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女兒的作文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每當她面對在我看來“很有話說”的作文題目時,總是苦思冥想,小臉皺成一團,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文章枯燥乏味、毫無生趣。每次讀她的作文,我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不斷告訴自己要耐心、別生氣??粗菑埻客扛母牡淖魑募?,我仿佛能感到她下筆如同小馬過河,每一筆落在紙下都小心翼翼的。
為了鍛煉女兒的語感,我讓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觀察日記。女兒挺抵觸的,比如要寫她的寵物朋友——家養(yǎng)的兩只小鸚鵡,兩只小鳥乖乖地站在桌前等著主人的觀察,女兒卻咬著鉛筆可憐兮兮地看向我:“媽媽,第二句寫啥啊?”
我定睛一看,那可憐的方塊格才填充了幾個字:“我家養(yǎng)了兩只小鸚鵡,都是綠色的,非??蓯邸!蔽易栽傋魑倪€可以,教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綽綽有余,試圖從鸚鵡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方面展開講解,可女兒卻未繼續(xù)動筆,反而將我一軍:“你小時候,姥姥也給你布置作文嗎?”
回想起我上學時的作文,雖然并沒有華麗的語句,但情節(jié)生動,至少“言之有物”;而且寫起來順暢,從不會為寫不夠字數(shù)而發(fā)愁。因此,我的作文經(jīng)常被老師當作范文來講解。
我還很喜歡寫讀后感和周記,渴望得到老師的批改,與老師用文字對話,這是我抒發(fā)情感的窗口。每當老師宣布要寫作文,同學們都唉聲嘆氣時,我卻像戰(zhàn)士接受了任務一樣,在心中早早打好腹稿。對于性格內(nèi)向的我來說,文字從來都不是困住人的作文紙方格,而是一種表達自我情感的武器。
我告訴女兒,上學時我有很多話說,還主動寫日記,說著就從塵封已久的書柜頂端翻出我小學時的日記本。遞到女兒手上時,她的眼睛都亮了,驚訝地叫道:“媽媽,你還真留著這‘老古董’!”我說:“當然了,這都是美好的回憶呀,你要想看我還有好幾本呢?!?/p>
她翻出一篇日記看起來,那記錄著我小學六年級的一天,我和朋友攢零花錢買火腿腸喂流浪貓的故事。我描寫小貓看見我們既緊張又期待地鉆進洞里,只露出兩只試探的眼睛。和它混熟后,第二天它還帶來自己的孩子領“盒飯”。女兒看完哈哈大笑,說我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借著女兒對我的日記這么感興趣,我又趁熱打鐵地給她講了我小學時投稿賺了第一筆稿費的經(jīng)歷。和女兒一起回憶我的學生時光,我看到女兒眼中閃爍著驚喜與好奇的亮光,仿佛過去的自己與現(xiàn)在的她在隔空對話,在時間的長河中相互映照,以同齡人的角度告訴她該如何下筆。女兒興趣盎然,認認真真地看完我的每一篇日記后,撂下一句話就鉆進自己的小屋:“媽媽,我也要寫了,一會兒給你看?!?/p>
這次女兒很主動地給我交了作業(yè),仰起小臉滿含期待著我的夸贊。她描述了我如何在滿是灰塵的書柜中拿出一本小時候的日記本,像是發(fā)現(xiàn)古董一般興奮。文字雖然依舊稚嫩,但充滿童真。我立即給予了“夸張”的稱贊,鼓勵她就這么寫,不要怕,不要有顧慮,寫作向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我的日記本意外地成為我和女兒之間溝通的紐帶,也是一件值得記錄的事情。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