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雙粗糙堅硬似鐵的大手,每一道紋路、每一處老繭,都見證著他20年來在電解生產一線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從初入車間的普通電解工,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班長、工段長,他始終堅守初心,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敬業(yè)。他就是華陽新材集團電解鋁分公司(以下簡稱“電解鋁分公司”)工段長陳虎林。
2003年8月,滿懷期待的陳虎林踏入電解鋁分公司電解車間。還沒來得及喜悅,現實的挑戰(zhàn)接踵而至,電解車間內高溫、強磁的環(huán)境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被徹底激發(fā),從此開啟了電解鋁生產一線的逐夢之旅。
電解生產勞動強度大,工作環(huán)境更是艱苦。盛夏時節(jié),電解車間內常年保持45攝氏度高溫,熱浪滾滾,如同置身火爐,對職工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是極大考驗。
陳虎林每天手持10多公斤重的鐵制碳渣勺,在高溫的電解槽內不停地攪動。熱氣不斷往上涌,汗水濕透衣衫又迅速被烘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jié)n。這樣單調又艱苦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僅考驗著體力與耐力,更磨礪著他的意志與品質。
在多年摸爬滾打中,陳虎林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他對車間里的每一臺電解槽都了如指掌,能夠根據不同電解槽的特點,因“槽”制宜,制定出精準有效的管理方法。為了確保電解槽安全穩(wěn)定運行,陳虎林建立單槽技術條件分析檔案。他每天仔細記錄每臺電解槽的工藝參數,對其進行跟蹤監(jiān)控。在密密麻麻的數據中,努力尋找技術條件的最佳匹配點。有時候,為了分析一個數據的變化趨勢,他會在車間里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常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休息。
長期的高強度勞作,讓陳虎林的雙手變得粗糙堅硬,布滿了老繭,可這些外在的變化并未讓他有絲毫怨言。相反,他心中扎根電解生產一線的決心愈發(fā)堅定?!拔疑钪?,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痹谒睦?,電解車間不只是一個工作崗位,更是他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熱血戰(zhàn)場。
由于電解鋁分公司電解二車間的電解槽槽齡較長、設備老化,容易發(fā)生各種故障。陳虎林協同維修班改造每臺電解槽的絕緣系統,加裝絕緣插板和U型絕緣板,保證了防護罩與槽平臺、防護罩與導桿之間的絕緣性。同時,他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套堵漏槽的工具,能夠起到防止漏槽時沖斷大母線的作用;參與制作了換極測量車,防止換極時壓傷腳趾;設計了新式大錘,方便職工打火眼,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了安全隱患。
隨著國家綠色低碳發(fā)展步伐的加快,電解鋁分公司對電解車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證產量,又要提高效率,更要確保安全,還要把能耗降下來。
陳虎林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在降本增效上下足了功夫。他深入研究電解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優(yōu)化技術條件、改善電解質成分、減少效應次數、縮短效應時間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證槽況平穩(wěn)、電解槽極距不變的情況下,成功降低了噸鋁電耗。這些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引入FHEST新型穩(wěn)流槽技術的那段時間,陳虎林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從裝槽通電到焙燒啟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他都嚴格把關。啟動時,工作環(huán)境極其艱苦,他每天手持5公斤的鋼釬,在960攝氏度的電解槽旁進行電解質外取作業(yè)。高溫持續(xù)烘烤,汗水不斷流淌,眼睛被熱氣熏得生疼,但他從來沒有過任何怨言,也從未退縮。經過他的不懈努力與付出,新技術在電解槽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直流電耗大幅下降,為電解鋁分公司進一步推廣新型穩(wěn)流槽提供了有力的實踐依據。
在陳虎林和工友的努力下,截至目前,電解鋁分公司已累計采用FHEST技術改造電解槽116臺,其中一代穩(wěn)流技術升級改造79臺、二代磷生鐵澆鑄槽累計改造37臺,直流電耗較傳統槽分別降低300千瓦時/噸鋁、514千瓦時/噸鋁。
陳虎林這位深耕電解生產一線的勞動者,沒有豪言壯語,只有無私奉獻;沒有驚天動地,只有腳踏實地。他就是這樣,在電解生產一線默默耕耘與奉獻,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讓“最美華陽人”的風采在這片土地上閃耀。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