊牙關,用最后的力氣扣動扳機,他們的信念堅如磐石,用生命捍衛(wèi)著這片土地。
“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痹谶@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役中,黃橋燒餅成了戰(zhàn)士們最堅實的后盾,如同冬日里的暖陽,給予戰(zhàn)士們溫暖與力量。那時的新四軍日夜堅守戰(zhàn)斗,常常數日難以吃上一頓飽飯,饑餓如同惡魔,侵蝕著戰(zhàn)士們的身體。當地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黃橋燒餅當軍糧送往前線,慰勞新四軍,助力打勝仗。這小小的燒餅,承載著百姓對戰(zhàn)士們的深情厚誼,是軍民魚水情的生動體現(xiàn)。
說干就干,黃橋鎮(zhèn)12家農磨坊馬力全開,60座燒餅爐日夜熊熊燃燒,人歇爐不歇,火光映紅半邊天。鎮(zhèn)內,百姓們忙碌而有序,和面、揉面、包酥、烘烤,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飽含著對戰(zhàn)士們的深情厚誼。他們的雙手或許粗糙,但動作卻熟練而專注,每一個燒餅都傾注了他們的心血。鎮(zhèn)外戰(zhàn)火紛飛,百姓們卻毫不畏懼。他們自發(fā)組成送餅隊伍,有的挑著扁擔,有的推著小車,將剛出爐、還冒著熱氣的黃橋燒餅運往戰(zhàn)場。敵人的炮彈不時在周圍炸開,掀起滾滾塵土,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把燒餅送到戰(zhàn)士們手中。他們的身影在戰(zhàn)火中穿梭,如同勇敢的使者,傳遞著希望與力量。
當戰(zhàn)士們看到百姓送來的燒餅時,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開的花朵,充滿了生機與希望。他們接過燒餅,一口咬下,酥脆的外皮、噴香的內餡,瞬間化為力量,傳遍全身。戰(zhàn)士們吃著香噴噴的黃橋燒餅,渾身充滿力量,高喊著口號,奮勇殺敵。這小小的燒餅,不僅填飽了戰(zhàn)士們的肚子,更成為他們精神上的支柱,成為軍民魚水情深的生動見證。它見證了百姓與戰(zhàn)士之間的深厚情誼,是革命勝利的重要力量源泉。
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的李增援、章枚等被黃橋鎮(zhèn)的群眾擁軍支前的熱潮所感染,即興創(chuàng)作了《黃橋燒餅歌》:
黃橋燒餅黃又黃哎,黃黃燒餅慰勞忙,
燒餅要用熱火烤哎,軍隊要靠老百姓幫。
同志們呀吃個飽,
多打勝仗多繳槍!
多打勝仗多繳槍!
……
這首歌曲,如同戰(zhàn)斗的號角,在黃橋的上空回蕩,激勵著戰(zhàn)士們奮勇向前,也傳唱著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成了黃橋戰(zhàn)役歷史中的一段永恒旋律。
黃橋戰(zhàn)役最終以新四軍的勝利告終,此役共殲敵第八十九軍、獨立第六旅和保安旅等部1.1萬人,中將軍長李守維倉皇逃竄時溺死河中,中將旅長翁達自殺身亡,生俘第三十三師少將師長孫啟人以下官兵3800余人。黃橋戰(zhàn)役的勝利,奠定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zhàn)的新局面,使蘇北與華中敵后抗戰(zhàn)力量連成一片,對于爭取中國時局好轉有著重大意義。它是革命征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照亮了勝利的道路,為后續(xù)的抗戰(zhàn)事業(yè)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三
走出紀念館,我來到當年的戰(zhàn)場舊址。站在這片浸染著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上,往昔激烈的槍炮聲仿若在耳畔回響,新四軍戰(zhàn)士們英勇奮戰(zhàn)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們?yōu)榱藝业莫毩ⅰ⒚褡宓慕夥?,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種無私奉獻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深深震撼著我,如同重錘,敲擊著我的心靈。這片土地,承載著太多的歷史記憶,每一寸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悲壯而偉大的歷史。
在黃橋的街頭巷尾,隨處都能看到黃橋燒餅店。我走進一家小店,店內彌漫著濃郁的燒餅香氣,那香氣如同一只無形的手,牽引著我的腳步。師傅熟練地揉著面團,經過反復揉搓、捶打,使面團變得柔韌而富有彈性,仿佛賦予了面團生命……
我拿起一個燒餅,輕輕咬上一口,外皮酥脆,內里卻夾雜著細膩的油酥,滿嘴留香。如今的黃橋燒餅,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的口味,那是對歷史的傳承,對先輩們的致敬,還緊跟時代步伐,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新式口味……
黃橋燒餅,它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黃橋歷史的見證者,是軍民魚水情的象征。它帶著歲月的溫度,從歷史深處走來,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繼續(xù)散發(fā)著迷人的香氣,訴說著那段永不磨滅的香與情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