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勤路上的地鐵廣告變成互動劇場,當街角門店成為城市文化的微型展館,品牌正在重新定義與消費者的對話方式。這些看似零散的空間創(chuàng)意,實則構成了當下最前沿的營銷趨勢——在地化場景營銷。
近年來,隨著年輕群體愈發(fā)重視線下體驗,不少品牌開始重新審視傳統(tǒng)媒介的價值,并通過創(chuàng)新手段對其加以改造和升級,以滿足消費者對沉浸式體驗與情感共鳴的雙重需求。
品牌在利用傳統(tǒng)媒介時不僅注重技術手段的革新,更強調(diào)對媒介形態(tài)的再造與環(huán)境語境的融合。許多品牌通過對現(xiàn)有設施的改造、引入CGI技術以及互動裝置的設計,將平常的廣告載體轉變?yōu)楦挥袆?chuàng)意和互動性的傳播平臺。
奧樂齊與宜家通過巨型裝置改造地鐵站,以視覺沖擊力強化產(chǎn)品的“超值”定位;一向低調(diào)的至本則以投遞“簡歷”的創(chuàng)意方式在地鐵站“求職”,以真誠對話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Redmi紅米將候車臺巧妙復刻為《哈利波特》中的魔法站臺,以沉浸式場景激發(fā)消費者對新品的興趣;Ralph Lauren則借助光影技術,將站點打造為沉浸式秀場,讓行人在日常通勤中感受品牌的獨特魅力與故事……這些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傳播媒介在不經(jīng)意間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使公共空間中的媒介重新煥發(fā)活力。
與此同時,門店不再只是銷售產(chǎn)品的場所,而被賦予了傳遞品牌文化、展現(xiàn)品牌理念的重要功能。如Aesop、觀夏等香氛品牌結合各地城市文化,以門店為載體呈現(xiàn)因地制宜的設計美學,并圍繞“氣味”構建沉浸式品牌體驗,使消費者得以感受更具層次感的品牌文化。GENTLE MONSTER將策展思維融入空間設計,不斷拓展時尚零售的想象邊界;MUJI攜手田中達在北京舉辦微縮展覽,以細膩的藝術表達激發(fā)消費者的生活靈感。這樣的轉變不僅提升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也為品牌塑造獨特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品牌對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和標志性建筑的利用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不少品牌選擇“入駐”城市地標,通過與具有歷史積淀和文化符號的場所聯(lián)手,推出一系列兼具儀式感和體驗感的線下活動。如Randomevent、跳海、LE LABO借助阿那亞自由、浪漫、開放、包容的氛圍,傳遞品牌的多元文化理念;The North Face、勃肯、祖瑪瓏則相繼落地上海地標張園,讓消費者在城市文化脈絡中深入感知品牌價值,通過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深度對話,強化品牌形象的同時,更為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再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產(chǎn)品不再只是功能性的滿足,而是更多地承載起情緒和生活方式的表達。在推動在地化營銷的過程中,品牌逐漸形成了跨界合作的模式。地方政府、文化機構以及社區(qū)組織紛紛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共同策劃和推動城市更新、公共文化建設等項目,向消費者傳遞出更為真實而溫暖的情感共鳴。如快手牽手大熱的“村BA”“村超”,發(fā)起了“快手村BA”“村奧會”系列活動,助力鄉(xiāng)村體育發(fā)展;Adidas走進河北玉狗梁村,借村民們傳遞一種樸素的身體觀;星巴克找來四位來自云南的農(nóng)民畫家,以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構建出與消費者心靈溝通的橋梁。
在全球化競爭和本土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品牌如何在立足全球視野的同時,準確把握并融入當?shù)匚幕?,將成為贏得市場的關鍵。