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虢州城里,有個藥膳館,專治頭疼頭暈等疑難雜癥。凡是上門求診患者,不用煎服中藥,只在館里吃幾次特制的美食,就能痊愈。一傳十,十傳百,生意興隆,整日門庭若市。
館主姓家,名景順,因治病用的是藥膳,故被稱為藥膳家。家景順生在中醫(yī)世家,從小對中醫(yī)頗有研究,特別喜歡做各種美味佳肴。日久天長,家景順突發(fā)奇想,因病制宜,針對患者癥狀,利用各種食材藥材,做出可口的飯菜,既能增加食欲,又能治病救人,豈不更妙?愿望很好,可實現(xiàn)起來卻不容易,從醫(yī)多年的老父親首先極力反對,說藥材就是藥材,食材就是食材,咋能混為一談?直到意外發(fā)生一件事,才改變了老父親的觀念,讓景順先去嘗試,成功后再去推廣。
那天,城南張玉香抱著不滿三歲的兒子來到醫(yī)館,說孩子沒有食欲,對啥食品都不感興趣,幾天沒有排便,肚脹難受,請家醫(yī)生給看看。家景順用手指摸了摸孩子的腹部,敲了敲,診斷為積食所致,開了山楂、萊菔子兩樣中藥,叮囑說,你把藥抓回去,洗凈烘干,研成細末,每天服兩次,一個療程即可見效。
張玉香趕忙回到家中,如法炮制,可孩子一喝就嘔吐不止,根本喝不下去。這該咋辦呀?正在熬粳米湯的張玉香,急中生智,將一天的藥量,放入米湯中熬煮好,分三次喂孩子服下,沒有出現(xiàn)嘔吐,心里舒了一口氣。當天晚上,孩子消食、化積、除脹,連放了幾個特別臭的響屁,排便后,一下子輕松了許多,不到一個療程就痊愈了。張玉香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家景順。家景順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對老父親講述事情的經過。老父親眼前一亮,覺得可行,于是就開始嘗試。
患者得了冠心病,家景順就用綠豆粉、山藥、豆腐、紅薯粉,熬制山藥豆腐湯,立馬就見功效;患者得了頭痛病,家景順就用新鮮山藥、桂圓肉、紅棗、冰糖,熬制桂圓山藥紅棗湯,很快就能緩解;患者得了胃下垂,家景順就用糯米、紅棗、蓮子、冰糖,熬制蓮子紅棗糯米粥,不用幾天,就可恢復健康。經過長期的醫(yī)學實踐,果然療效凸顯,好評如潮。表面上看,家景順開的是醫(yī)館,實際上是飯館,醫(yī)館與飯館相融共生,稱之為藥膳館。藥膳館里,左邊是藥房,右邊是廚房,中間是餐廳。對每位患者,家景順經過望聞問切后,都認真思考開方,寫清患者姓名、病癥,所用藥材食材分量,癥狀輕者,一日兩次,三天即可;癥狀重者,則需七天?;颊吣弥阶樱鹊剿幏扛跺X。藥房伙計根據(jù)方子,取出中藥,再交給廚房。廚師照方配好食材,就開始烹飪制作,整個流程,忙而不亂,井然有序。起初,館里藥房只有兩個伙計、廚房只有三個廚師,后來生意紅火,實在忙不過來,又招進一批員工。張玉香就是在這個時候,把孩子交給婆婆照料,經過報名、面試、現(xiàn)場操作等環(huán)節(jié),招進館里做幫廚的。聰明好學的張玉香,一邊虛心向廚師請教,一邊研究不同藥材、食材的特性和烹飪技巧,不到三個月,就能掌握要領,獨當一面。她做出的藥膳,色香味意形養(yǎng)俱佳,成為烹飪高手。
藥膳家,城東中藥堂門前,圍了很多人,拿著棍棒,吵吵嚷嚷要砸店。有天早上,張玉香風塵仆仆從市場購買食材回來,上氣不接下氣地把這個消息告訴藥膳家。
走,咱過去看看。正在看《本草綱目》的藥膳家,眉頭皺了一下,與老父親打個招呼,就往外走。
遠遠地,藥膳家看到中藥堂門前,人聲鼎沸,大家劍拔弩張的樣子,仿佛爭執(zhí)一觸即發(fā)。
大家讓一讓,讓一讓。
藥膳家撥開人群,快步走了進去,看到中藥堂主人許長青站在人前,沮喪著臉。許長青的老婆跪在地上,向眾人作揖求情,哭得像個淚人兒,求求你們,別砸牌匾,千萬別砸中藥堂的牌匾。
別沖動,有話好好說。藥膳家向眾人擺擺手,制止道。
許長青看了一眼藥膳家,目光暗淡下來。
我家老爺子服了他的中草藥,說是兩個療程能好,現(xiàn)在都四個療程了,還不見好轉。一個中年人怒氣沖沖地說,手中的木棍敲擊得地面咚咚作響,藥膳家,你說說,像許長青這樣缺德的醫(yī)生,留他中藥堂牌匾有啥用,還不如砸了。
這位中年人,藥膳家認識,是虢州糧行的二當家,人送外號“惹不起”,有錢有勢,眼里不容沙子。何況,他感覺是老爺子受到委屈,更不會袖手旁觀了。不過,說許長青缺德,藥膳家還真不信?!半街菔笊迫恕泵咳暝u一次,在評出的六屆名單中,都有藥膳家和許長青。建虢州學堂、虢州養(yǎng)老館時,藥膳家捐銀千兩,許長青也捐銀千兩;虢州那年大旱,顆粒無收,藥膳家搭棚施粥,許長青也搭棚施粥。所有積德行善的事,藥膳家和許長青,明比暗賽,從沒有落后過。
二當家,我去給老爺子診斷一下,如果是長青用藥不當,你再來砸牌匾,我不攔擋。
一言為定。二當家聽了藥膳家的話,示意眾人散去。
坐在老爺子的病床前,藥膳家通過觀氣色、聽聲息、問癥狀、摸脈象,診斷老爺子患的是慢性腎炎??纯丛S長青開的藥方,有豬苓、白術、澤瀉、桂枝、桑皮、陳皮、大腹皮,藥膳家笑呵呵地對二當家說,這藥方對老爺子的病癥,沒問題。
憂心忡忡的許長青,臉上出現(xiàn)了一絲微笑,額頭的皺紋,一下子舒展開來。
那,二當家不解地問,老爺子為啥還不見好轉?
