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們的友情一直是我在努力維持,我和你的每一次對話都是我主動發(fā)起的……”微信聊天框里,小蘇的控訴一句接著一句。我也反駁:“你的分享欲太強了,這就是在向我不停地索取情緒價值,我真的很累?!比缓?,我們都陷入了沉默。這段持續(xù)8年的友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大一時,我與小蘇加入了同一個社團,很快熟悉起來并成了朋友。讀研時我們又恰好去了同一所學(xué)校,感情就更加深厚了。我與小蘇的性格大相徑庭,她活潑外向,十分健談,而我則沉默寡言,喜歡獨處。但我喜歡小蘇的活力滿滿,而在小蘇眼中,我是她最好的傾聽者。
讀書時,我們經(jīng)常約著一起吃飯、運動、去圖書館,小蘇總是有很多話要說。她從童年趣事講到青春期暗戀的男生,從高中求學(xué)時的艱苦經(jīng)歷講到大學(xué)畢業(yè)后的規(guī)劃……
傾聽時,我經(jīng)常被小蘇生動的講述調(diào)動起情緒,或是忍俊不禁,或是一臉震驚、好奇,這樣的反應(yīng)讓小蘇更受鼓舞。有時候,她也會問我:“你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但往往我剛說了沒多久,話頭就又被她給截過去了:“你說到這個,我倒是又想起來一件事……”對此我并沒什么意見,因為我是一個分享欲非常低的人,更習慣從獨處中獲取能量。
工作后,我與小蘇去了不同的城市,時常見面成了一種奢望。小蘇便將傾訴欲從線下轉(zhuǎn)移到了線上。每天,一打開微信、抖音、小紅書,我都能收到她發(fā)來的很多條消息。一開始,我每一條都會認真回復(fù),奈何它們的數(shù)量實在是太多了,我一邊回復(fù),小蘇一邊發(fā)來新的,讓我應(yīng)接不暇。忙碌的工作壓縮著我的休閑時間,也吞噬著我的精力。每天回到家,我只想安安靜靜地窩在沙發(fā)上,但來自小蘇的消息提示音總是不斷響起,漸漸地,我甚至對此有了心理壓力。
我選擇了比較委婉的處理方式:每次都間隔很久才回復(fù)她,話語也越來越簡短,不斷地向她強調(diào),自己很忙很累,想好好休息,希望她能讀懂我的言外之意??纱蟠筮诌值男√K顯然沒有懂我,而是抱怨我在敷衍她:“你怎么像在批奏折一樣,我發(fā)那么多,你就回這么一點點?!?/p>
一周前,我們第一次產(chǎn)生了沖突。我決定上半年考雅思,為了高分通過,我不敢懈怠,按部就班地執(zhí)行著學(xué)習計劃。那天下班后,我快速吃完飯后便坐到了書桌前,打算心無旁騖地做題。然而,剛做了幾分鐘聽力,小蘇就打來了視頻。
她先向我展示了自己新做的美甲,又講起了當天和朋友聚餐時聽來的趣聞,然后話題不斷延展、發(fā)散。我雖然一直在回應(yīng),但心里像被貓抓一樣。我好幾次告訴小蘇,自己還有學(xué)習任務(wù)沒完成??伤傉f:“別急嘛,我這就說完了!而且你少刷一天題影響不大?!?/p>
終于,時間來到了晚上10點多,我們已經(jīng)聊了50多分鐘了。我再也忍不住,便不耐煩地打斷了小蘇:“可是你說的這些事和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她愣住了,我們草草地掛斷了視頻。事后,我與小蘇好幾天都沒再說話。直到昨晚,我們突然用尖銳的語言表達了對彼此的不滿。
認真思考后,我意識到,我與小蘇的友情危機不僅因為我們的性格差異大,還在于我們對友情的定義并不相同。在她看來,分享欲是最高級的浪漫,我卻認為,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日日都聯(lián)系。哪怕是關(guān)系再好的朋友,也應(yīng)該有邊界感。小蘇并沒有把我當“情緒垃圾桶”,只對我輸出負能量的內(nèi)容,而是想讓我全面了解她的生活??擅總€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她來說一些生活瑣事很有趣,在我這里卻未必。
想到這里,我不想再沉默下去,于是直截了當?shù)匕炎约旱南敕ǜ嬖V了小蘇。沒過幾分鐘,她回復(fù)我,說不想失去我這個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探索適合我們的相處模式。我們你一言我一語,毫無保留地說出了真心話。
放下手機,我的心里五味雜陳,既感嘆要維持一段長久又舒適的關(guān)系是多么需要雙方的忍讓和磨合,也慶幸我與小蘇挺過了這次危機。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八方留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