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食品的小販,幾乎到處都能擺攤設(shè)點—街角、人行道、寺廟,或茶館外甚至官府門前。這些公共空地,都是他們支起貨攤做買賣的好地方。
成都尤以美食聞名,特別是芳香可口的小吃,吸引眾多食客。清末,外國旅行者把賣小吃的攤點叫作“街頭廚房”或“流動飯館”。
那些街頭食攤每天營業(yè)的時間很長,通常是從黎明到午夜。其設(shè)備很簡單:一根扁擔(dān),一邊掛木桶,里面放著鍋碗瓢盆,另一邊掛爐子。一個抽屜可以隨意打開,里面裝滿了豆瓣、醬油、紅辣椒、姜米、香料和泡菜等調(diào)味品。有的街頭攤點也擺放了幾張桌子和幾條長板凳,但大多數(shù)顧客只能站著或者蹲著吃,人們也并不以此為不便。
普通人特別是體力勞動者是食品小販的主要顧客。在路口有很多飲食攤為路人和苦力供應(yīng)早餐,到這里吃東西的主要是轎夫、雞公車夫、人力車夫和搬運工。在開始他們一天漫長而艱苦的勞作之前,他們需要一些“暖身的東西”。
他們喜歡吃雞蛋大小、中間夾有黃糖的湯圓,正如一個傳教士觀察到的:“三四個小錢就可以買五個熱騰騰的湯圓,這將在早餐之前為走六七英里路墊肚。如果沒有這頓溫暖的小吃,貧困不堪的苦力是很少開始工作的,特別是在秋冬兩季?!?/p>
一位外國旅行者回憶到,當(dāng)賣油煎小吃的小販經(jīng)過街頭時,“他們幾乎不自覺地就會叫住他,品嘗他的食品”。成都人喜愛吃油炸的、面粉制成的鍋魁和油條。
另一種在勞工階級中受歡迎的食品是餃子。在竹片編成的圓蒸籠或發(fā)亮的罐子里,餃子保持著熱度,當(dāng)他們“下市后在回家的路上或是在負(fù)荷重物需要一份快餐時”,就可以吃餃子。日落后到上床睡覺之前,居民們也喜歡走到外面買一碗面條,“滾燙的熱度,可口的鮮湯,與顧客選擇的作料一起調(diào)出美味來”。
賣日常用品的小販也遍及全城,婦女們經(jīng)常同他們討價還價。賣花的小販日夜在茶館和街頭出售籃子里的鮮花。賣鮮花、植物、首飾和外國小玩意兒的小販,被稱作“花擔(dān)子”。
那些挑著貨擔(dān)或扛著麻袋在街上收購廢舊書報、紙張和衣物的人,叫作“收荒”。在街頭游走的書商把他們的書懸掛在“事先準(zhǔn)備好的竹架上,在街頭、茶館或戲園子里走來走去,兜售圖書”。
有些小販只有在四川才能見到。一類是“裝水煙”,在外人看來是“一種有趣的職業(yè)”。裝水煙的人通常在茶鋪、煙館、酒肆、戲園和集市上做生意。他們待在那里,如果有顧客要吸煙,他們就把黃銅水煙壺和煙絲遞上。
如果煙槍不夠長,他們有備用煙管連接。這個方法適應(yīng)了茶館里十分擁擠的狀況,那些水煙販不用移動就能把煙送到顧客面前,方便為更多的煙客提供服務(wù)。一般的價格是兩個銅錢抽五口,但一些煙販也給顧客“分次吸食的權(quán)利,即當(dāng)天吸兩口,以后無論何時水煙販遇見他,再吸剩下的三口”。
這種靈活的方式適應(yīng)并滿足了不同層次顧客的需要,即便是非常貧窮的人也能抽上幾口煙。這種長煙管,在20世紀(jì)50年代的成都茶館里仍然可見。
與“水煙販”一樣,“烘籠”也是地方物質(zhì)文化的一種,由于成都的燃料昂貴,所以成都平原的居民們除了做飯外從不生火,以節(jié)約燃料。在冬天,一些小販出售暖手暖腳的烘籠。
烘籠是手工編制的竹器,里面是由土陶罐做成的小炭爐,裝有木炭或木渣,生著微火,以供取暖。暖手的“烘籠”,言下之意是用手捂著,但暖腳的籃子卻是放在長袍下面的。遠(yuǎn)遠(yuǎn)望去,對外國人來說,看起來“就像懷著孩子的女人挺著肚子”。這東西簡單而又便宜,甚至最貧窮的人也能買得起。
小販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確保他們的生意順利。無論是酷暑還是嚴(yán)冬,他們游走于大街小巷,竭盡全力地、不分晝夜地謀生。他們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能找到買主,知道怎樣以最低的價格進貨,知道有多少利潤就賣掉手中的商品,也知道怎樣使他們的商品更能有賣相。
傳教士徐維理描繪過小販們利用各種機會賺錢的情形。例如在成都遭水災(zāi)后,洪水剛退,“賣面條和豆腐的小販就來了,他們敲著罐匙,躃里啪啦,吸引顧客”。
即使戰(zhàn)爭也不能讓小販們停下手中的生意。1917年成都街頭的巷戰(zhàn)尚未完全停息,小販們就冒著生命危險兜售貨物和食品了,而此時正規(guī)的商店不會開張營業(yè)。大多數(shù)小販都努力掙“誠實錢”,但也有一些小販雇人假裝買貨以誘騙顧客。有些小販特別是賣糖果和食物的,用諸如擲骰子或抽獎的游戲來引誘過路人。這些做法被認(rèn)為有欺騙性,精英們想方設(shè)法予以禁止。
無數(shù)的街頭小販與固定的商店將街道連接起來,極大地擴展了城市的商業(yè)空間,對形成城市活躍的街頭文化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街頭小販、工匠、手藝人,以及各種臨時雇工,為市民的日常需求而工作。如果沒有他們,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會有許多不便,而且這個城市將會失掉許多生機,會顯得沉悶而沒有了蓬勃的氣象。
選自《消失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