已經好轉了呀!藥膳家泰然自若,語調不高,卻很鎮(zhèn)定,俯身問老爺子,老爺子,你服了一段時間草藥,現(xiàn)在水腫、血尿、腰脊酸痛癥狀減輕,比以前舒服多了吧?
看到老爺子點頭,藥膳家對二當家說,老爺子年紀大,恢復慢,這藥還得再服兩個療程。藥味苦,難喝,可以加些食材。這樣吧,我讓玉香每天上門熬制藥膳,喝起來爽口些。
那就太好了。二當家連連點頭答應。
一個月后,許長青提著禮物來到藥膳館,專程登門拜謝。藥膳家,玉香給我說了,這次能治好虢州糧行二當家老爺子的病,多虧你加了中藥茯苓。這種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功效,我咋就沒想到哪,還是你醫(yī)術高。要不是你幫我,我許長青中藥堂的牌匾,就被砸了,以后很難在虢州城立足。
應該的。藥膳家忙給許長青沏了一杯茶,自家人,別客氣。
咱們,可是同行呀。
同行,怎么啦?同行之間要相互扶持,相互補臺,更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說到這里,藥膳家深吸了一口氣,瞅了許長青一眼,不疾不徐地說,同行是朋友,是兄弟,不是冤家。
對,同行不是冤家。許長青與藥膳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淚水溢出了眼眶。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
畫匠高
在虢州城的畫匠中,屬畫匠高手藝最好。畫匠高,姓高,名興業(yè),業(yè)界翹楚,人們都喜歡叫他畫匠高。
在過去那個年代,男婚女嫁、老人過壽、喬遷新居,家家戶戶請畫匠作畫,成為時尚。作為行業(yè)名氣最大的畫匠高,自然就有干不完的活兒,日子過得行云流水,滋滋潤潤。畫匠高人品好,講信譽,不論長幼,不論貧富,只要找上門來,都有求必應。家有男婚女嫁的,畫匠高特意畫《喜上梅梢圖》,一對喜鵲站在虬龍盤繞的梅花枝頭,寓意喜事連連;家有老人過壽的,畫匠高精心畫《松鶴延年圖》,圖中長松蒼勁,一對丹頂鶴單足兀立,寓意高潔長壽;家有喬遷新居的,畫匠高專門畫《五福臨門圖》,葫蘆,諧音“福祿”,自古就有招財納福之意,五個葫蘆寓意“五福臨門”。
畫匠高除擅長作畫外,還有一個絕活就是書畫裝裱,用他熬制的面糊裝裱出來的書畫,存放多久都不會生蟲發(fā)霉。虢州城裝裱店的老板們,聞訊上門討要秘方,有的不惜重金。畫匠高卻呵呵一笑說:“凡是能承諾平價裝裱的,都免費贈送秘方。”畫匠高老婆看著裝裱生意好,也開了裝裱店。開業(yè)那天,畫匠高滿臉不高興,當即立下兩條規(guī)矩:一是本店裝裱一律平價,童叟無欺;二是畫匠高畫作不在本店裝裱,一旦發(fā)現(xiàn),所有來店裝裱一律免費?!澳阏f這話誰信?”畫匠高話音剛落,就有人提出質疑。不論別人信不信,有一個人相信,這個人就是畫匠高的徒弟許長。許長逢人便講,師父是這樣說的,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許長跟師父畫匠高學藝也很不容易。許長初中畢業(yè)時,還不到十三歲。爹犁地讓他牽牛,他畏畏縮縮,不敢上前。爹讓他割麥,他沒割幾步遠,就傷了手指。爹嘆了口氣,想讓他拜畫匠高為師。畫匠干的活,雖說苦些累些,但都在室內,風不吹,日不曬,雨不淋,比干農活輕松多了。沒承想,爹提著禮物去找畫匠高求情時,畫匠高正在門前的玉米地里鋤草,說啥也不同意收徒。晚上,爹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天剛蒙蒙亮,就背著鋤頭到畫匠高的地里干活。待畫匠高清早起床,看到玉米地全部鋤完,感動得向坐在地上喘著粗氣、鞋面沾滿泥土的許長爹點了點頭。
“想做畫匠,跟我學。想做裝裱匠,跟你師娘學?!碑攲W徒的第一天,畫匠高就問徒弟許長,“你想學哪樣?”
