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典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深入研究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經典誦讀內容,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德育內涵,包括文化傳承、品德養(yǎng)成、情感培養(yǎng)等?;诮虒W實踐,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旨在能夠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工作,從而為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德育價值落實提供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 經典誦讀" 德育" 價值" 實踐路徑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它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任務,還承擔著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任務。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且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學生通過誦讀經典,可以獲得豐富的文化積累和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德育水平的提升。
一、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德育中的價值
(一)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經典文學作品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和人生智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能讓學生跨越時空與古代先賢進行對話,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如在誦讀古詩詞中領略古人的家國情懷和審美情趣;在誦讀《論語》中理解孔子的“仁”“禮”思想和待人處世的準則等。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增強學生的道德認同感與責任感,讓其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與弘揚者。[1]
(二)塑造良好品德修養(yǎng)
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仁愛、孝悌、誠信、禮儀等道德規(guī)范和美德。在經典誦讀的熏陶和影響下,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弟子規(guī)》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育學生要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不要拖延、懶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教育學生要有仁愛之心;“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教育學生做人要誠實守信。學生長期誦讀這些經典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把道德規(guī)范內化到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中,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2]
(三)培養(yǎng)積極情感態(tài)度
經典文學作品情感豐富,有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也有對親朋好友的依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等。誦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可以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例如,誦讀《沁園春·雪》可以領略到毛澤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與豪邁的革命情懷;誦讀《游子吟》可以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以及游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些情感的體驗有利于學生積極、樂觀、健康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四)提升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
經典誦讀能夠讓學生接觸并學習到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方式,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經典文學作品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在誦讀和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誦讀文言文時,學生對字詞含義積累、句式結構判斷及文章主旨闡釋的過程,也是對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鍛煉過程,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融合的實施策略
(一)精選誦讀內容,契合德育目標
在經典誦讀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并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以及德育目標的要求,選擇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經典作品。低年級可以選擇誦讀簡單易懂、富有童趣的經典兒歌和童謠,如《三字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道德意識;中年級選擇誦讀篇幅較長、思想內涵豐富的古詩詞內容,如《唐詩三百首》,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情感;高年級學生可以誦讀經典的文言文和散文,如《論語》《孟子》的經典篇章,通過對經典內容的誦讀,讓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探究。有針對性地精選經典誦讀內容,能夠讓經典誦讀內容與德育目標結合得更緊密,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得到德育理念的浸潤。
(二)創(chuàng)新誦讀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單一化的誦讀形式容易使學生對誦讀產生倦怠心理,影響誦讀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誦讀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經典誦讀內容與不同的誦讀形式有效結合,例如個人誦讀、集體誦讀、配樂誦讀、角色扮演誦讀、情境誦讀等。在誦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依據(jù)詩詞的意境選擇合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增強誦讀的感染力;對于故事性較強的經典作品,如《司馬光》,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置身于人物角色的情境之中,達到理解作品的目的;情境誦讀可以創(chuàng)設經典作品相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誦讀,在情境中感受文學作品的情感氛圍。此外,舉行經典誦讀比賽、課本劇表演、朗誦會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3]
(三)加強誦讀指導,深化學生理解
教師應在學生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誦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誦讀的技巧,提升誦讀的水平,同時深化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誦讀的讀音是否準確、語氣節(jié)奏是否適宜、語調高低是否抑揚頓挫等,讓學生有感情、有韻味地誦讀經典。例如,在學生誦讀古詩詞時,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詩詞的格律常識,結合古詩的平仄、押韻等規(guī)則進行誦讀。此外,教師可以采用講解、探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經典文學作品的主題思想、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以《出師表》為例,教師先對該篇文章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等進行介紹,再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忠義與責任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誦讀,更能感悟到作品的深刻含義。
(四)拓展誦讀活動,延伸德育效果
經典誦讀工作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之內,還應延伸到課外活動當中,以此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學??山M織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如建立誦讀社團,開展學生定期誦讀活動;舉辦經典誦讀文化節(jié),開展經典誦讀表演、誦讀知識競賽、經典書畫展等,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經典文化氛圍;還可以開展家校共讀經典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分享彼此的誦讀體會,形成家校協(xié)作學習的良好局面。此外,多媒體、在線學習平臺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工具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經典誦讀的學習資源和渠道,讓學生實現(xiàn)時時能讀經典、處處能讀經典,讓經典誦讀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不斷發(fā)揮德育作用。
三、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融合的實踐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校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將經典誦讀的德育工作納入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內容里,以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目的。為此,學校選取了不同學段的班級作為試點,開展一系列經典誦讀主題活動,力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元素。
(二)實踐過程
低年級開展《三字經》誦讀活動。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選擇《三字經》作為誦讀內容,以講故事或播放動畫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三字經》中蘊含的道德故事和生活智慧,如“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懂得尊老愛幼。同時,為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可以通過拍手讀、接龍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進行趣味誦讀。課后,鼓勵學生回家將《三字經》背誦給家長聽,并和家長一起分享誦讀的心得,鞏固學習效果。
中年級開展古詩詞誦讀與品德教育。教師在德育系列主題活動的設計時,利用古詩詞作為活動載體,讓學生探究詩詞中所傳遞的情感思想,分析中理解古詩詞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誦讀《墨梅》時,學生體會到王冕淡泊名利的胸襟和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誦讀《贈汪倫》時,學生感受到李白對汪倫真摯的情誼。學校還以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朗誦比賽為平臺,讓學生在配樂朗誦、情景演繹等活動中展現(xiàn)了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得到德育的浸潤。
高年級開展《論語》閱讀及實踐活動。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力和獨立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論語》閱讀活動,探討《論語》的思想內涵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如何將《論語》智慧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實踐當中,如學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時候,探討在與同學相處過程中如何做到換位思考和尊重他人。組織學生開展“踐行論語智慧”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實踐中踐行《論語》中道德觀念,例如幫助別人、誠實做人等,并通過讀書筆記、分享會等形式,交流自己實踐活動的體驗。[4]
(三)實踐效果
經過將近一年的實踐,試點班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道德素質都了質的提升。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道德素質方面,學生能做到尊敬師長、關愛父母、團結同學,形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以及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此外,經典朗誦活動更是得到了家長的肯定與支持,形成了家校聯(lián)動、學生發(fā)展、教育合力的良好家校共育氛圍。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德育中開展經典誦讀,不僅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而且利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品德修養(yǎng)的形成,并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經典誦讀內容的精選、誦讀形式的創(chuàng)新、誦讀方法的指導和誦讀活動的拓展等策略的實施,進一步發(fā)揮經典誦讀與德育的融合效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今后,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重視經典誦讀的德育功效,不斷探究經典誦讀與德育融合的新路徑、新方法,讓經典誦讀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養(yǎng)分,為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子涵.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的整合分析[J].智力,2024(07):195-198.
[2]李艷婷.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經典誦讀與德育融合研究[J].天津教育,2023(02):46-48.
[3]周丹丹.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德育教育[J].當代廣西,2025(01):15.
[4]王良.浸潤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德育管理[J].山東教育,2024(3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