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筠庭是漫畫家,也是在中國美術學院任教的漫畫老師。可是這么多年來,她一直在老師這個職業(yè)和藝術理想之間“拉扯”。
有一回,阮筠庭給畢業(yè)班學生上完課后,問其中一個學生:“你找工作了嗎?畢業(yè)后打算做什么?”“我想像您一樣,做一名老師?!边@個學生滿懷期待地說,緊接著學生反問:“老師,您當年為什么想當老師?”阮筠庭笑了笑,沒有回答,因為她怕自己心底的那個答案會打擊到眼前的學生——因為我媽想讓我當老師。
阮筠庭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畫漫畫,17歲時發(fā)表了第一部漫畫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覺得自己以后會成為一名漫畫家。可直到她大學畢業(yè),國內也沒出現“漫畫家”這一職業(yè)。正巧,中國美術學院成立了動漫專業(yè),他們邀請阮筠庭留校任教。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阮筠庭走進了中國美術學院的課堂,站在了講臺上。
成為老師后,阮筠庭覺得好老師的標準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得像自己一樣優(yōu)秀。她曾經有一個得意門生,她輔導他的畢業(yè)作品得過國際大獎。她當時想:這么有才華又肯用功的學生,可是很少見的。于是她對他說:“你以后前途無量,老師看好你哦?!敝钡接幸惶?,阮筠庭在裝修市場看到一個人拿著玻璃朝她走來。那個人,正是她的得意門生。這個學生告訴阮筠庭,他已經不再畫畫,現在專門賣玻璃。說這句話的時候,學生激情滿滿。
那天晚上,阮筠庭想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她回憶起自己被媽媽“哄”進學校當老師的情景,又想起自己當老師后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的種種。大人們總是認為孩子要這樣走比較穩(wěn),那樣走比較順,可他們很少關注一個問題:孩子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基于此,阮筠庭創(chuàng)作了一部以自己人生經歷為原型的漫畫故事——《春暉》。主人公春暉29歲,名牌大學出身,留校任教,從事著一份令很多人羨慕的工作。她心思細膩、有點兒羞怯,又保持著純真,她有一個一直鞭策她,希望她更好、更完美的母親,她也自幼努力,從未懈怠,成為許多人眼中優(yōu)秀的人。在這本書中,阮筠庭用一組組漫畫展示一幅幅深刻的教育畫卷。
在《春暉》里,有個學校的校長做出了這樣的要求:“我們去年培育的花朵直徑達到了8.3厘米,下學期我們的花朵直徑要達到8.5~8.8厘米!”但是,有些花根本達不到這個標準,甚至有些植物根本不是花。春暉對著一株仙人掌說:“這里太潮濕了,不適合你呀……”阮筠庭想借這組漫畫告訴每一個學生:即使人是植物,也不都是一樣的植物。所以你不需要證明什么,你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就已經足夠了。
在漫畫故事里,春暉一次又一次地直面和回應著內心的詰問:真正的愛是什么?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如今的大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做老師的意義又是什么?畫得多了,阮筠庭的反思也多了,她的教學模式也慢慢發(fā)生改變。
在教學生畫畫的過程中,阮筠庭經常會問學生一個問題:“你要畫什么?”可往往學生會反問她一個問題:“老師,你要我畫什么?”阮筠庭對學生說:“你可以叛逆一點兒,畫你想畫的。”可這恰恰是藝術教育的一個悖論,藝術需要嘗試和犯錯,而教育不允許犯錯。大多數學生在過去的人生里被要求遵守規(guī)矩、符合標準,他們努力地成為好孩子。可現在,阮筠庭要求好孩子做叛逆者,所以很多學生不知所措。
阮筠庭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項作業(yè):去做一件壞事。比如說,把兩個人的鞋帶綁在一起,或者告訴一個胖胖的女孩:你不要一直用包包遮腿了,你的腿真的很粗。結果再次上課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學生都驚恐地望著阮筠庭,因為他們都沒完成這項作業(yè)。阮筠庭看著他們,認真地說:“什么都沒做,其實就已經完成了作業(yè)。在你們的人生中,是不是從來沒有跟老師說過‘我昨天沒完成作業(yè)’?藝術就是這樣,它并不在于一幅畫畫得好不好,一個作品完成得出不出色,而在于一段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鄙贤昴枪?jié)課后,阮筠庭發(fā)現,很多學生的眼里有光了。
曾經有一個學生,她一直努力地達到所有人的要求??煲厴I(yè)的時候,她對阮筠庭說:“老師,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你的期望?!比铙尥ム嵵氐貙@個學生說:“你不會辜負我,因為我對你沒有期望,只有愛。從今往后的人生,我希望你為自己而活?!痹谌铙尥タ磥恚@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植物園,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好比漫畫里的那株仙人掌,它不需要證明自己會不會開花,即使會開花,它也不需要讓自己的花朵直徑一定要達到8.8厘米。它更不該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待著,而應該找到屬于自己的沙漠,體驗干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