“都想學?!痹S長答道,想起臨行前爹說過的話,藝不壓人,多學一門技藝,就多一條生路。
“小小年紀,這么貪心。”畫匠高瞪他一眼,聲音不高,卻挺嚴厲,“只能學一樣?!?/p>
“學做畫匠?!痹S長說這話時,在心里盤算著,覺得裝裱匠技藝再高,離開畫匠作品,便無生意可做;而畫匠,只要持之以恒,就有畫不完的作品,且越年長技藝越嫻熟,收入越高。
“行。”畫匠高笑了,鄭重地說,“咱畫匠的祖師爺是吳道子,唐代畫家,又名道玄,河南禹州人。在啥時候,都要記住師祖。”
畫匠高技藝超群,既能在亭臺樓閣上作畫,又能在宣紙上作畫。雇主需要在亭臺樓閣上作畫時,畫匠高和徒弟許長一起,背著行囊前往。師父站在高架上揮筆作畫,許長打下手,或調色,或遞筆,或扶凳,或拆架,跑前跑后忙個不停。雇主需要在宣紙上作畫時,畫匠高就在自家的畫室忙碌。畫匠高作畫時,往往不打初稿,拿起筆,審視片刻,然后一揮而就。心情好時,畫匠高邊畫邊教許長調色、運筆技巧;心情不好時,畫匠高只顧自己作畫,一聲不吭。有時,許長反應遲鈍,沒理解師父的意圖,調色比例出錯,畫匠高就用筆桿敲他的頭,還會用鎮(zhèn)紙打他的手。許長心有委屈,實在熬不住的時候,也有撂挑子的念頭,但想到爹幫他家鋤地那種無奈和低三下四的樣子,只好咬咬牙,忍了。
那天下午,城南有位姓郭的老先生,風塵仆仆找上門來,說下月喬遷新居,想請畫匠高畫幅六尺整張《五福臨門圖》。
“行呀?!碑嫿掣邼M口答應。
郭老先生面有難色:“我剛修了房子,手頭有點兒緊,只能付一半的價錢,你看……”
“放心,我一定給你畫好。”畫匠高沒有猶豫,在本子上記下規(guī)格和取畫日期。
許長取出師父平素習畫用的劣質宣紙,展放在畫案上,忙著備水研墨調色。
送走郭老先生,畫匠高把那張紙卷起來,換成優(yōu)質宣紙,告誡許長說:“咱做畫匠的,在啥時候,都要有格局,不能因為人家錢不足,就放低標準。那是弄巧成拙,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p>
一天,坐在客廳喝茶的畫匠高,看到鄰村小陳前來取畫,忙迎上前去,熱情地把他讓進畫室。小陳看著畫,十分滿意,贊美之聲不絕于耳。
“咱這里誰能裝裱嗎?”臨別時,小陳拿起畫,笑嘻嘻地問。
“我?guī)熌锼痹S長說到這里,看師父用眼瞪他,沒敢把“就是裝裱匠”這五個字說出來。
“裝裱侯的手藝就很高,你去他店裱吧?!贝£愖哌h,畫匠高親切地看著許長,娓娓而談:“《菜根譚》中有一句經典,‘天道忌盈,卦終未濟’,意思是說,人無論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絕,不要把別人的路堵死,要留有余地予他人—行路,留一步予人走;喝水,留半瓢予人飲;吃飯,留一口予人吃……‘留一口飯’予人,是工匠的一種品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guī)矩,都講究‘給別人留口飯吃’。比如,木匠不做油漆的活,就是要給油漆匠留一口飯吃;炮匠不做捻芯的活,就是要給捻芯匠留一口飯吃;裁縫匠不做紐扣的活,就是要給紐扣匠留一口飯吃……凡事要與人為善,當自己處于強勢時,別總想著獨霸江湖。按說,畫匠不做裝裱的活,就是要給裝裱匠留一口飯吃??赡銕熌?,沒經我同意,就開了裝裱店。我很生氣,開業(yè)時,就立下規(guī)矩,自己畫作不在本店裝裱。眼下,你師娘的裝裱店,經營困難,正要往外轉。若有人想接,別愁不會技藝,我可以免費傳授?!?/p>
三天后,畫匠高把裝裱店低價轉讓出去,兌現(xiàn)了“畫匠不做裝裱的活,就是要給裝裱匠留一口飯吃”的諾言。
(選自《中國鐵路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