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味”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現(xiàn)在搜索“班味”,出來的結(jié)果多是“去‘班味’”的種種攻略,少有詢問“何為班味”者。這個廣受上班族“認可”的熱詞究竟有何魅力,使它與“搬磚”一道,在“職場吐槽”最佳流行語榜單上霸榜良久?如果說“搬磚”“體感”強烈,工作勞苦在一墻磚頭的表情包中“一覽無遺”,那么“班味”則是以繚繞氤氳之狀,將上班族疲憊的、厭煩的,抽干了生活喜悅的神情刻畫得淋漓盡致?!鞍岽u”最“驚艷”之處是將腦力勞動等“斯文”工作與工地上技術含量頗低的搬運活兒“混為一談”,令人一下子感受到辦公室工作的沉重。班味則勝在“揮之不去”,勝在氣氛感。據(jù)說列車中出現(xiàn)一個“班味”很重的人,整個車廂都是灰暗的,連其中的休閑者也覺得莫名的低落?!鞍辔丁本褪悄欠N會瘋狂傳染的低落癥,既是“你的班味熏到我了”,也是被傳染者腦海中關于上班酸楚記憶的自動播放。
上班之苦,在于離不得,漫長工期中“打工人”不斷自我勸說,確保每日清晨能夠把自己從舒服的被窩中拽起來,但是身體又是何等誠實,疲憊感終是難以抑制,于是言談舉止中散發(fā)出來的氣息還是麻木的、倦怠的。班味“入骨”還表現(xiàn)為一種工作中的程式化應付,沒有創(chuàng)造的火花,也不會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做出ppt已是“仁至義盡”,職業(yè)假笑也成為最高規(guī)格的表情。日復一日,“班味”早以超越“搬磚”單純的汗味,變成一種綜合的成分復雜的氣味,里面有重復性勞動帶來的工作價值的稀薄、職場中“圓形監(jiān)獄”帶來的自由的難及、增效工具帶來的事務的增倍,還有隊伍內(nèi)耗、精力剝削、年齡危機、技能焦慮等帶來的強烈不滿或不安。工作中種種的不愉快,在“打工人”身上日積月累而成為一種精神的慢疾——以“嗅覺”為表征。
“班味”在體檢報告單上不見異常,但是“病友”們在電梯中碰頭時彼此心知肚明。他們不用討論工作對人的異化,但是眼神的交流已經(jīng)透露對彼此深切的同情。轉(zhuǎn)頭即落身工位,拿起提神的飲料咕嚕嚕猛灌幾口,一起吞咽下去的還有降薪的無奈。無可奈何處,“打工人”慢慢“發(fā)明”了“摸魚”。你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關于“摸魚”是“偷懶”還是“抵抗”,對工作是“傷害”還是“潤滑”的問題,在真正苦于上班的人身上,答案并不確切。是的,“摸魚”并沒有被釘上恥辱柱,而“班味”之前的“社畜”,“班味”之后的“牛馬”,更是以動物橫行的怪誕敘事,宣告“摸魚”的“合法”。誰也沒有想到,在流行語的時空,“摸魚”會成為上班的日子里唯一的光源。
至于那些“去班味”的攻略,幾乎都在勸誡爭取自我之空間。無論是提升能力重要性的分析,還是“布下結(jié)界”的溫馨提示,每一條建議都無不飽蘸著網(wǎng)友們的心酸體驗,但同時也閃耀著動人的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