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和身上的商務套裝相配,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換上了高跟鞋。我是記者,本職工作就是到處跑,高跟鞋永遠不是我出門的首選,盡管身高是我的硬傷。尤其是這些年來我經(jīng)常跑法治口的新聞,總是跟秋生以及他的同行們打交道,這些警察個個都是彪形大漢,跟他們站在一起,我必須一直處于仰視狀態(tài)。這樣做唯一的好處是,讓我養(yǎng)成了不論在什么場合都挺胸抬頭的好習慣,對一個穿上高跟鞋才勉強可以聲稱自己身高一米六的女生來說,這一點太重要了。
之所以要換上高跟鞋,是為了配合秋生的任務。兩年前,秋生辦理一起涉黑大案,一個匿名知情人同意提供證據(jù),條件是不和警方直接接觸,我就成了他和秋生之間的聯(lián)絡人。誰知半道出了差錯,這個消息泄露出去了。黑惡團伙派人跟蹤我去了我和知情人相約見面的飯店。我在電梯里擺脫了跟蹤者,但知情人也受到驚嚇,馬上銷聲匿跡,提供證據(jù)的事也就泡湯了。
這次,那個知情人又出現(xiàn)了,條件和以前一樣,不和警方接觸。而且他比以前更謹慎了。一個商務會議將在省會舉辦,他給我提供了一個參會人員的身份。到時不需要我去找他,他會找機會和我接觸。我不知道他將以什么樣的身份出現(xiàn)在我面前,可能和我一樣是受邀人員,也可能是主辦方的一員,或者干脆就是會務人員,甚至是跟這個會議完全沒關系的普通旅客。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坐高鐵到省會,前往指定飯店的前臺報到,在他們給我安排的房間里住下,根據(jù)會議的安排,該干什么干什么。
秋生吸取了兩年前的教訓,一方面考慮到我的安全(算他有良心),另一方面他不想那么被動(這才是最主要的),一旦采取了知情人的方案,那警方不是又變成了聾子瞎子,整個見面過程的掌控權完全不在自己手里。因此,秋生在那家飯店里安插了一個內線。這個內線是個警察,但并非秋生的部下——刑警隊的人都是黑惡團伙熟悉的面孔,不適合從事這樣的任務了。秋生找了當?shù)毓膊块T的關系,從派出所抽調了一個剛剛從警校畢業(yè)的年輕人,整個省會的警務系統(tǒng)里也沒幾個人認識他,不至于暴露身份。
秋生沒有向我透露關于這個內線的更多情況,只說讓我放心,屆時自然有人跟我聯(lián)系。我想他是擔心我露馬腳吧,如果我知道是誰在暗中保護我,可能會下意識地做出一些引人懷疑的小動作。讓我沒想到的是,恰恰因為我不知道誰是內線,最后才出了問題。
按照事先的計劃,我乘坐高鐵去了省會,從車站搭乘出租車來到飯店。在前臺登記沒遇到任何麻煩,沒有人對我的身份表示懷疑。然后一個服務生幫我拉著拉桿箱,帶我去房間。
我的房間在十八層,要坐電梯。自從兩年前因為同樣的緣故在電梯里遇險,我一坐電梯就緊張,哪怕是進行正常的采訪活動。電梯里除了我和那個服務生,還有三個乘客。盡管我覺得沒有必要,還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評估他們是不是潛在的威脅。也許是我的緊張情緒表露得過于明顯,服務生扭頭看了我一眼。而且,我覺得他的眼神意味深長。瞬間我意識到,他會不會就是秋生安排的內線?
我不敢十分肯定。沒錯,是個年輕人。但飯店里的服務生基本都是年輕人,這不能證明什么。他身上有什么和服務生的舉止不符的表現(xiàn)么?我站在他的身后,打量著他的背影。制服干凈筆挺,站姿筆直,不東張西望,似乎都很符合高級飯店對服務生的要求……哦,等等,我看見了他頭頂?shù)念^皮屑,好像還是分泌很旺盛的樣子,這一點給他的形象扣了分。當然,一個有頭皮屑的服務生也并不罕見,不過,他絕對不可能是警察。
我掏出手機,按下了緊急聯(lián)系號碼。
那么,讀者朋友,我為什么判斷那個人不是警察?
(參考答案見下期)
責任編輯 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