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老話,在我成為媽媽后變成了揮之不去的魔咒。每當兒子放聲啼哭,那種聲波就像無形的手指掐住我的神經(jīng)末梢,讓我的育兒原則在涕泗滂沱中土崩瓦解。
有一次,兒子的好朋友小葉子舉行生日宴會。那天,兒子一進門就看到桌上那個造型別致的卡通蛋糕?!皨寢?,我想吃那個卡通小人!”他拽著我的衣角央求道。“今天是小葉子的生日,我們不能任性!”我給他講道理??墒堑搅饲械案獾沫h(huán)節(jié),我們依然成了全場的“焦點”。兒子一心想要獨吞那個巧克力的卡通小人,他拒絕了小葉子給他切的蛋糕,噘著嘴巴嘟噥著:“我不吃蛋糕,我就要那個!”眼見氣氛陷入尷尬,我趕緊打圓場:“今天誰吃了壽星親手切的蛋糕就會有超好的運氣哦!”兒子哪里聽得進去,跺著腳,小臉憋得通紅,眼見就要“故技重施”?!安辉S哭!不然我就生氣了!”我趕緊把他拉到一邊警告。話音剛落,他的哭聲已經(jīng)要震碎天花板,在場的家長和孩子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到了。我不想讓他毀掉人家的生日會,又沒辦法制止他的哭喊,只能跟小葉子商量,把蛋糕上的巧克力小人讓給兒子。
要求得到滿足后,他立馬停止哭泣,甚至還特意看了我一眼。對視中,我忽然注意到他濕潤眼眶后狡黠的余光。顯然,兒子已經(jīng)把用“哭”來轄制我這一招用得爐火純青。我這才意識到,擺在我和他之間的是一場心理拉鋸戰(zhàn),于是,我開始布局謀劃相應的反擊對策。
那天,兒子又在超市的零食區(qū)跺腳,想要購買膨化食品,我直接拒絕,并作好應對他哭天搶地那一套的心理準備。果然,下一秒他嘴巴一撇,淚水說來就來,還邊哭邊觀察我的臉色。我蹲下來平視他,遞給他一張紙巾:“你可以一直哭,媽媽會等著你,但今天絕對不會給你買零食?!闭f罷,我站起身看著他哭。三分鐘后,哭聲轉(zhuǎn)為抽噎,又過了幾分鐘,他明顯平復了情緒,拉著我的手:“那你給我買一本繪本可以嗎?”“當然可以呀!”我溫和地回應道。原來,當不理會孩子無理哭鬧的時候,他會覺得自討沒趣,還會給自己設(shè)計“臺階”順勢而下。
眼見我的對策有效,我開始謀劃第二步——與其被兒子的無理取鬧左右,不如直接給出合理范圍的選擇。這一招首先體現(xiàn)在“早餐大作戰(zhàn)”上。兒子挑食的毛病很讓我頭疼,他偏愛高糖分的食物,從不吃青菜和雜糧。于是,我把每周的早餐計劃表直接貼在冰箱上,并堅決執(zhí)行。起初,他以餓肚子來抗拒,我不理會。堅持到第三天,他見我不妥協(xié),任憑怎么哭鬧都不行,終于把一碗小米粥喝得精光。緊接著,我給出了獎勵:如果改掉挑食和哭鬧的毛病,可獎勵一個合理的小心愿。慢慢地,在我“軟硬兼施”的政策下,兒子開始有意糾正自己的行為。
“媽媽,你能聽我解釋我為什么需要買這個嗎?”這是某一天,兒子在玩具店里對我說的話。望著他清澈雙眸里渴望的神情,我笑道:“好呀,媽媽聽著,你說!”那一刻,我忽然讀懂了我們母子之間的這場心理較量。原來我們共同修筑的,從來不是對抗淚水的堤壩,而是橫貫在情緒深淵之上的彩虹橋。
疼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當孩子發(fā)現(xiàn)情緒能操控他人,就會形成情感勒索。而育兒的精妙就在于:當我們不再被哭聲綁架,那些曾經(jīng)泛濫的眼淚,才會澆灌出理性溝通的花朵。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